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甲骨卜辭“在/于+時間”的差異

2021-08-06 10:25
殷都學(xué)刊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卜辭用例甲骨

鄧 飛

(西南大學(xué),重慶 北碚 400715)

一、引言

商代甲骨卜辭中“在”“于”是常用詞,分別對二者進行研究的成果已經(jīng)相當豐富。楊樹達(1)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裘錫圭(2)裘錫圭:《談?wù)勔笮婕坠遣忿o中的“于”》,余靄芹, 柯蔚南:《羅杰瑞先生七秩晉三壽慶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xué), 2010年。、沈培(3)沈培:《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1年。、張玉金(4)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1994年;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xué)》,學(xué)林出版社, 2001年。、郭錫良(5)郭錫良:《介詞“于”的起源和發(fā)展》,《中國語文》1997第2期,第131-138頁。、喻遂生師(6)喻遂生:《甲金語言文字研究論集》,巴蜀書社, 2002年。、黃天樹(7)黃天樹:《殷墟卜辭“在”字結(jié)構(gòu)補說》,《古文字研究》第25輯,中華書局, 2002年。、楊逢彬(8)楊逢彬:《殷墟甲骨刻辭詞類研究》,花城出版社, 2003年。、時兵(9)時兵:《也論介詞“于”的起源和發(fā)展》,《中國語文》2003年第4期,第343-347頁。、梅祖麟(10)梅祖麟:《介詞“于”在甲骨文和漢藏語里的起源》,《中國語文》2004年第4期,第323-334頁。、李曦、董秀芳、羅國強等先生都有精彩的論述。

論文不是關(guān)注單個“在”或者“于”的用法問題,而是關(guān)注二者在甲骨卜辭中的共性和差異性問題。它們都可以與時間詞組合,所以論文由此展開調(diào)查和分析(11)調(diào)查涉及材料:《合集》《補編》《花東》《屯南》《村中村南》《英》《懷》《東洋》《漢達文庫》等。,力圖揭示兩詞與不同時間形式的組合能力、在卜辭中的組類分布、卜辭語段語用分布、南北兩系分布以及歷時斷代等幾個方面的特點和差異性。

二、與干支組合

“干支”類時間是甲骨卜辭中使用最頻繁的時間之一?!霸凇薄坝凇倍叨伎梢耘c“干支”類時間組合。

2.1“在”與“干支”的組合

“在”與干支類時間組合情況比較少見。

(1)戊午卜,王,在丁亥。(《合集》41058,出二)(12)甲骨卜辭釋文采用寬式隸定。郭沫若總編,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簡稱《合集》),中華書局, 1978—1983年。

(2)貞,在庚酒。(《合集》5056正+《上博》21691.293=《拼續(xù)》579,典賓)

2.2“于”與“干支”的組合

甲骨卜辭中,“于”與干支類時間組合是常例。既可以與“天干”時間組合,也可以與“干支”時間組合。

“于”與“天干”組合的卜辭如:

(3)于乙王步,若。(《合集》32725,歷二)

(4)丁卜:雨不延于庚。(《花東》400,花東子組)(13)社科院考古所:《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簡稱《花東》),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5)于壬王乃田,湄日亡災(zāi)。吉。(《合集》28607+《合集》28670=《拼合集》167,無名)

與“干支”組合的卜辭如:

(6)乙卯卜,王曰貞:于丁巳步。(《合集》24346,出二)

(7)貞:于庚寅酒禱。(《合集》8085,賓出)

(8)辛未貞:禱禾高祖河,于辛巳酒燎。(《合集》32028,歷二)

“于+干支類”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14)表格中沒有標出數(shù)值的表示未見用例分布,下文同。文中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香港中文大學(xué):漢達文庫,www.chant.org.:

總數(shù)師組午組花東子組賓組圓體體類婦女類師歷間組歷組出組何組無名組黃類415392168724301261112842

“于+干支類”統(tǒng)計到415例,分布最多的是歷組,其次是賓組和無名組。歷組有126例,但也只占據(jù)總數(shù)的30.4%,可見“于+干支類”組類分布傾向不明顯。師歷間組、歷組、無名組等村南系有240例,占據(jù)總數(shù)的57.8%,可見“于+干支類”時間具有較為強烈的村南系傾向。

“于”既可以與不帶修飾語的“干支”組合,也可以與“翌干支”“翌日干支”“來干支”“來日干支”這一類帶有修飾語的干支類時間組合。(15)干支修飾語的意義存在差異,參見鄧飛:《甲骨卜辭中干支修飾語的差異》(On the differenles of modifiers of Ganzhi 干支 in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中國語言學(xué)學(xué)報》(香港)(Hong Kong: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2020年,Vol.48,No.2:456-487.

