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艷
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想前進,卻無法排除障礙;想后退,又總是無法與自己和解,感覺自己被卡住了。有時,是因為寫不出來;有時,是因為寫出的東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僅僅是因為無法捕捉到那個恰如其分的詞語,一個形容詞或一個動詞。因此,便停滯不前。
于是,我坐在電腦面前,盯著文檔白色的背景,真切地感受著自己被困在一團迷霧中,無法掙脫,無法自拔。腦袋和身體,都陷在被擴大的焦躁與茫然中。遇到這樣的情形,即使逼迫自己沉靜下來,也無濟于事。
有一次,又遇到這樣的情形了,我索性合上筆記本電腦,走出房間,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我坐在陽臺邊,先是看了一會兒陽臺上的花草,接著一邊喝茶,一邊看著窗外車來人往的街道,然后是整個城市,以及遠處連綿的群山。它們,是一幅靜止的畫,也是一幅流動的畫,應時而動,悄然而變。
忽然,我的心像被什么撞了一下。隨后,我聽到一條小溪潺潺而流的聲音,不疾不徐,從容而恬靜。就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那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它的格調(diào)與主旨。我再次打開文檔,很快完結了那篇文章,迅捷而精準,連自己都覺得歡喜。
靈感也好,神思也罷,它們有時候就像一條頑皮的魚兒,似乎就在你眼前游蕩,可你就是抓不住它。而你越是著急,它就越是想和你玩捉迷藏的游戲。
這時候,你就應該抽身而去,讓自己與心中所想隔開,讓大腦放空。只有這樣,才能讓剛才已經(jīng)被填塞得滿滿當當?shù)纳硇挠辛诵碌目臻g,從而容納進新生的念想。在倒進一杯新的茶水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舊的茶水倒掉。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迷與清之間隔著的,可能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也有可能僅僅是一條干涸的小河。是否能從迷糊跨越到清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是否能抽身而去,褪掉已經(jīng)被層層枷鎖包裹著的身心,站在一個“出離”的角度,甚至是以旁觀者的立場,去重新審視你之前面對的困局。
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是我們能力不夠,無法解決眼前的難題或困惑,只是因為自己本身已經(jīng)成為困境的一部分,從而干擾了對問題真實而客觀的判斷與抉擇。正所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我們只有跳出來,暫時將激烈的情緒和疲憊的身心擱置在一邊,將身心放空,才能重新審視我們面臨的問題,從而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也許,要不了多久,那條你曾經(jīng)費盡心思都捕捉不到的,叫作靈感的魚,它就會自己游過來,跳入你的手心里。
不止寫作,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當你身陷其中而不得其解的時候,不要急于解決問題,讓自己身處困境,甚至焦頭爛額而身心憔悴。先讓自己抽身而去,與面對的問題和面臨的環(huán)境保持一定距離,冷處理一下后,再次審視之前的困境。如此,更容易看清它的本質(zhì),而不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甚至猶如盲人摸象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也許,只是一個恍惚過后,你便能心領神會,從容應對。就像陸游在詩中所言的那般:“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