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內容摘要:游戲教學法具有注重趣味性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近年來的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對外漢語教師將游戲教學法引入到不同階段、不同課型的教學過程中。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對游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并由此對其使用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 中級口語課 案例分析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1854年提出“快樂教育”思想,這是游戲思想的直接來源。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我們認為游戲教學法是指運用游戲作為輔助手段來促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成效的方法。
一.游戲教學法的相關情況
目前對于游戲的分類存在多個角度,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分類形式,按課型分可氛圍綜合課游戲、口語課游戲、聽力課游戲、文化課游戲、漢字課游戲;按內容可分為語音游戲、詞匯游戲、語法游戲、漢字游戲、語篇游戲、交際游戲;按課堂教學順序可分為課前游戲、課中游戲、課后游戲;按游戲規(guī)??煞譃閱稳擞螒?、小組游戲、全班游戲等。
漢語課堂教學游戲具有調節(jié)及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互動性,緩解學生緊張情緒及學習壓力,調動學生主體性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豐富語言知識的練習方式,多角度且靈活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搭建起課堂內外良好的師生關系等諸多作用。
二.中級口語課的相關情況
張琪(2005)認為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應以學生為中心,并要求教師課前要認真地準備課程內容,做練習時不僅要“多”而且還要“精”,做到精講精練,“精講”要立足于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口語表達,增強真實感使課堂教學與社會交際相融合;“多練”即多樣化的練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搭建適當?shù)慕虒W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顯著。因此中級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對漢語學習者的漢語學習至關重要。
三.案例描述與分析
本部分通過筆者觀摩的兩個課堂教學案例,具體分析游戲教學法在中級口語課的應用效果,案例均為真實的課堂再現(xiàn),由筆者整理而成。案例一:在講解完本課的生詞的意思和用法后,教師進行了一個學生熟悉的小游戲,“你來描述我來猜”的猜詞游戲,教師將學生分組,兩人一組,要求一名學生背對PPT,另一名學生面對PPT,一個人描述一個人猜。每組2分鐘,單位時間內正確次數(shù)最多的小組獲勝。在游戲過程中,負責描述的學生不得說出詞的英文翻譯,也不可以說出同音的字詞。游戲過程中,其他不參與游戲的同學負責計數(shù),老師負責計時,監(jiān)控游戲的發(fā)展。由于當時班級里有5名同學,所以老師讓已經(jīng)進行完游戲的同學自愿與該同學成為一組。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猜詞過程中描述不準確的部分進行了梳理和強調,讓學生明白其意思。(本案例源自于自己的課堂觀摩,級口語課《家鄉(xiāng)》。)
案例一分析: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漢語學習者掌握大量的詞匯是使用漢語流利交際的關鍵。然而在教學中,如何幫助漢語學習者記住這些詞匯的用法并且在生活中能夠運用這些詞匯進行交際是對外漢語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形式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學生、詞匯的學習與掌握,然而詞匯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貫穿著語言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始終,若學習者在詞匯學習中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將不利于學習者漢語水平的提高。
案例中的教師在生詞講解結束后,立馬安排了一個“猜詞”的課堂游戲,由于該游戲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過很多次,所以教師并沒有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游戲規(guī)則的講解,而是直接讓學生分組,說明游戲的時間后直接開展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答題者猜的詞匯是一個一個出現(xiàn)的,而且出現(xiàn)的順序與生詞講解的順序也不一致,這樣有利于強化詞匯的記憶。同時讓學生描述詞匯的意思、猜詞,一方面了解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看學生是否真正明白詞匯的用法;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給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內容開口說漢語的機會。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有通過意思描述詞匯的,有通過近義詞、反義詞描述詞匯的,也有通過教師的例句描述詞匯的,這都對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幫助作用。同時,教師在游戲中的監(jiān)控作用也不可忽視,對于學生使用不當、存在問題的地方予以總結和二次講解,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日后改進教學。
猜詞游戲是一個在不同課型、不同階段、不同人數(shù)都可以進行的一種課堂游戲環(huán)節(jié),對于游戲參與者的年齡要求也不是很高,游戲規(guī)則也簡單易懂,但由于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游戲的競爭性依然存在,每次游戲活動的勝負仍未可知。所以對于游戲參與者來說,其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并未因重復的游戲形式而大大降低。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游戲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和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查缺補漏,因此對于口語課教師來說,該游戲尤其適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案例二:
在學習到新的語言點時,教師的處理方式一般是先說出課文中的例句,問學生該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對例句的意思進行簡單的講解,接下來進行語言點的操練,操練的形式為教師給情境,即句子的前半段,要求學生用當時所學的語言點將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在所有語言點的講解過程中都采用此方法,但學生有時候沒辦法說出語法準確、語義符合邏輯的句子,學生在說句子的時候也不是十分積極,只有少數(shù)人可以每個語法點都說句子。在講解“看你說的,……哪兒會/怎么會/哪能/哪里會/哪兒能/哪有”語言點時,教師給出學生以下幾個句子:
①看你說的,我哪兒能光吃飯不干活兒。
②看你說的,我哪兒會只考慮自己。
③A:你是不是一個星期沒洗衣服了?
