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禮
作為一個昌化人,如果沒有嘗過山核桃的滋味,那就是人生的遺憾。昌化之外少有此物。即便有,也不是那個味兒。
山核桃長得很精致。個頭甚小,平底如檳榔;殼很硬,成熟時呈深褐色; 剛把核桃打下來的時候有一層厚皮,這皮要從核桃上脫下來,可做炭塊,可做 豬食,荒年時人也食用。發(fā)現(xiàn)山核桃美味的人是唐朝大詩人羅隱。傳說羅隱幾 次功名不取,看透世俗,心灰意冷,云游昌化群山,見有山猴取山核桃而食之, 繼而攝取幾顆,竟嘗出苦中頗有一番甜香,于是加以推廣。
摘取山核桃的過程繁復,也非常危險。昌化本地有一個“山哈 (核) 節(jié)”(當?shù)厝藢ⅰ吧胶恕蹦钭鳌吧焦保變簣@放假三天,校長、老師都回去打山核桃。打山核桃是男子漢做的事,女人、孩子在下面撿拾。男人們腳穿平底布鞋,頭戴安全帽,提一竹竿,手腳并用爬上樹去。樹長在崖上,近乎與天空垂直,爬上去要費老長時間。用竹竿猛打樹枝,讓成串的核桃掉下去。有時一腳踩空或踩在腐枝上,掉下去九死一生。每到“山哈節(jié)”這幾天,總有人從樹上失足掉下來。這一顆顆山核桃真是來之不易呀!
山核桃的吃法也很特別。待入冬以后,用后槽牙咬開山核桃的硬殼,將果仁輕輕送入口中。若剝出團圓仁,這山核桃則為特級水平;剝出龜板仁,這山核桃則為一級水平;剝出西瓜仁,這山核桃則為普通級水平。看來,“ 山哈”的吃法還別具一格呢!
有時候,我去其他地方也吃了些山核桃,卻如何也吃不出家鄉(xiāng)山核桃那種味道。原來這就是人說的鄉(xiāng)情啊。我愛“山哈”,更愛家鄉(xiāng)。我永遠忘不了這種味道。
精彩點擊
兩篇文章都在寫兒時記憶深刻的味道。大作家蕭紅寫的是童年祖父為她烤落井的小豬、鴨子的趣事,那味道里夾著濃濃的親情??此茖懣绝喿?,實則寫出了祖父對她的愛,猶如那味道般濃厚,讓人不能忘懷。小作者寫家鄉(xiāng)的山核桃,不僅寫出了山核桃的美味,還寫出了美味中飽含的故鄉(xiāng)人的勇敢、勤勞,因此小作者吃其他地方的山核桃,怎樣都吃不出那種味道。兩篇文章都從食物本身延伸出了更深的情感,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