“于”與“翌/翌日干支”組合,如:

(9)…于翌癸丑婦來歸。(《合集》21652,圓劣體)

(12)于翌日甲酒。(《合集》27454,無名)

“于”與“來/來日干支”組合,如:

(13)貞:于來乙酉酒。六月。(《合集》3290+《英》184(《合集》39686)=《蔡綴》329/《補編》496,賓三)

(14)甲申卜,賓貞:其酒報于河,于來辛丑酒。六月。(《合集》6331+《合集》15770=《拼三》797,賓三)

(15)于來日己酒。大吉。(《屯南》4240,無名)(16)社科院考古所:《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南》),中華書局, 1980年。

(16)…父[辛]于來日辛卯酒,又正。(《村中南》277,無名)

其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如下:

總數(shù)師組午組子組賓組圓劣體類婦女體歷組出組何組無名組黃類于+翌+干支5421139146于+翌日+干支30125121于+來+干支117911332338103161于+來日+干支12111總計2131224723348164481

“于”與“翌干支”“翌日干支”“來干支”“來日干支”組合的用例統(tǒng)計到213例。賓組用例最多,有72例,但只占據(jù)總數(shù)的33.8%,組類分布傾向不太明顯。而且,72例中只有“于+翌干支類”“于+來干支類”兩大類,沒有“于+翌日干支類”“于+來日干支類”兩個大類。這說明“翌干支/來干支”與“翌日干支/來日干支”應(yīng)該是具有差異的兩類時間(17)情況較為復(fù)雜,筆者在另文中討論。。

從南北兩系的情況看,“于+翌干支類”“于+來干支類”兩大類具有明顯的在村北系卜辭中使用的傾向,而“于+翌日干支類”(18)干支前的“翌”與“今翌”“今來翌”中“翌”意義不同,可參見:鄧飛、文旭:《一組甲骨卜辭中“翌”之意義推論》(New interpretations of yi 翌 in a group of 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s),《中國語言學(xué)報》(香港)(Hong Kong: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17年,Vol.45,No.2:394-422.“于+來日干支類”兩個大類具有明顯的在村南系卜辭中使用的傾向。

有一點應(yīng)引起重視,“于”與“來日干支”類時間組合時,除了殘辭以外,我們統(tǒng)計到的用例中“于”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與月份組合

月份類時間是甲骨卜辭時間系統(tǒng)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形式之一。與“干支類”時間有所區(qū)別的是,月份類時間都常常出現(xiàn)在“在/于+時間”結(jié)構(gòu)之中。

3.1“在”與月份

甲骨卜辭中“在”可以與“正月”“一月”至“十四月”以及“十月一”“十月又一”等形式組合?!霸?月份”甲骨卜辭如:

(18)丙子卜,王貞:翌丁丑彡于父丁,亡憂。在正月。(《合集》23114+《合集》23240=《綴集》197/《補編》7008,出二)

(19)癸未卜,王貞:翌甲申翌于大甲,亡憂。在二月。(《合集》22785+《補編》7738/《懷》1062(=《拼續(xù)》466)+《合集》22732(19)何會、張宇衡綴合,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662.html,2012-4-27。,出二)

(20)癸未王卜,貞:旬亡憂。王占曰:“吉。”在七月。(《合集》37875+《合集》37922+《合集》37929(=《綴集》187/《補編》12821/《拼合集》11)+《補編》12871=《拼續(xù)》341,黃類)“在”與月份時間組合的分布:

總數(shù)師組賓組圓劣類歷組出組何組無名組黃類在正月1378156在一月271251在二月①148187258在三月134173258在四月1451283158在五月139267268在六月13021258463在七月1011153541在八月1262169549在九月②136695161在十月20312102593在十一月104986在十月一55在十月又一3232在十二月12921216在十月二13112在十月又二59356在十三月22在十四月11在生月11總數(shù)177241217989361722

從“在”與月份的組合分布來看,有幾個特點:

1)“在一月”和“在正月”的分布較為特殊,“在一月”基本上是出二組的獨特個性表達式,其他各組的分布基本上是屬于個案性質(zhì)。“在正月”基本上是出二組和黃類的獨特個性表達式。另外組類基本上沒有用例分布。

