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青 何家德 張國節(jié) 何毓華
〔關(guān)鍵詞〕情緒;高中生;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8-0040-04
【活動理念】
高中階段的情感, 也是先有喜、怒、哀、樂等一般的情緒, 隨后才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盡管發(fā)展的速度有個別差異, 可能會加速或減緩, 但整體上發(fā)展的方向性和順序性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塞里格曼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即“習得性無助”。他認為,既然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可以由后天學習形成, 那么樂觀等正面情緒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來獲得, 稱之為“ 習得性樂觀”。在此基礎上,另一位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積極情緒的“ 擴展— 建構(gòu)” 理論。他認為,
歡樂、興奮、滿足、自信、愛、感恩等積極情緒,
我們發(fā)現(xiàn), 快樂似乎并不長久, 這時, 我們反思的可能是“ 怎樣不失去快樂”。 通過找尋“ 不失去快樂的秘密” 找到快樂就在本心, 這個開關(guān)在我們手中, 而不在于外物, 不在于考試、 排名, 從而讓自己擁有本我的快樂模式, 讓快樂常態(tài)化, 讓快樂習慣化、潛意識化, 逐漸培養(yǎng)習得性樂觀。
成功不一定帶來快樂,但是快樂有助于成功。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1)?關(guān)于快樂, 真正的問題不是如何“得到快樂”,而是如何“不失去快樂”;(2)認知兩種快樂模式——“小我的快樂”“本我的快樂”
以及二者如何轉(zhuǎn)換;(3)鍛煉“本我快樂”的方法;
不但可以改變?nèi)藗兊男袨榉绞剑?而且能夠提升人 (4)逐漸形成習得性樂觀。
類短暫思維— 行動的技能, 這將有助于建立及鞏固長期的資源。其內(nèi)部機制過程:首先,積極情緒可以拓寬認知范圍,提高認知的靈活性;其次,積極情緒可以糾正或者撤銷消極情緒過后的效應, 即積極情緒的撤銷效應; 最后, 積極情緒有助于建設、豐富個人資源,提升個體的應對能力。給我們的啟發(fā)是,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 建設他們的消極情緒, 進而解除思維枷鎖, 充分解放頭腦, 使更多的個人潛能得到開放與展現(xiàn)。
快樂, 是一種積極情緒, 跟幸福一樣是個抽象概念,當我們不斷地尋求“怎樣得到快樂”時,
1.?情意目標:體驗積極的情緒——快樂。
2.?行為目標:讓快樂習慣化、常態(tài)化的方法落實。
【活動重難點】
認知兩種快樂模式——“ 小我的快樂” 和“ 本我的快樂”以及兩種模式如何轉(zhuǎn)換
【活動方法】
講授、體驗
【活動課時】
1 課時
【活動用具】
PPT、 愿望清單、 信封、 卡片、 千紙鶴糖、 視頻、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左抓右逃”游戲
(一)“左抓右逃”游戲
游戲規(guī)則:
請大家手拉手站成一排,先伸出左手,掌心向下,再伸出右手,食指朝下,再把你的左手放在緊挨同伴的右手食指上。
當出現(xiàn)“7” 這個數(shù)字時, 請馬上用左手去抓同伴的右手食指,同時把你的右手食指快速從他的左手下逃出來,這就叫“左抓右逃”。
當你的右手食指被抓住,或者你的左手沒有抓住別人的右手食指,你就失敗了。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把學生的狀態(tài)完全打開, 有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小調(diào)查
師: 現(xiàn)在呢我要做一個小調(diào)查, 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是 1 號心情的, 請舉手, 好, 放下。是2 號心情的請舉手,好,放下。你們喜歡哪種心情呢? 1 號心情,也就是快樂的心情。老師有個簡單的問題:
你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哪些方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呢?
(2)?那么如何不失去快樂呢?
