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國 錢進
【摘要】在人杰地靈的蘇州,語文課堂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在語文老師的潑墨點染中,呈現(xiàn)出精致、靈動、從容的味兒,課堂意境盡出,耐人尋味。
【關鍵詞】蘇式教育;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39-02
【本文著錄格式】李衛(wèi)國,錢進.優(yōu)雅地行走在蘇式語文課堂上[J].課外語文,2021,20(19):39-40.
蘇式教育的提出是建立在蘇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基礎之上,是由蘇州悠久的教育傳統(tǒng)、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的教育思想共同孕育而成的。探索蘇式語文課堂的內(nèi)涵價值、打造具有鮮明特征的蘇式語文課堂,是蘇州語文教育專家與一線教師們的共同追求。
一、讓蘇式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精致的味兒
首先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要精當。既要契合教學大綱,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更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其次教學方法要有的放矢,根據(jù)不同教學內(nèi)容采用適宜巧妙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讓方法隨著教學內(nèi)容走,隨著教學情境走,隨著學生反應走。再次教學思路的設計要精細,導入要自然巧妙、激趣設懸;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到渠成;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結(jié)語應回味悠遠、發(fā)人深省。此外,教學語言的呈現(xiàn)要精妙,能用詩意形象的語言描繪語文世界,彰顯語文魅力,引領學生走入文本情境。
以蘇州市學科帶頭人李老師教學《岳陽樓記》為例。老師先引導學生重點賞析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并讓學生比較兩處景物描寫的不同。學生討論后認為:一處是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一處是具體描寫特定時段的洞庭湖景,是特寫。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探究作者如此處理這兩處景物描寫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明確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在抓住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時,老師精心選用了教學方法,以朗讀法貫穿整節(jié)課,同時積極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在讀通語句、讀懂文意、讀出感情的基礎上,在老師的點撥引領下,積極有效地研討文本,深入理解了文章意旨。
整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非常精細且自然順暢。導入巧妙:古往今來,蘇州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火車站廣場上有一座名人石像,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許多同學搖頭)他就是北宋時期蘇州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倡導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許多學生恍然大悟地點頭)。這樣的導入基于學生的家鄉(xiāng)自豪感,糅進蘇州元素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切入點的選擇上,依據(jù)文本特點,從表達方式切入,讓學生先找出各自然段運用的表達方式種類,再自然過渡到對洞庭湖美景的賞析。在具體教學中,老師從不越俎代庖,而是讓學生自主探尋答案。如賞析兩幅畫面時,他讓兩組學生以接力方式上臺板演,給畫面起題目。學生紛紛爭搶板演機會,并在對各組題目的優(yōu)劣評判中提高了語言概括能力,明確了兩幅畫面的不同特征,為后續(xù)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難點突破環(huán)節(jié),老師為學生搭建教學支架,而支架來自于文本本身。他讓學生對文中的兩個“異”字進行指向性比較。學生在思維碰撞后,在“古仁人”與“遷客騷人”的比較研究中,探討出作者含蓄表達的先憂后樂的政治抱負這一主題。整個教學,老師語言精妙,循循善誘。時而澎湃,時而柔美,時而快,時而慢,如涓涓細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中重難點,讓學生感受文中悲喜的情感變化。
二、讓蘇式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靈動的味兒
蘇州的水是靈動的,姑蘇枕河水的盤旋清柔蜿蜒,太湖水的秀美浩渺,長江水的洶涌澎湃,孕育了蘇州的文化,也滲透進蘇式課堂。因此蘇式語文課堂也是靈秀澄明的,是靈活激蕩的,是靈性撲閃的,顯示著靈動不拘的風格,折射著水的靈動光澤。
蘇州語文教育名家黃厚江的本色教學、薛法根的組塊教學、薄俊生的發(fā)展性教學等都讓我們體驗到蘇式語文課堂的“生成式”導學。精致的預設,是靈動生成的土壤,絕不能埋沒生成的光輝。兩者是和諧統(tǒng)一,相輔為用的。因此,靈動的蘇式語文課堂不是僵硬的、模式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豐滿鮮活的,這樣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與個性的張揚。
我們就來看看黃厚江老師是如何帶著孩子們一步步“登上”《臺階》的?!杜_階》是一篇較有深度也有爭議的小說,對這篇文章的解讀是“有一千個讀者也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黃老師先帶著學生走向第一層“臺階”:梳理臺階和父親的關系。學生認真品讀原文后,暢所欲言,解讀出臺階的多種作用和自己心目中父親的形象特點。黃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毫不吝嗇的贊語讓學生們神采飛揚。在此基礎上,黃老師又帶著學生們走向第二個“臺階”。他告訴學生小說的特點,并指導閱讀小說的方法就是要由一個人能讀出一類人來,以此引導學生從有關父親的描寫中讀出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的特點。學生在他鼓勵的眼神下,合作探究出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民的諸多特點。黃老師帶著孩子們又向精心設置的第三層“臺階”攀登:會讀小說的人,還會關注小說中的次要人物,你關注了沒有?孩子們一下就注意到了“我”和“母親”這兩個人物形象,體會到次要人物對主要人物的烘托和渲染作用。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對小說結(jié)尾有疑惑,黃老師以此為課堂生成點,及時引導學生去體會父親的心情,分析“我”在結(jié)尾的感慨“怎么了呢,父親老了”的含義(特別讓學生關注此句標點符號的作用),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領學生爬上了第三層“臺階”,讓學生對小說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解讀 :重要的不是實現(xiàn)理想,而是實現(xiàn)理想后不迷茫。