2)除了因閏年出現(xiàn)的“在十三月”“在十四月”之外,各個月份的總體數(shù)量是比較接近的。從一月(20)“在一月”和“在正月”合在一起統(tǒng)計。到十二月的用例數(shù)分別是:164、148、134、145、139、130、101、126、136、203、141、201。

3)出組和黃類是使用“在+月份”時間表達式最具個性的兩個組類。用例分別是989、722例,分別占總數(shù)的55.8%、40.7%。尤其是出二組,有963例,占據(jù)出組總數(shù)989的97.4%。而無名組基本不用“在+月份”時間表達式,是最不傾向使用“在+月份”類時間的組類(事實上,無名組基本上不用月份時間)。

4)從語用上看,“在+月份”類時間不用于卜辭的“命辭”部分。只有“在生月”一例存疑,卜辭作“丙子…女入…在生月”(《合集》21719,圓劣體),“在生月”似也不屬于命辭部分,有待更多卜辭材料來確認。

5)從南北兩系看,村北系的師組、賓組、出組、何組、黃類“在+月份”用例總數(shù)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地位。而村南系的師歷間組、歷組、無名組等則僅僅呈個案分布,用例總量約8例,占據(jù)總數(shù)的0.5%??梢?,“在+月份”類時間形式強烈傾向在村北系卜辭中使用。

6)從歷時演化來看,“在+月份”在第一期的師組、賓組中開始零星的出現(xiàn),到第二期的出組,尤其是出二組,發(fā)展到了頂峰。第三期、第四期早期又減少,呈個案分布,到第五期的黃類又呈現(xiàn)出一個新的高峰。

3.2“于”與月份組合調(diào)查

商代甲骨卜辭中月份時間之間可以加“于”,構(gòu)成“于…月”的介賓結(jié)構(gòu)。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于+基數(shù)月份”“于生月”“于生…月”“于今…月”“于今生月”五種主要形式。

甲骨卜辭如:

(22)乙未卜:王于生月入。(《合集》20038,師歷間)

(23)貞:于生十一月令畢。(《英》834,賓三)(23)李學(xué)勤、齊文心、(英)艾蘭:《英國所藏甲骨集》, 中華書局, 1985年,1992年。

“于”與月份時間組合的分布:

總數(shù)師組午組子組賓組圓劣體類婦女體歷組何組無名組黃類于一月321于二月11于三月0于四月22于五月0于六月44于七月211于八月871于九月5221于十月11于十一月11于十二月11于生月192119123于生…月28127于今…月11于今生月11總數(shù)771012386111134

“于+月份”類時間的主要特點:

1)總的來看,相對于“在+月份”,“于+月份”是甲骨卜辭中的一種較為弱勢的時間表達式。目前統(tǒng)計到的77例,在各個月份的分布也不均?!坝谡隆薄坝谌隆薄坝谖逶隆薄坝谑隆薄坝谑脑隆北磉_式無用例分布。在有用例分布的月份中,“于八月”“于九月”“于六月”三個時間表達式分布的用例較多。

2)從組類角度看,賓組、歷組和師組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在賓組中,賓一組和典賓組占優(yōu)勢。師組中是師小字組為主。

3)從語用角度看,“于+月份”時間表達式都用于命辭中。

4)從南北兩系的角度看,村北系在數(shù)量上占據(jù)明顯的優(yōu)勢,村南系也有相當數(shù)量分布,用例量約占總量的14.3%。如果考慮到村南系甲骨卜辭文獻語料的總量明顯少于村北系的情況,村南系“于+月份”類時間形式出現(xiàn)比例也還是比較高了,所以,“于+月份”類時間形式在南北兩系卜辭中的分布是比較均衡的,沒有強烈的系屬個性傾向。

5)從歷時演化來看,“于+月份”時間表達式主要用在第一期卜辭之中,總共77例中,用在第一期的就有69例。第二、三期基本上未見用例分布。第四、五期的卜辭僅有少數(shù)用例分布。

四、與其它時間組合

“在”基本上不與其它時間組合,有兩例可靠程度也不高。

另一例是銅器銘文,作:“□□用乍文丁尊彝。在十月四。”(文父丁簋,《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5128,商代晚期)(24)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八摹弊窒逻€有一個符號似“日”,那“四”似可隸作“肜”,銘文中的“在”似可以與表示祭祀周期的“肜日”組合。