師: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話題是——不失去快樂的秘密。通過剛才的小調(diào)查,我們是不是感覺到對于人生最需要覺悟的事, 有兩個問題要反思: 一是怎樣得到快樂,二是怎樣不失去快樂。而我們發(fā)覺,快樂似乎都不長久,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如何得到快樂,而是如何不失去快樂。
設計意圖:小游戲結(jié)束后,進行一個心情小調(diào)查,很自然地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不失去快樂的秘密。
二、神劍的啟示
過渡語:關(guān)于快樂,我們有很多誤解。誤解的程度相當于認為太陽繞地球轉(zhuǎn)。
(一)神劍的故事
有一位鑄劍大師的兒子要參軍上戰(zhàn)場。臨行的時候,鑄劍大師把兒子叫來,給了他一把短劍,說: “ 這把短劍是我們祖?zhèn)鞯纳裎铮?我從來沒讓人看見過它,你不要看它只是一把短劍,擁有它,沒有人會是你的敵手。因此只有到最后關(guān)頭,你才能使用它, 平常切記絕不可以將它亮出來?!?于是, 年輕人帶著神劍參軍去了。多次危急的時候,年輕人都
想拔出這把短劍,但是都忍住了,因為他始終相信自己最后不會輸,他比敵人更加沉著、冷靜、勇敢, 于是總能夠化險為夷。很快,年輕人在戰(zhàn)場上英勇無敵, 戰(zhàn)功累累, 連連升官。直到某一日,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拔出神劍,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把木劍。這年輕人是因為神劍庇佑才連連打勝仗的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神劍” 其實是沒有魔力的, 年輕人是因為相信,才勇猛殺敵。
(二)關(guān)聯(lián)
師:這個故事跟快樂有什么關(guān)系呢?每當你感到快樂時, 你總會說:“ 這是因為我買到了心儀已久的東西, 這是因為我這次考試得到了好的名次, 這是因為我……”你總覺得,是因為自己有了某個東西可以依靠, 所以才快樂了??墒怯袥]有可能, 事情其實不是如此呢?接下來,我們做個活動。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活動的規(guī)則是什么。
(三)活動——你可以
活動規(guī)則
(1)全班分成兩人一組;(2)寫下三個及以上愿望;(3)一個人:必須不斷說出自己想實現(xiàn)的愿望;(4)另一個伙伴必須斬釘截鐵地在對方說出每一個愿望之后回答: 你、可、以;(5)?當伙伴回答“ 你可以” 用了多大音量, 另一個人說出下一個愿望時,聲音就不能低于這個音量。(6)時間 5 分鐘。
分享感受
學生 1:我從活動中感受到自信與快樂。
學生 2: 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我也相信我同伴的愿望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
師小結(jié): 從這個活動中, 我看見你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愉悅感,你看,一切都還沒有成真,但快樂卻升起來了,所以,有沒有可能,快樂其實是一直存在在人的內(nèi)心,可以透過某個方式點擊出來呢?
設計意圖: 通過“ 你可以” 游戲, 讓學生一方面感受到被認可的快樂,一方面認可同伴所獲得的快樂,從而發(fā)現(xiàn),快樂其實一直在人的內(nèi)心,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點擊出來。
三、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
過渡語:剛才,我們了解了快樂不是外物帶來的,而是從你自己的內(nèi)心點擊出來的。那么有兩個觀點要掌握。
(一)如果你懂得點擊快樂,就能體現(xiàn)快樂
請回想一次快樂的經(jīng)驗, 想象臉上露出微笑的表情,你是不是也覺得有種開心的感覺,我們在腦中點擊快樂經(jīng)驗,就能生成快樂感受。然而,這樣還是需要刻意點擊, 才能發(fā)揮作用, 就像古典行為學中的“刺激—反應”。說到刺激與反應,我們就不得不說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巴普洛夫是俄國的生理學家, 他經(jīng)常用動物做實驗, 狗也是他的實驗對象之一, 因為他經(jīng)常給狗食物吃。有一天, 巴普洛夫忘了給狗帶食物, 但是狗還是有唾液分泌, 這引起了巴普洛夫的好奇心,也給他帶來了實驗的靈感。為什么呢? 我們知道或者體驗過想吃東西的時候,有流口水的現(xiàn)象,是不是呀?是的,狗也一樣, 面對食物也會流口水,這在心理學上的解釋就是食物對于人或狗而言是無條件刺激。如果這時給狗一個鈴聲的話,狗會不會流口水呢?狗不會。那么這個刺激就稱為中性刺激。巴普洛夫的實驗是怎么做的呢?在每次給狗食物之前,先搖鈴,后給食物,反復如此,形成習慣;最后他發(fā)現(xiàn)只要搖鈴,小狗就流口水,鈴聲就成了條件性刺激。這時,小狗的大腦神經(jīng)