黃老師以爬“臺階”的方式帶領孩子們讀《臺階》,不只解讀了小說的深沉意蘊,更是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惑。毫無疑問,這三個“臺階”是黃老師精心預設的產(chǎn)物,但爬“臺階”的過程黃老師沒有預設,也無法預設,更沒有刻意設置問題和答案來固化學生的思維。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很自然,完全是老師陪著學生在行走。學生有什么需要,老師就會立刻出現(xiàn);學生遇到障礙摔倒了,老師不是直接扶起來,而是送一句鼓勵話語,或是遞給學生一根拐杖,讓學生自己站起來繼續(xù)往前走。可以說,攀爬三級“臺階”的過程完全是在師生交流互動中一步步生成的,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蘇式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的靈動味兒。整個課堂沒有固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固定的方法與思路、固定的問題與答案,是靈活動態(tài)的,是“智慧而美麗的課堂”。
三、讓蘇式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從容的味兒
相比于北方人的直爽粗獷,蘇州人是不急不躁的,是淡定從容的,是溫情柔和的。因此蘇式語文課堂也應呈現(xiàn)出從容的味兒,教學節(jié)奏是從容的,師生關系是從容的,教學情境也是和諧從容的。它追求的是“慢”的語文教學節(jié)奏,講究細細品味,崇尚平和的教學對話,體現(xiàn)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課堂,沒有教師一言九鼎的氣場,沒有“我問你答”的單向傳遞,只有師生間平等地交流探討,從而創(chuàng)設了生動、真切的交際情境,為學生搭建了真實而具體的體驗平臺。這種融錯啟智的教學過程本質(zhì)上是一種溝通、理解和創(chuàng)新。
經(jīng)典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刻畫了主人公保爾曲折而光榮的一生,故事完整連貫,人物形象生動豐滿。在此書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往往讓教師顯得“太匆匆”,教學節(jié)奏過快,給師生帶來時間與效率上的雙重壓迫感,缺少課堂行走的優(yōu)雅與從容。但是蘇州振華中學曹老師在上這節(jié)課時,教學節(jié)奏從容舒緩,教學時間分配恰當,教學密度合理有致,整個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般循序漸進。
老師首先運用少量時間,簡單地教給學生一般小說的閱讀方法:識記文學常識,梳理重要情節(jié),辨析人物形象。此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屏顯章回體長篇小說《西游記》的章回目錄后,老師讓學生模仿改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標題,在古今對照、中外融通的精妙教學設計中,學生對小說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把握和宏觀的認識。此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此后老師才開始帶著學生走入文本細細品讀。課堂的從容離不開老師課前的充分準備,老師從書中精選出相關語段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花費較多時間掌握保爾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身份,從而讓學生在平等對話與合作交流中一步步梳理出他思想成長的軌跡和性格特點,進而深入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句子的含義,并由此概括出小說的主題。在從容舒緩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帶著學生共同研讀原著,讓學生熟悉了全書的內(nèi)容,探究出全書的主旨,又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由窺一斑而見全豹,由讀一本書到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讀通、讀細、讀厚、讀薄、讀活。此所謂“慢工出細活”。
這樣的課堂,老師關注的不是教學進度,而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發(fā)展方向,因此老師多次強調(diào)“不要忙著舉手回答”,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并在學生思維困惑、理解錯誤時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向更深處漫溯;這樣的課堂,可以感受到老師在課堂情境的營造上,在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上,在引導學生賞析人物形象上,都是從容的,娓娓道來,有如和風細雨般舒緩從容,潤物無聲;這樣的課堂,節(jié)奏不快容量不小,這既是一種課堂速度,也是一種課堂態(tài)度,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折射出我們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認知與理解,折射出以生為本的充滿人性關懷的教育智慧。
總之,老師在蘇式語文課堂中優(yōu)雅地行走時,要使課堂教學更加精致,并靈動地引導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從容地學習,讓語文課堂散發(fā)出精致、靈動、從容的味兒,從而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
作者簡介:李衛(wèi)國,1971年生,江蘇海安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錢進,女,1971年生,江蘇泰興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