甲骨卜辭中,“于”除了跟干支類時間組合之外,還常常與日數(shù)、時稱、春秋等組合。如:

(25)于六日雨。(《合集》20925+乙補7083=《蔣玉斌甲骨綴合總表》106)(25)社科院先秦史網(wǎng)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05.html,2011-3-20。

(26)己卜:于日羞中敘三牛妣庚。(《花東》286,花東子組)

(28)癸丑卜:于秋令。(《合集》33166,歷一)

(29)王夕入,于之不雨。(《合集》30094+《合集》30113=《補編》9535,無名)

五、總結(jié)

甲骨卜辭中“在”“于”都可以與時間組合,但是二者在組合對象的范圍面、使用頻率都具有差異明顯。二者的語用分布也差異巨大。在甲骨卜辭的歷時發(fā)展過程中,二者的分布不具有互補性。二者在卜辭南北兩系的分布差異明顯,說明語團差異在甲骨文時代就應(yīng)該存在了。

5.1組合

“在”明顯弱于“于”?!霸凇被旧现慌c“月份”時間組合,與其他時間組合具有個案性質(zhì)?!坝凇苯M合的主要對象是干支、時稱、日數(shù)、月份時間,還可以與卜辭中所見的其他時間組合?!坝凇苯M合對象的范圍比“在”廣得多,組合能力強得多。二者都可以與月份類時間組合,但內(nèi)部差異還是比較明顯。卜辭中“正月”只與“在”組合,而不與“于”組合。而“生月”“生…月”“今…月”“今生月”往往與“于”搭配,基本上不用“在”。有一例例外,“丙子…女入…在生月。”(《合集》21719)

5.2語用

“在+月份”在數(shù)量和月份形式上遠遠超越“于+月份”?!霸?月份”有1634例,分布于從“一月”到“十四月”的所有月份?!坝?月份”出現(xiàn)28例,未見與“三月”“五月”“十三月”以及“十四月”的組合形式,但從已有用例來看,這些缺失并非源于“于”搭配能力。這兩種時間形式用例數(shù)量差距較大,這并非源于搭配能力,而是源于語段語用分布。

“在+月份”類時間形式不用于命辭之中,其位置較為靈活,不占據(jù)貞問內(nèi)容,其主要用于署寫占卜發(fā)生的時間、卜辭刻寫的時間,它是一種陳述性質(zhì)的話語。也就是說,“在+月份”類時間是否出現(xiàn)、出現(xiàn)多少是基于刻寫者的個人偏好。很多組類的刻寫者傾向把占卜時間所在的月份刻寫出來,所以其用例數(shù)量較大。

“于+月份”時間表達式都用于命辭中,即貞問事件之中,是貞問內(nèi)容的一部分,表示詢問事件的時間,或者就是貞問的焦點,是具有疑問或者推測性質(zhì)的話語。也就是說“于+月份”類時間是否出現(xiàn)、出現(xiàn)次數(shù)是基于貞問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甲骨卜辭命辭中的貞問內(nèi)容是以“夕”“干支”“旬”這三類時間為中心和支柱的,“于+月份”類時間是命辭時間的小眾。

“在+月份”與“于+月份”在甲骨卜辭中的語段語用迥異。不同語段對“月份”是否出現(xiàn)的限制條件是不同的,這也就導(dǎo)致“于+月份”和“在+月份”這兩種時間形式在用例數(shù)量上差距甚大。可以說,“在”“于”在語用語段分布上具有對立互補性質(zhì)。

5.3歷時發(fā)展

“在+月份”在第一期的師組、賓組就開始零星的出現(xiàn),到第二期的出組,尤其是出二,發(fā)展到了頂峰。第三期、第四期早期減少,呈個案分布,到第五期的黃類又呈現(xiàn)出一個新的高峰。而“于+月份”時間基本上與之相反?!坝?月份”形式77例中的69例在第一期卜辭之中,占總數(shù)的89.6%。第二、三期基本上未見用例分布。第四、五期的卜辭分布呈現(xiàn)個案特征。二者似乎呈現(xiàn)出互補的演化分布特征。