而是“快樂有兩種”,我們總是選到錯誤的那一種!快樂有兩種。
(一)小我的快樂
什么是“小我的快樂”?觀看視頻《朝三暮四》。師:看完這個成語故事視頻,你有何感受?以
前,我看見這個成語故事時,覺得這個故事怎么那么蠢,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在小我的快樂模式里,我們的快樂和不快樂,跟這些猴子真的沒什么兩樣。其實,小我的快樂本質(zhì)是“比較”,跟過去比較、跟他人比較、跟數(shù)字比較等而得的快樂。當小我的快樂結(jié)束以后,什么會跟著來到呢?比如,第一次考 100 分可能高興得跳起來, 第二次考 100 分時, 快樂的感覺就減少了,如果第三次、第四次……等到第十次也考了 100 分時,可能就沒有感覺了。結(jié)果第 11 次,考了 99 分,反而難過得吃不下飯了。原來,當透過比較而得到的快樂結(jié)束后,更高的期待就跟著來了。
設計意圖: 這一小段的處理形式是通過觀看
連接也形成了。再來看我們的快樂是不是也是這樣 《朝三暮四》的視頻和生活小故事來解釋什么是小
的呢?外物刺激——快樂,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神經(jīng)連結(jié)了,即需要不斷的刺激才能夠快樂,遺憾的是, 這樣的條件造成人類現(xiàn)在的各種短暫的快樂。
(二)自動化—常態(tài)
常態(tài)就是最自然的反應,只有讓我們的快樂常態(tài)化,潛意識的自動運行化,才可以持久地讓我們不失去快樂。
那該如何做呢?——“如果”技術(shù)
小結(jié): 想像一下, 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 買東西時被店員賣了高價, 多賺你 200 元, 你會為此而生氣嗎?我猜,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會是:一笑置之、小事, 不值得氣。我們還可以想象: 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你此刻還會坐在這里學習三年嗎?如果你的回答是還會坐在教室學習,那么你一定是快樂的,因為高考對你來說不是終極目標,而是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經(jīng)歷和體驗,或者說你在踐行“人生是一場 good try”。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嗎,沒有一顆心, 當它的安全被保證時,是不立即開放的。因為人的心本來就充滿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如果點擊快樂經(jīng)驗到生成快樂感受,再到快樂的常態(tài)化、自動化、潛意識化自動運行來進一步闡釋:人的心本來就充滿快樂。
四、快樂的兩種模式
過渡語:快樂總是失去的原因,不是因為煩惱,
我的快樂,即比較的快樂,以及小我快樂不快樂的原因——期待。
(二)本我的快樂
師: 本我的快樂 = 小我的快樂 - 小我。小我就是把外在的事物當作必須的習慣。換句話說,本我的快樂就是去除外在的刺激,直接掌握感覺;當你把外在事物與快樂連結(jié)在一起, 就走入小我模式了。放掉事件,留下快樂。這也就在不斷地修改你大腦的神經(jīng)連接,即需要原因才能愉悅。那要如何改寫大腦的連結(jié)呢?這里分享一個“滿足了”運動, 有兩個步驟:第一步,在快樂的時候,慢慢對自己說“滿 -?足 -?了”,這樣就存下感覺了;第二步,當不快樂時,用“滿- 足- 了”釋放出快樂感,你可以感受到本我的快樂從心底釋放出來。2020?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現(xiàn)在還在持續(xù)的事件是什么?疫情。面對疫情, 很多人都會說: 活著真好。這就是“ 滿足了運動”的運用。在快樂的時候,我們還感覺不出來什么, 但是在不快樂的時候, 這種“ 滿足了” 運動,有時,就可以救命。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因期待而糾纏,因滿足而解套。那讓我們擁有本我的快樂還有哪些方法呢?我們來看一看。
設計意圖:這一段主要是通過對照小我快樂模
式的方式來講解本我快樂的本質(zhì):放掉事件,留下快樂。之后,提供如何培養(yǎng)這樣的本我快樂,即修改我們大腦的神經(jīng)連接。
五、快樂的方法
