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
平日偶得閑情,我會看看碑帖里筆墨的舊影心跡,古琴素手紙窗瓦屋燈火青熒,天與地合,意與神會,情通自然。意與神兮如癡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風(fēng)和暢。
春雨綿綿,陰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讀了些舊人詩詞。元人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云:“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p>
瘦金書我很熟,想起小時候玩過一枚“大觀通寶”銅鈔,錢文正是趙佶手筆。
趙佶的帖讀過不少,《千字文》《牡丹詩》。瘦金體的線條仿佛金戈銀絲,有一年把玩《秾芳詩帖》,看久了,越發(fā)覺得線條薄利,筆鋒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觸。我看瘦金體,老想到春秋時候的尖首刀幣。
《秾芳詩帖》,大字楷書長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陳邦彥曾題跋道:“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fēng)雨聲?!?/p>
纖細,青郁,勁挺,有力,瘦金體之味差不多就是這樣。不要說書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氣,不像唐朝欣欣向榮、郁郁勃發(fā)。唐人寫時間流逝無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宋人卻是“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壯士,感慨往往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國藝術(shù),道家的痕跡處處可見,陰陽為骨,無為是表。前些時日讀《易經(jīng)》,象曰:“風(fēng)行水上,渙?!贝笠馐撬弦婏L(fēng),漣漪泛起,散而不亂,渙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書法,受老莊道家影響,大抵虛靜,瘦金體是異數(shù)。每見瘦金體,像在冬天的梅園游玩,老樹新花,四周一望,虛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畫室玩,他運轉(zhuǎn)提頓寫瘦金體給我看。想起當年的趙佶,一筆一畫運轉(zhuǎn)提頓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樂。瘦金體的精氣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還是入世的。我讀趙佶書法,讀出自得其樂——天下與我何干?且寫字畫畫去,差不多是那樣的字外音,趙佶的字有彈性,有韌性,有精神,像鋼絲。書畫家白蕉說:“瘦金體的線條,未必輸給顏真卿的線條?!笔萁痼w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說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說不清。我只能說自得其樂是文人字,旁若無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米芾、趙佶、董其昌的手跡一片自得其樂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跡旁若無人或者居高臨下。字從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有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進屋來,有人桀驁不馴,有人規(guī)規(guī)矩矩,有人放肆潑辣,有人內(nèi)斂斯文……
瘦金體,又名瘦筋體。瘦金體三字有風(fēng)雅氣,瘦筋體三字有稼穡味。瘦筋,筋瘦,夏天,從水塘里挑水澆園的農(nóng)夫筋瘦筋瘦。葉圣陶先生有文章說:“每當新秋的早晨,門前經(jīng)過許多的鄉(xiāng)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覺?!泵恳娛萁痼w,總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書法的奇妙在于,每個字的點畫構(gòu)成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連綿動感產(chǎn)生出的墨跡之美,我對書法的興趣,嚴格說來是對墨跡的沉迷。
宣紙上,中國文化輕流徐淌。
墨跡間,前人氣息屢屢不絕。
(摘自《人民文學(xué)》2015年4月,有刪改)
賞析
本文以“泠泠風(fēng)雨聲”為題,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瘦金體的特點及其給人帶來的獨特審美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yīng)當學(xué)習(xí)傳承傳統(tǒng)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文章語言古樸典雅,富有文化韻味;句式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特別是對偶句、排比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氣勢;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