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我想學舞臺劇?!薄斑@有什么用?”
“我正在讀《追憶似水年華》?!薄斑@有什么用?”
“我會彈巴赫了?!薄斑@有什么用?”
“我會辨認楝樹了。”“這有什么用?”
……
假如這里的“我”就是你,聽到這樣的回答,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試題分析】
這則作文材料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要求考生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進行思索。材料中提及的社會現(xiàn)象,是廣大考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寫作時應(yīng)該有話可說。當然,僅僅有話可說是不夠的,還需要把話“說好”。
把話“說好”的關(guān)鍵,是要仔細研讀材料以把握住材料的核心。材料中有一個反復(fù)出現(xiàn)的句子——“這有什么用”。乍看之下,普通人想“學舞臺劇”而不立志以此為職業(yè),讀《追憶似水年華》而不立志成為作家,會彈巴赫而不以此謀生,會辨認楝樹而不打算成為植物學家……凡此種種,都被世俗視為“無用”。要讓自己能在世間安身立命,我們需要“有用”之物來維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往深遠處再想一想,如果我們在謀生所需的“有用”之外,對其他的一切都毫無興趣,覺得“有用”之外的所有東西都是毫無意義的,那么我們的生活還有半點樂趣嗎?所以,我們在寫作之前,必須先把握“有用”和“無用”這兩者的內(nèi)涵。
材料中隱含的“有用”,是一種基于世俗的功利性的考量,是完全用物質(zhì)的眼光去衡量的;“無用”則是基于精神與靈魂的心靈放松之道。而實際上,“有用”和“無用”很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在日益浮躁的當代社會,我們更需要“無用”來滋養(yǎng)現(xiàn)代人因過于追求物欲而虛空的精神世界。
寫作時,還需要關(guān)注材料中“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這句話,立足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結(jié)合材料的立意構(gòu)思作文。在行文過程中,要注意理性表達,緊緊圍繞“有用”與“無用”這兩個核心概念,凸顯思辨性的作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