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丹
籃球項目深受初中生喜愛,也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材內容之一。在籃球項目教學中經常因為場地器材的缺乏,出現(xiàn)練習時間少、練習密度低的情況。為此,筆者利用跨欄架、旗桿、彩旗設計了“移動籃筐”,其制作簡單、移動便捷、使用場景多樣。筆者以“移動籃筐”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的運用為例,展示多種練習方法,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腳步及出手問題,還能增加練習密度,提高練習的趣味性。
一、器材制作
所需器材:旗桿4根(高約3.05m);彩旗2條(長度約28m);跨欄架2幅(圖1-1)。
制作過程:將彩旗固定在旗桿上,將4根旗桿分別插入跨欄架中,整體高度約3.05m(圖1-2)。2條彩旗之間就形成了“籃筐”。為保證“移動籃筐”使用的安全性,2幅跨欄架中間的距離大于15m時,需要在跨欄架底座處增加重物固定(如,杠鈴片、沙袋等)。
二、使用方法
1.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比賽
練習目的:在投籃比賽中鞏固單手肩上投籃技術,與以往常態(tài)課對空投籃相比,通過“移動籃筐”練習更加具有趣味性、目標性。
練習方法:學生站在“移動籃筐”下,面朝“移動籃筐”投籃10次,球落到“籃筐”內1次得1分(圖2)。
教學建議:練習時學生左右間隔1m。球出手后積極搶籃板球,盡量不讓球落地。若球落地,學生需撿球后從跨欄架兩側返回,避免相互碰撞。
2.利用“移動籃筐”解決單手肩上投籃易犯錯誤
練習目的:有效解決單手肩上投籃往前推的問題,讓學生有意識抬肘、壓腕、撥指。
練習方法:學生站在“移動籃筐”正下方,對著彩旗練習單手肩上投籃10次,要求球要觸碰到“移動籃筐”上的彩旗,碰到1次得1分(圖3-1)。
教學建議:熟練后可加大難度,在“移動籃筐”下完成提膝投籃練習,提膝起跳后保持單手肩上投籃姿勢,投籃時注意與“移動籃筐”的位置(圖3-2)。此練習可為學習行進單手肩上投籃打下基礎。
3.縮小“移動籃筐”寬度的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比賽
練習目的:在學生熟練掌握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后,縮小“移動籃筐”的寬度,以促進學生提高投籃準度。
練習方法:將2幅欄架同時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相同角度,以縮小2條彩旗間的寬度。學生每人1球站在第三個標志盤上,面對縮小的“移動籃筐”練習上籃,每人10次,投進1次得1分(圖4-1、圖4-2)。
教學建議:左右2個欄架調整的角度需一致,并使2條彩旗保持平行。
4.“移動籃筐”和籃筐組合練習一
練習目的:減少學生的等待時間,增加練習次數和練習密度。
練習方法:“移動籃筐”擺放在籃球場的邊線附近。學生8人1組,4人面朝籃筐進行6次單手肩上投籃練習,4人面朝“移動籃筐”進行15次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完成后交換場地(圖5)。
教學建議:學生循環(huán)練習時,教師注意控制練習時間,防止過度疲勞或運動損傷。
5.“移動籃筐”和籃筐組合練習二
練習目的:充分利用“移動籃筐”,模擬上籃時的路線角度,同時增加練習密度和練習的趣味性。
練習方法:“移動籃筐”擺放在籃球場的中線處。學生8人1組,從A點出發(fā)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到B點,再運球到C點,接著從C點出發(fā)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到D點,再從D點直線運球到E點,完成10個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后,運球返回A點(圖6)。
教學建議:教師注意控制每名學生的出發(fā)時間,前一名學生到C點時,第二名學生再出發(fā),以免發(fā)生碰撞。
6.“移動籃筐”體能練習
練習目的:通過連續(xù)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練習提高體能,通過體能練習提高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技術融入體能,體能促進技術。
練習方法:10名學生站在籃球場邊線處,面朝“移動籃筐”練習運球15m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投籃后再運球到邊線,連續(xù)練習10min,進球多者獲勝(圖7)。
教學建議:練習時學生左右保持1m間距,直線運球,投籃結束后要積極搶籃板球,盡量不讓球落地。若需要撿球,需從原有直線運球路線回到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