我們認為這種互補分布的演化格局應(yīng)該是一種假象。第一,“在+月份”“于+月份”類時間在甲骨卜辭的語段分布是對立互補的。第二,二者表示不同的語義,一個是標示占卜或者刻寫時間,一個是貞問或者推測內(nèi)容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二者的分布和作用是完全不一的,不存在互補分布的演化格局。那么,在演化格局上是否存在與二者有互補分布關(guān)系的時間形式呢?考慮到與“于+月份”類時間形式在語段和作用一致的“月份”類時間形式用例較少,我們選擇與“在+月份”語段分布和作用一致的“單用月份”時間形式作為補充調(diào)查對象。

“單用月份”與“在+月份”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如下:

總數(shù)師組午組子組賓組圓劣體婦女體歷組出組何組無名組黃類單用月份47637352532726387281019160220在+月份177241217989361722

從上表可見:

1)單用月份類從第一期到第五期基本上都是比較常見的時間表達式,在第一期是絕對優(yōu)勢的時間表達式,賓組是其發(fā)展的最高峰,之后出現(xiàn)衰落趨勢,第二期的出組是其發(fā)展的第二高峰,也是其發(fā)展的分水嶺,之后變成弱勢表達式,逐漸呈個案分布。

“在+月份”雖然使用時間起步于第一期卜辭之中,但僅僅呈個案分布,到第二期的中晚期的出組中與單用月份時間表達式勢均力敵。到第三期、第四期基本上不怎么使用,即使有用例分布,也僅僅是個案性質(zhì)。到第五期的黃類中又成了絕對優(yōu)勢的時間表達式。也就是說,“在+月份”類時間形式基本上與“單用月份”時間形式形成演化格局上的互補態(tài)勢。

2)“在+月份”類時間形式分布在王卜辭之中,具有在王卜辭中使用的個性傾向?!皢斡迷路荨睍r間形式則是王卜辭和非王卜辭都可以分布,是一種通用的月份時間形式。“在+月份”類時間形式與“單用月份”在“非王卜辭”之中基本上呈對立分布態(tài)勢。

可見,與“在+月份”類時間形式構(gòu)成對立或者互補分布的時間形式是在分布和作用上具有一致性的“單用月份”時間形式,而非“于+月份”類時間形式。

5.4南北兩系

1)“在+月份”“于+月份”這兩種時間形式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在+月份”類時間形式具有強烈的村北系傾向,在村南系中的分布則具個案性質(zhì)。而“于+月份”類時間則沒有明顯的系屬傾向,在南北兩系中分布較為均衡。

2)有一點需要注意:從調(diào)查總體情況看,“于+月份”類時間形式在南北兩系中分布應(yīng)該是比較均衡的,而表中“于生月”和“于生…月”的分布似乎體現(xiàn)出南北兩系的差異性。個體分布與總體分布規(guī)律之間似乎存在矛盾。

我們補充調(diào)查了“生月”和“生…月”兩個時間系統(tǒng)?!吧隆毕到y(tǒng)包括“生月”“于生月”“在生月”三種形式,共47例,師歷間組9例,歷組19例,無名組5例,村南系一共33例,占總數(shù)47例的70.2%??梢姟吧隆庇忻黠@的村南系傾向?!吧隆毕到y(tǒng)包括“生…月”“于生…月”兩種形式,共86例,村北系的用例在65例以上,超過總數(shù)86例的75.6%以上??梢姟吧隆庇忻黠@的村北系傾向。也就說,實際上是“生月”和“生…月”兩種形式具有南北兩系的不同傾向,與“于”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

猜你喜歡
卜辭用例甲骨
午組卜辭的分類與斷代新探
論與所貞卜辭內(nèi)容的異同
字溯甲骨?文承龍韻
殷墟非王卜辭的再整理與研究
甲骨整治研究綜述
資費撥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yīng)用
商代甲骨檔案的農(nóng)業(yè)研究價值
用例規(guī)約在課程成績管理系統(tǒng)需求分析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刻在甲骨上的愛情
甲骨卜辭“王占曰”考
蓬溪县| 沈阳市| 灵宝市| 唐河县| 宝坻区| 淳化县| 华安县| 玛沁县| 灵宝市| 道孚县| 沾化县| 桐柏县| 长武县| 龙泉市| 南城县| 琼海市| 阿坝县| 塔城市| 温宿县| 余庆县| 白水县| 南郑县| 金堂县| 德江县| 广昌县| 吕梁市| 瓮安县| 昭平县| 盘山县| 都匀市| 鄂托克旗| 元阳县| 婺源县| 金川县| 深州市| 项城市| 拜城县| 布尔津县| 肥西县| 菏泽市|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