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不僅能彌補基礎教育重視科學教育、輕視人文教育的不足,還能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昆明市盤龍區(qū)周永珍歷史名師工作室圍繞申報的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學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yǎng)培育研究”(課題編號AC19014),針對中學歷史教學中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兩大教學實踐路徑,探究培育家國情懷的有效方法,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期,我們以專題的形式推出“家國情懷素養(yǎng)培育研究”,呈現(xiàn)部分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家國情懷素養(yǎng)是歷史學科五大素養(yǎng)中價值追求的目標,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
一、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歷史學科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的情況,2019年1月10日,課題組通過“問卷星”微信小程序對中學歷史教師發(fā)放調查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698份。其中,參與問卷調查的男性教師297人,女性教師401人;初中教師470人,高中教師228人;省會教師205人,州(市)教師44人,縣(市、區(qū))教師173人,鄉(xiāng)鎮(zhèn)教師276人;一級中學的教師199人,二級中學的教師197人,其他教師302人。該數(shù)據(jù)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基本能夠代表云南省中學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
調查問卷中,對了解教師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存在問題比較有價值的是第15題、第19題、第38題。
第15題:“您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困難是 ? 。(多選題)”
分析:A選項認為“學生不重視,認為考試不考,沒人聽”有367人,占52.58%。此設問表面反映的是學生的問題,而問題的根源卻在教師,學生之所以會認為考試不考,反映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中高考試題背后考查的價值觀剖析給學生。B選項“課堂以知識傳授為主,沒時間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有307人,占43.98%。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說明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生硬地割離了家國情懷與課堂教學的關系,沒有認識到家國情懷的培育本身就是課堂教學的過程,本不需要專門的時間。C選項“個人教學風格束縛,不善于情感渲染”有173人,占24.79%。教師的教學風格確實會影響課堂教學情感氛圍的渲染,但是家國情懷的培育有多種方式和途徑,尤其是高中生,需要用理性說理、設置情境體驗的方式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D選項“‘家國情懷在應試教育下難以考查,復習課中難以落實‘家國情懷的教學目標”有473人,占67.77%。此數(shù)據(jù)反映出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對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模糊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高考試題,充分彰顯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人文和審美素養(yǎng)、健康和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性。不能落實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目標的復習課,一定是失敗的復習課。
第19題:“在教學中哪些因素制約著您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多選題)”
分析:A選項“課時量不夠”有490人,占70.20%。這個數(shù)據(jù)的意義和第15題中B選項的結果一樣,再次反映了教師在家國情懷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問題上認識的偏差。B選項“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把握和理解”有485人,占69.48%,說明教師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把握和理解,確實深刻影響著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有效性。C選項“教師自身的意愿”有216人,占30.95%,說明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主體。D選項“考試政策和要求”有485人,占69.48%,說明中高考試題的試題導向極大影響教師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積極性。
第38題:“您在高考復習備考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嗎?”
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說明,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在復習備考中的地位不高,而在目前選拔性等級考試體制下,只有在復習備考中認識到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重要性,才能推動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全程落實家國情懷的培育。
綜上,調查問卷反映出歷史教師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中存在如下問題:(1)教師對家國情懷內涵的認識存在偏差,甚至完全不理解。(2)教師割裂家國情懷的培育與中高考考查的關系。(3)對培育家國情懷的方式和途徑認識不夠。
二、應對策略
思考和尋找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多樣化方式和途徑,方能有效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
1. 深入理解家國情懷的內涵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xiàn)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边@些情感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么?
