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帶狀皰疹是因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致病,癥狀包含皮膚出現(xiàn)帶狀分布水皰,隨病情進展水皰能逐漸增大,顏色可由透明變成混濁,結痂脫落之后能于皮膚上留下瘢痕及持續(xù)疼痛感,且疼痛的持續(xù)時間不等,即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屬于帶狀皰疹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往往會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且患者容易伴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1,2]。因此,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之外,積極探索出更加有效科學的護理干預對策也具有重要意義[3]。綜合康復護理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用于帶狀皰疹患者后期康復的護理方式,為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現(xiàn)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54 例患者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54 例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均結合臨床癥狀及檢查確診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4];②年齡范圍符合要求;③患者及家屬閱讀知情同意書并簽字確認。排除標準:①存在意識障礙者;②存在惡性腫瘤者;③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疾病者;④無法進行語言溝通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7 例。研究組男11 例,女16 例。年齡40~78 歲,平均年齡(62.35±7.46)歲;疼痛部位:四肢疼痛6 例,胸腹腰背部疼痛21 例。對照組男13 例,女14 例;年齡38~78 歲,平均年齡(62.18±8.07)歲;疼痛部位:四肢疼痛5 例,胸腹部疼痛2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本研究在實施前已獲得院內(nèi)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結合病情予以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維生素B6 以及谷維素等藥物進行基礎治療,為對照組患者做好相應的基礎護理工作,監(jiān)督其遵醫(yī)囑用藥;為研究組患者提供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強化心理護理:要求心理護理涵蓋患者住院全程,重視非語言的心理護理,如輕輕愛撫、眼神鼓勵等;使用微信等相關通訊平臺,并提前對患者家屬進行簡單的心理護理培訓,借助平臺與患者溝通交流,提供情感護理支持;納同病種、同年齡段、同愛好的患者成立病友群,為患者提供社會交流機會,交流疾病恢復過程的可取經(jīng)驗;②環(huán)境護理:給患者營造出舒適良好的病區(qū)環(huán)境,合理控制室內(nèi)的溫濕度,每日清晨打開病室窗戶,確保室內(nèi)通風良好;叮囑患者做好自身的清潔衛(wèi)生工作;③皮膚護理:對存在皮膚破損者需及時予以處理,定時更換藥物,一旦產(chǎn)生異?,F(xiàn)象,需及時通報醫(yī)師予以相應處理;④疼痛護理: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專業(yè)的評估,并結合具體情況采取針刺、局部按摩、指導深呼吸等措施,并和患者開展交流,播放舒緩柔和音樂等,對疼痛強烈不能忍受者應遵醫(yī)囑適當予以鎮(zhèn)痛藥;⑤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重要性知識的教育,給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 評分、心理狀態(tài)、PSQI 評分。①疼痛程度:由研究小組人員依照VAS 評分標準分別在護理后48 h、72 h 時進行疼痛程度的評價[5]。評分標準0~10 分,其中0 分表示無痛;②采用SDS[6]及SAS 對患者實行抑郁、焦慮程度測評[7]。共20 個項目,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tài)越好。③采用PSQI 對患者睡眠質(zhì)量進行評估,總分范圍為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VAS 評分(2.06±0.17)分低于對照組的(3.01±0.4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及PSQI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AS、PSQI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 組SDS(35.81±5.49) 分、SAS(37.08±2.11) 分、PSQI(11.4±0.9) 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2.21±5.53)、(40.51±2.72)、(12.2±1.1)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PSQI 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PSQI 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目前對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發(fā)病機制仍沒有明確的定論,大多研究認為疼痛和病毒感染急性起病后留下的神經(jīng)組織炎癥水腫、瘢痕以及出血等一系列病理變化相關。由于長期的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目前臨床對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多采取預防為主,護理為輔的綜合治療措施。本研究采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VAS 評分(2.06±0.17)分低于對照組的(3.01±0.4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35.81±5.49) 分、SAS(37.08±2.11) 分、PSQI(11.4±0.9) 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42.21±5.53)、(40.51±2.72)、(12.2±1.1)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睡眠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