B:看你說的,我哪兒有那么臟。
④A:被女朋友甩了吧?
B:看你說的,我哪兒會被別人甩??!
⑤A:他昨天晚上又玩了一晚上游戲吧?
B:看你說的,我哪兒能不睡覺?。?/p>
教師在學生說完句子后,在PPT上給出了自己的句子,所有的語言點操練都采用該形式。(該案例出自觀看網(wǎng)絡教學視頻,中級口語課《入鄉(xiāng)隨俗》。)
案例二分析:
教師在語言點的操練環(huán)節(jié)始終采用一種形式,明顯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倦怠,開口說漢語的積極性降低。而且教師給出的情境,學生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想出合適的句子,并且使用所學的語言點表達出來。單一的語法操練形式枯燥無趣,學生對單一的形式不感興趣,學生希望在漢語上感受真實的漢語交際環(huán)境,可以讓自己把所學內容轉換為生活中可以用于交際的話語。因此口語課的語言點操練應該采取多種形式,結合不同的內容,讓操練形式豐富起來。
游戲教學法在句子的操練中也可以使用起來,如句子接龍/故事接力(學生根據(jù)老師給的圖片或者句子接力說出句子,將其連成一個故事。)、東拉西扯(兩名同學分別說出兩個不同的句子,要求第三名同學用學到的語言點盡量將前兩名的句子拉上關系。)、找不同(教師制作兩幅掛圖,其中有十處不同,要求學生用句子描繪這十處不同。)、張冠李戴(要求學生在小紙條上分別寫出名字、在某地、做什么,將小紙條放在三個盤子里,學生分別從每個盤子里抽出一個小紙條將其連成句子讀出來。)、擴展句子(由中心詞擴展到短語、句子、長句子、語段。)等。在語言教學中可以采用的游戲有很多,教師需要根據(jù)語言點的內容靈活安排游戲,避免單一的操練形式,但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語言的練習才是游戲的目的。
四.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游戲使用的建議
1.游戲內容與形式的緊密結合
成功的游戲設計往往規(guī)則明確、步驟簡單,能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同時還帶有一點兒競爭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課堂游戲,幫助學生強化記憶,達到有效操練的效果。同一游戲形式不可連續(xù)多次使用,同時也不是說每堂課、每個教學內容都要安排游戲,是要在時間允許、內容合適的情況下設計一些游戲,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改變枯燥的學習氛圍。
2.關注學生的開口度
口語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在其他課型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輸出,讓學生感受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把書本上的漢語轉化為生活中的漢語。因此教師需要圍繞課文的話題,最大程度讓學生開口說漢語,說出語法準確、合乎邏輯的漢語句子,為日后用于社會交際打好基礎。
3.注意游戲的參與度和教師的監(jiān)控作用
在口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設置的課堂游戲應滿足學生數(shù)量的要求,游戲過程中,盡量要求所有學生參與到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而不是忙自己的事情。教師對游戲過程中學生的語言也要及時監(jiān)控和記錄,不可缺少游戲后的總結過程。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與反思,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快樂漢語、趣味漢語、知識性與技能性并存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彭凡.淺析游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年22期
[2]張琪.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堂教學設計淺議[D].陜西師范大學2012(5)
[3]朱勇.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4]Victor Siye Bao.中文游戲大本營 [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5]周健.漢語課堂教學技巧與游戲 [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