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回顧
記念劉和珍君(節(jié)選)
魯 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shè)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yīng)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jīng)是劉百昭率領(lǐng)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傊?,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文章節(jié)選自人教版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一)
編輯的話
《記念劉和珍君》寫于1926年,“三一八”慘案之后。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后,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這不是一篇一般的悼念文章,而是歌頌“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的悲壯戰(zhàn)歌,是討伐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的戰(zhàn)斗檄文,更是鼓舞青年們奮勇斗爭的革命號角。
年僅22歲的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而她的名字,連同她的高尚精神,永遠刻在了人民心中。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起了發(fā)生在1919年,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的“五四”運動?;赝麣v史,每當重要的歷史關(guān)頭,中國青年總是最先覺醒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青年歷史地位的高度評價和肯定,彰顯了中國青年在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作用。
毛澤東同志曾對青年們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碑斀瘢瑢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夢想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xiàn)的,可能會遭遇不少困難和障礙,更需要青年接力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青年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為青年人生出彩提供了難得機會。在認清時代使命的基礎(chǔ)上擁抱新時代,在擔負時代使命的過程中建功新時代,這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青年,就應(yīng)該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蓬勃向上,勇?lián)厝巍?/p>
經(jīng)典素材適用作文話題:
接力擔當
出彩人生
蓬勃向上
先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