方法:1. 每天至少做一次“滿足了”運動;2. 無厘頭地歡呼;3. 無厘頭地歌頌人生;4. 無厘頭地對別人好;5. 無厘頭地說“我不需要”;6. 無厘頭地舉行慶祝會;7. 組一個“快樂覺悟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 主要是通過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很快樂的真實生活抖音視頻來講解無厘頭的快樂是什么,以及怎么獲得。)
六、重要的觀點
師: 在執(zhí)行上述七個方法時, 有幾個重要的觀點。
快樂的人跟你想的不一樣: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的比別人更多,卻一定比別人想得更開闊。我們可以聽個笑話。有一天,小明夢見自己和上帝對話。小明問: 在您眼中一億年是多久? 上帝答: 一分鐘;小明又問:在您眼中一億元是多少錢?上帝答:一元。小明說:請給我一元。上帝說:好,不過你要等我一分鐘。
不用對自己否認不快樂的感覺和情緒,感覺是自然發(fā)生的,我們可以繼續(xù)培養(yǎng)快樂習慣,不需要否認那些負面的情緒和不快樂。不要要求自己具有一致性, 今天說不需要, 不表示以后都不能想要。用“ 無厘頭” 主要是為了去除“ 有原因的” 快樂。
七、小結(jié)
師:今天,通過對快樂的兩個問題的思考,到神劍的啟示, 到“ 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 到快樂的兩種模式,再到重要觀點的分享。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能不能成功地不失去快樂, 秘訣就是自己決定改變。
設計意圖:通過一張思維導圖來梳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八、應用——舉行本節(jié)課的小小慶祝會
師:這節(jié)課已經(jīng)圓滿結(jié)束了,我們是不是要開一個小小的慶祝會呢?慶祝會的第一項活動就是吃糖果哦!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吃糖慶祝的時候,慢慢地、仔細地品嘗這顆糖果帶給你的快樂的感受, 然后記住這種快樂的感覺,再然后忘記這種快樂是糖果帶來的。
方式: 通過吃糖, 吃出更甜、 更快樂的感覺。并說明怎么吃這顆糖。
設計意圖:運用本節(jié)課提供的方法——無厘頭地開一個慶祝會, 來更好地強化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從而獲得本我的快樂。
結(jié)束語:我們能夠感受到快樂是一種選擇,一種簡單, 一種滿足, 一種分享; 有時還是一種等待……這樣說來,最美的風景不是在路上,不是在遠方,而是在我們的心里!
【專家點評】
高中階段,學生學業(yè)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尤其是每次統(tǒng)考或檢測后。 如何排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我覺得張愛青老師執(zhí)教的“我心本快樂——尋找不失去快樂的秘密”這節(jié)課所體現(xiàn)出的尋找快樂的方法,對學生很有啟發(fā)。
快樂是來自本心, 來自日常的行為實踐。 尋找不失去快樂的秘密以“左抓右逃”游戲著手,放松學生的情緒, 跟隨老師的節(jié)拍漸入課堂快樂的意境。
“ 神劍的啟示” 告訴我們, 人的快樂主要來自自我的發(fā)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從課本中學習, 學會從實踐中學習, 不斷磨礪自己, 不斷告誡自己“你、可、以”,從而不斷點擊內(nèi)在的快樂。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設計層層深入。課堂教學能用視頻、活動、朗讀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 熱” 起來, 用充滿哲理、幽默的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心理學的原理、研究結(jié)論驗證所講道理, 用“ 如果” 技術(shù)、“ 滿足了” 運動、無厘頭等方法,讓學生從活動體驗到視頻體會,從而逐漸理解什么是“小我快樂”“本我快樂”,以及學會追求“本我快樂”的體驗,獲得認知上的改變到行為上的變化。張老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按質(zhì)按量完成了一輪完整的教學過程。
點評專家:何家德,安徽省懷寧新安中學辦公室主任。
注: 本文獲第八屆“ 健康杯” 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成果評選一等獎;本文系安徽省安慶市教育科學 2020 年度規(guī)劃課題(編號 AJKT2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