《課程標準》把學業(yè)質量水平分為4級,學業(yè)質量水平4是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jù)。我們重點關注學業(yè)質量水平4對家國情懷的表述:
仔細解讀水平4,立足中華民族自身的角度,將歷史學習所得與家鄉(xiāng)、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繁榮結合起來,學生需要了解并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這是“文化自信”;學生需要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認同國民身份,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才能自覺捍衛(wèi)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這是“國家意識”;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對科學理論、政治制度、發(fā)展道路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情感認同、意志認同與行為認同的統(tǒng)一,堅定“四個自信”,這是“政治認同”。把握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進步歷程,學生還應該以“國際視野”為基礎,即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tài),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綜上,化繁為簡地理解家國情懷內涵,可以用4個關鍵詞總結,即“文化自信”“國家意識”“政治認同”“國際視野”。只有對家國情懷內涵理解和認識到位,才能做到潛移默化地在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全程落實家國情懷的培育。
2. 認識高考凸顯學科育人功能的命題趨向
《課程標準》明確學業(yè)質量水平4是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jù),我們來研讀2020年全國卷的3個必考題,分析高考命題如何體現(xiàn)家國情懷學業(yè)質量水平。
2020年全國卷Ⅰ第41題(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德關系發(fā)展的歷史啟示?!睆闹械玛P系的發(fā)展歷程中,青年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獨立自主、求同存異,奉行多邊外交,推動全球化的政治智慧,從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進步歷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即國際視野。
2020年全國卷Ⅱ第41題(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點及其意義?!蓖ㄟ^新中國治理海河的歷史特點,青年學生能夠看到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籌規(guī)劃,地區(qū)間團結合作,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治理海河的歷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讓我們堅定“四個自信”,即政治認同。
2020年全國卷Ⅲ第41題(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對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影響?!蔽髦苷沃贫鹊於硕嗝褡褰y(tǒng)一國家的基礎,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儒家學說和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反思歷史,讓青年學生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高考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例子比比皆是,凸顯學科育人功能已然是高考命題的主題,所以教師必須在復習備考中浸潤家國情懷素養(yǎng),既有利于復習備考,又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
3. 拓寬培育家國情懷的方式和路徑
筆者主持課題研究中,認真整理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課程資源,力圖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教學評價等教學實踐中思考有效培育家國情懷的方式和路徑。
第一,課堂教學是培育家國情懷的主陣地。
首先,必須基于家國情懷立意,定位教學目標。例如,課題組在教學“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時,以培育家國情懷為教學目標的核心,圍繞以下主題進行:(1)理解諸侯戰(zhàn)爭中“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感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正確的民族觀;(2)從諸子百家的思想中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樹立文化自信。只有把培育家國情懷作為教學目標的核心,才能使歷史課堂擁有靈魂。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層面,體驗式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基于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課題組在高中開展的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開展的故事教學法,效果顯著。
第二,課外活動是歷史教學培育家國情懷的重要拓展。
基于家國情懷的中學歷史課外拓展活動,如課題組“尋訪昆明文脈”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昆十中開設的“百年十中因你精彩”校本課程。這些活動極大拓展了學生的認知空間,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母校,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學生為家鄉(xiāng)、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繁榮作出貢獻的情感基礎。
歷史課堂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培育家國情懷的陣地——班會課。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開好班會課,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例如,課題組成員的班會課“共青團的光輝歷史”,讓學生努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樹立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第三,教學評價是歷史課堂有效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延伸。
課題組研究中高考試題,梳理最近五年云南省中考和全國高考試題中對家國情懷的考查形式與內容,明確新課程改革對家國情懷的具體要求,進而提出中高考復習課中培養(yǎng)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合理建議和對策。
此外,設計以培育家國情懷為主題的學生多樣化作業(yè),如課題組結合百年十中校慶契機布置的“我為百年十中獻禮”系列作業(yè):
(1)查閱昆十中歷史上的愛國知名校友,以“十中人——我愛我的祖國”為主題,自制報紙。
(2)查閱昆十中求實校區(qū)建筑或者景觀命名寓意,并以“我在 ? ? 旁想到的”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查閱口述史研究的方法,采訪1名十中退休或在職優(yōu)秀黨員教師,嘗試做口述歷史研究。
學生完成的電子報《迎十中百年華誕 憶開篇創(chuàng)校蘇君》和《十中人——我愛我的祖國》如圖1:
這樣的作業(yè)設計立足母校,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認識身邊的歷史,既能訓練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又能培育學生對母校、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家國情懷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每位歷史教師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只有正視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有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正確策略,歷史課堂才能成為培養(yǎng)人的課堂,歷史教育才能成為培養(yǎng)人的教育。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