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培根
沉默是弱者的智慧和策略。強者則敢于面對事實,直言不諱。因此,保持沉默是一種防御性的自全之術。
假如一個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夠隨時判斷什么事應當公開做,什么事應當秘密做,什么事應當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這種人我們認為他是掌握了沉默的智慧的。而一個人如果不具有這種智慧的判斷力,他又很可能沉默得過分,以致該講的話也不敢講,從而暴露了他的軟弱。
君子坦蕩蕩。強者往往具有光明磊落的精神,表現(xiàn)出能謀善斷的作風。既能運用坦率的好處,又懂得在何時必須沉默。雖然他們因不得已而沉默,由于人們對他們一貫的信任也不易被識破。
掩飾事物真相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沉默。沉默使別人無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機會。
第二種是做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暗示。這就是說,只暴露事情中真實的某一方面,目的卻是掩蓋真相中更重要的那些部分。
第三種是偽裝。即故意設置假象,掩蓋真相。
關于第一點,經(jīng)驗表明,善于沉默者,常能獲得別人的信任。沒有誰會愿意對一個長舌人披露自己的隱私。正如真空能吸收空氣一樣,沉默者能吸來很多人深藏于內(nèi)心的隱曲。人性使人愿意把話向一個他認為能保守秘密的人傾訴,以求減輕自己心靈的負擔。還可以說,善于保持沉默是獲得新知的手段。
另一方面,善于沉默是一種修養(yǎng)。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饒舌者都是空虛可厭的人物。他們不但議論知道的事情,而且議論他們所不了解的事情。還應當注意,沉默不僅應節(jié)制語言,而且應當克制表情。表情是內(nèi)心的顯露,其引人注意和取得信任的力量有時甚至超過語言。
再說第二點。掩飾和裝假有時是必要的。尤其在一個人對其事知情,卻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時候。因為對一個可能了解內(nèi)情者,關心的人一定會提出各種問題,設法誘使他開口。即使他保持沉默,聰明人從這種沉默中也能窺見某些跡象。所以說某些模棱兩可的含糊之言,有時正是為了保持必要的沉默而不得不穿上的一件罩衣。
至于第三點,即作偽或說謊,我認為,即令它可能在某些場合發(fā)揮某種作用,但總之,其罪惡是遠遠超過其益處的。經(jīng)常作偽者絕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惡的人。一個人起初也許只是為了掩飾事情的某一點而作一點偽,但后來他就不得不作更多的偽,以便掩蓋與那一點相關聯(lián)的一切。
作偽的需要來自以下幾點:第一是為了迷惑對手;第二是為了給自己準備退路;第三是以謊言為誘餌,探悉對手的意圖。西班牙人有一句俗語:說一個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個真情。但作偽有三種害處:第一,說謊者永遠是虛弱的,因為他不得不隨時提防被揭露;第二,說謊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這也是最根本的害處,就是說謊將使人失去人格——毀掉人們對他的信任。
因此,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保持坦率真誠的形象,又掌握善于沉默的藝術。但不在萬不得已時,不要做虛偽的人。
(來源:培根,《培根隨筆》,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年9月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