趙新榮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江蘇連云港 222300
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而逐漸升高,目前已成為威脅我國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1]。腦卒中又稱“中風”,屬于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多是由血管阻塞,導致血液難以流入大腦或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一組腦組織損傷疾病,一般是由缺血性卒中與出血性卒中兩種構成,其中缺血性卒中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出血性卒中[2]。多數患者腦卒中發(fā)病后,會存在腦部與肢體功能障礙問題,不僅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經濟負擔,給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也帶來不良影響[3-4]。為加速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該文選擇該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診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該文研究對象,給予中藥濕敷與早期康復聯(lián)合護理,分析其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定該院診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該文研究對象,以護理方式為依據,利用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n=40,單純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與觀察組(n=40,中藥濕敷聯(lián)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中腦出血患者15例,腦梗死患者25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0~69歲,平均(56.2±3.6)歲;病程3~8個月,平均(5.2±1.8)個月。觀察組:40例患者中腦出血17例,腦梗死患者23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56.8±3.7)歲;病程1~6個月,平均(5.1±1.6)個月。從患病類型、病程等層次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與家屬同意參與該次研究,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該院倫理委員會已核準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由CT、MRI等規(guī)范檢查手段診斷,滿足腦卒中偏癱診斷標準;均存在腦卒中肢體偏癱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合并癥、病情難以控制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干預依從性較差患者;妊娠孕期女性。
對照組40例患者接受單純早期康復護理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患者血壓、調節(jié)患者血脂、給予降糖處理,指導患者口服拉西坦(國藥準字H42020389),2片/次,3次/d;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32024219)1片/次,3次/d,協(xié)助患者做好良肢擺放;為加快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積極指導患者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觀察組40例患者則接受中藥濕敷與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中藥濕敷方法 腦卒中患者急性期過后,易在中樞神經損傷后,發(fā)生上肢屈肌與下肢深肌痙攣性癱瘓。為改善腦卒中患者肌痙攣,采取中藥濕敷十分重要。準備生川烏、生草烏、紅花各10 g,姜黃、桂枝、蘇木及川艸弓各12 g,透骨草、雞血藤及伸筋草各30 g,研磨成粉裝袋,并置于裝有3 000 mL清水的藥缸中浸泡14 h,再進行蒸煮。囑咐患者平躺于治療床,將偏癱肢體露出,在偏癱肢體處放置適溫藥袋,開始局部濕敷,配合電磁波譜治療儀照射,確保藥袋保持適宜溫度,30~40 min/次,1次/d,10 d為1個療程,注意有皮膚病或破損部位避免濕敷。
1.2.2 早期康復護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給予阿司匹林與拉西坦等藥物治療,同時,還接受降糖、調節(jié)血脂、控制血液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指導患者接受康復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早日恢復。
(1)注重家庭關愛與社會支持,合理調整患者良肢體位。
囑咐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不是單獨面對疾病,一方面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減少患者的孤獨感,使其積極面對現實,了解家人與社會是自己戰(zhàn)勝疾病的堅強后盾。
從患者康復治療角度出發(fā),為防止患者發(fā)生對抗痙攣模式,設計一種適宜良肢位擺放體位,從而保護關節(jié)。及早開始良肢位擺放,有利于恢復患者肢體功能。注意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床頭柜應置于患者患側方向,利于加強患者患肢功能訓練。①當患者處于仰臥位時,將枕頭墊于患者頭部,保持高度適中,同時,放置肩墊,保持患者肩關節(jié)前挺、上抬,使腕關節(jié)處于背伸狀態(tài),手心朝上;將墊枕放在患者患側大腿與臀部,讓患者骨盆前伸,患腿內旋;將小枕置于患者膝下,微屈膝關節(jié),為防止足下垂,在足底與床尾放置硬枕。②當患者處于健側臥位時,使上肢保持伸位,并用軟枕進行支撐,手心朝向健側,健側下肢呈后伸狀;屈膝,讓患肢置于健側下肢前面,并使膝關節(jié)屈曲90°;在足底位置放置一長軟枕,保持患者上身傾斜60°,但切忌過度側臥,健手置于胸前;微屈健肢,患手置于枕邊,并呈90°,患側下肢以邁步狀呈伸直狀態(tài);為避免壓迫到患肢,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在兩下肢之間放置軟枕。
(2)增加被動、主動及日常生活訓練。
①被動訓練:當患者生命體征逐漸趨于穩(wěn)定時,屈曲、伸展及抬舉患者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指部、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及踝關節(jié),做被動運動,每個關節(jié)活動5次,保持動作輕柔,2次/d,30 min/次。②主動訓練:待患者意識恢復,體征平穩(wěn)后,為加速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指導患者進行橋式運動、Bobarth握手及床上移行等床上主動訓練,訓練過程中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由簡單到復雜,重點訓練患者癱瘓肢體,增加患者肌力。③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指導患者開展進食、穿衣、刷牙、大小便、下樓、撿豆子等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從語言、意識、上肢肌力等方面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CSS)評分,滿分45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從進食、穿衣、步行等項目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獨立性越強。按患者語言清晰程度、獨立行走與否、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及自理能力,將患者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患者課進行正常工作、能獨立進行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動)、有效(患者可自主行走)及無效(患者未恢復到上述標準,更有甚者出現惡化)3個等級[5]。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干預,觀察組CSS評分(17.63±2.55)分、Barthel指數(79.85±12.74)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757、6.21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CSS評分與Barthel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CSS評分與Barthel評分對比[(±s),分]
?組別CS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Barthel指數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33.13±10.84 33.15±10.79 0.008>0.05 27.26±2.59 17.63±2.55 16.757<0.05 27.96±9.65 27.99±9.70 0.014>0.05 61.66±13.43 79.85±12.74 6.215<0.05
經護理,觀察組總有效率92.5%,相比于對照組明顯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4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中醫(yī)將病邪較實與正氣虛弱等因素視為引發(fā)腦卒中偏癱的病因。中藥濕敷治療腦卒中偏癱,其治療原理是利用中藥湯劑煮沸后的藥物與溫熱作用,對患者皮膚、血管及神經進行有效刺激,進而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及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目的,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肌痙攣與恢復身體功能[6-9]。藥方中的生草烏、桂枝、生川烏、透骨草及伸筋草不僅具有祛風、止痛及除濕功效,還能起到溫經、散寒及通絡作用;藥方中使用的雞血藤、姜黃、川艸弓、蘇木及紅花等多味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效果,與其他諸藥搭配,不僅可以達到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及解除肌痙攣的療效,還具有消除腫脹、緩解疼痛、恢復肌力等優(yōu)點,有助于促進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10-12]。中藥濕敷治療腦卒中偏癱,不僅有助于降低患者肌張力、緩解疼痛、消除腫脹,還能解除患者痙攣情況,恢復患者肌力,同時,還有助于恢復患者肢體功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達到理想治療效果[13-14]。
中藥濕敷聯(lián)合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中,從心理、生理方面關注患者需求,緩解患者焦急情緒,指導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訓練,由簡至繁的增加訓練強度,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從而達到良好的干預效果[15]。
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經干預,觀察組CSS評分(17.63±2.55)分、Barthel指數(79.85±12.74)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與譚明芳[16]的研究結果“觀察組CSS評分(10.52±3.39)分、生活質量評分(63.27±8.05)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29、2.855,P<0.05)”相一致。經護理,觀察組總有效率92.5%,相比于對照組明顯更優(yōu)(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在早期康復護理中應用中藥濕敷療效顯著,一方面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也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