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星
近年來,“婚外情”現(xiàn)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和熱議話題,不但嚴重影響婚姻穩(wěn)定,出軌一方向第三者贈與財物引發(fā)經(jīng)濟糾紛的亦不在少數(shù)。對此,民法典堅決說“不”。
婚姻關系中,一方違反忠誠義務,未經(jīng)另一方同意,對外轉賬的行為是否有效?無過錯配偶方如何主張權益?實踐中,當事人可以通過不同角度援引不同法條來實現(xiàn)維護合法財產(chǎn)權益的目的。
婚姻存續(xù)期間,任何一方無權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chǎn)
案例:
宋先生在婚內認識了客戶劉女士,兩人一見鐘情,發(fā)展成了婚外情。在濃情蜜意中,宋先生給劉女士和她的父親分別購買了一套房產(chǎn)。后來,兩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xù),以分手告終。
宋先生要求劉女士返還兩套房產(chǎn)的購房款,劉女士以宋先生是自愿贈與為由抗辯。結果,宋先生敗訴。
為了要回房款,宋先生與前妻聯(lián)手,以前妻的名義起訴,以宋先生無權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chǎn)為理由,要求劉女士和其父親返還購房款。最終,前妻勝訴。
律師分析:
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chǎn)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chǎn)做重要處理決定時,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任何一方無權單獨處理。
宋先生基于婚外情關系將夫妻共同財產(chǎn)贈與劉女士,顯然不是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行為,該贈與行為未經(jīng)前妻同意,侵犯了前妻的財產(chǎn)利益,系無權處分行為。在前妻事先不知情、事后未追認的情況下,該處分行為無效。前妻起訴要求確認宋先生對劉女士的贈與無效,要求返還贈與購房款,符合法律規(guī)定,依法應予支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劉女士需要返還的是全部,而非一半的購房款。夫妻對共同財產(chǎn)享有平等的處理權,并不意味著夫妻各自對共有財產(chǎn)享有一半的處理權。只有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才可對共同財產(chǎn)進行分割,確定各自份額。因此,宋先生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chǎn)贈與劉女士,侵犯了另一方的財產(chǎn)權利,該贈與行為全部無效,而非部分無效。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fā)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chǎn),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chǎn)、經(jīng)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chǎn)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chǎn),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夫妻對共同財產(chǎn),有平等的處理權。
對婚外異性的贈與行為,因違反公序良俗,贈與無效
案例:
張先生和李女士系一對普通中年夫妻,多年來生活平靜幸福。工作中,李女士與公司新來的實習生小林發(fā)生了不正當?shù)年P系。李女士陸續(xù)為小林購買了手鐲、項鏈、服裝等物品,還進行了幾次大額轉賬共計48萬元?,F(xiàn)張先生主張贈與無效,要求小林返還所贈與的錢款和物品。
律師分析: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行為。贈與過程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jīng)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對違反社會公德、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不應得到法律的保護。李女士在已有配偶的情況下,與小林發(fā)生婚外情,對小林贈與財產(chǎn)的行為,違反公序良俗,應認定為無效。由于張先生不能提供相應的票據(jù)或付款憑證,法院沒有支持返還物品的這一項請求。但是,李女士對外的大額轉賬予以返還。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無合法依據(jù)所獲得的財產(chǎn),構成不當?shù)美?,應予返還
案例:
佟先生與靳女士系合法夫妻?;橐鲫P系存續(xù)期間,佟先生與梁女士發(fā)生婚外情。
在婚外情維系期間,佟先生先后通過微信、支付寶及銀行轉賬的方式,向梁女士轉賬合計50余萬元。梁女士用其中的20萬元購買小轎車一輛,登記在自己名下。之后,佟先生又為梁女士購買了市場價格為300萬元的商品房一套(該房屋在起訴時已經(jīng)升值為450萬元),佟先生直接支付購房款給開發(fā)商,商品房買賣合同由梁女士與開發(fā)商簽訂。
后來,靳女士發(fā)現(xiàn)二人婚外情的事實。佟先生為維護家庭完整,決定和梁女士分手,并支付10萬元青春損失費。靳女士找到梁女士,要求其返還受贈的上述財物,被拒絕,故提起訴訟。
律師分析:
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shù)美颠€受損失的人。佟先生無權單獨處分夫妻共同財產(chǎn),梁女士獲取涉案錢款沒有合法根據(jù),其獲得的財產(chǎn)利益構成不當?shù)美?,應當依法予以返還。基于婚外情產(chǎn)生的所謂“青春損失費”或“分手費”,由于沒有法律依據(jù),不應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條: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無論第三者是否知曉自己介入了他人家庭,其無法律依據(jù)所獲得的財產(chǎn),均有返還的義務
案例:
田先生在一次出差途中認識了莫女士,隨后展開熱烈追求。兩個月后,莫女士與田先生同居,田先生向其贈送了大量財物。
莫女士開始憧憬兩人結婚生子的未來生活,直到美夢被找上門來的田先生原配擊破。面對原配要求返還財物的主張,莫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委屈。
律師分析:
有人可能為莫女士叫屈,畢竟莫女士不知曉田先生是已婚狀態(tài),她也是受害者。但法律明確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同居關系不受法律保護,而經(jīng)過合法登記的夫妻關系是受法律保護的。行為違法的界定不以莫女士是否知曉田先生有配偶為前提。也就是說,即使莫女士確實不知情,其與田先生戀愛同居也是違法的。
最高院吳曉芳法官曾經(jīng)在2014年第1期《法律適用》上進行闡述:感情問題不是商業(yè)行為,有付出未必一定有收獲,在當事人雙方均為成年人的情況下,其應當明確預知行為的法律后果。
所以,第三者接受贈與無論是否基于善意,是否知曉對方已婚有配偶,均應返還受贈財產(chǎn)。如果莫女士被田先生欺騙感情,發(fā)生關系或者生育子女,莫女士可另行主張?zhí)锵壬袚駬p害賠償、承擔非婚生子的撫養(yǎng)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