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榮
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告訴我們,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真正的教育,是這種愛與創(chuàng)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循環(huán)。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回看自己一路走來,正是因為全身心地愛學生、愛教育,筆者才收獲了愛的果實。
剛畢業(yè)的那幾年,筆者曾在普通中學任教,2007年因工作調動,來到奈曼旗民族職業(yè)中等職業(yè)學校。一開始,筆者的內心十分彷徨,對職專學生心存偏見,認為只有被中考篩選掉、淘汰掉的學生才會來職專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律能力差,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在和學生深入接觸的過程中,筆者逐漸摒棄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喜歡上了這些學生。他們懂得感恩,給予了筆者太多的感動;筆者開始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和熱情投入教學事業(yè),對這些學生的愛也越來越濃。
雖然職專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但他們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好學之心,即使遇到學習瓶頸,十分努力卻難以吸收知識,他們也不會放棄學習??紤]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教學時,筆者會先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課堂問題,分層提問,使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就感;其次,筆者會調節(jié)教學進度,靈活調整教材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最后,為了彌補學生在學習上的缺失,筆者會隨時穿插初中知識,填補學生以往的知識空白,降低學生接收新知識的難度,使他們的學習更加輕松高效,從而建立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
親其師,信其道,在職專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職專學生在小學、初中的成績都不理想,導致他們更加敏感、自卑,所以在教學時,筆者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會用心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信心;課后,筆者會和學生聊天談心,走進學生的世界,拉近自己和學生的距離;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筆者會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筆者的愛,學會愛人,懂得積極向上、充滿信心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學生走進學校,不是為了追求完美,而是想要借助教育不斷修正自己。職專學生正處于一個不斷犯錯的年齡,教師需要多寬容,多包涵,讓錯誤變成芬芳的花朵,成為學生成長中美麗的回憶。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個性特別強、情緒容易激動的學生,筆者會保持冷靜,然后運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如課下單獨找學生談話。
在這幾年的執(zhí)教生涯中,筆者真心實意地付出,保持積極上進的教學態(tài)度,學生也很喜歡筆者,他們懂得筆者的付出,所以經常發(fā)生讓筆者感動的事情。如有一次,筆者因為感冒嗓子啞了,學生上課時發(fā)現(xiàn)了,就把金嗓子喉寶偷偷塞到筆者的手里;還有一次,一位學生鬧情緒,與其他學生、教師產生爭執(zhí),這時,一部分學生在課后給筆者發(fā)消息:“老師,你千萬不要生氣,一定要高高興興過周末?!痹谡n后,鬧情緒的學生也打電話向筆者道歉,表明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通過這些事情,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的內心其實都是柔軟和可愛的,他們有一顆通情達理的心,只是由于成績不理想,他們承受了太多責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愛心,堅持愛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在溫馨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在課后,筆者會關心學生的個人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些年,雖然教學有一點累,但學生學會了感恩,能夠健康成長,這給筆者帶來了巨大的動力。
有的學生雖然已經畢業(yè),但他們仍會和筆者保持聯(lián)系;有的學生親切地稱呼筆者為“師傅”或者“榮媽”,這讓筆者倍感暖心,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告訴筆者自己在大學的好消息。如有的學生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有的學生考取了專升本,還有的學生考過了雅思等。這些學生讓筆者自豪和感動,讓筆者有了工作動力。
魯迅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睈凼墙逃脑慈?,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教師帶著愛和責任心上路,注定會收獲滿滿的肯定和幸福。
(作者單位:奈曼旗民族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