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美,呂金朔,孫維兵,張興,陳璐,郭大維,黨秀麗*
(1.沈陽農業(yè)大學土地與環(huán)境學院,農業(yè)農村部東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沈陽 110866;2.沈陽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沈陽 110167)
由于工業(yè)活動的快速發(fā)展、過量施肥和污水灌溉,土壤重金屬污染已成為農業(yè)環(huán)境中最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1]。與其他有毒重金屬相比,Cd 具有很高的遷移性,在同等污染程度下,Cd 的生物有效性要比Pb、As和Hg等其他重金屬高得多[2];Cd很容易被植物吸收、運輸并在食物鏈中積累,即使在較低濃度下也會危害人類健康[3]。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106t 的Cd 被釋放到環(huán)境中;在我國,受Cd 污染的農田近1.0×107hm2,被Cd 污染的農產品(食品中Cd 含量超標)達1.5×106t[4]。Cd 在植物中的過度積累會降低植物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最終損害植株的正常生長降低糧食產量[5]。我國土地資源高度緊張,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4],為了緩解耕地資源短缺和農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通過農藝調控措施對Cd污染農田進行修復和再利用,對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Mn 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其具有肥料的屬性,在治理土壤Cd 污染的同時還能夠提高糧食籽粒中的Mn 含量,因此,施加Mn 作為經濟有效的重金屬農藝調控方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6-7]。有研究表明,Mn、Zn等元素與Cd具有相同的粒子結構和相似的化學行為,因此會產生拮抗作用,從而顯著降低作物對Cd 的吸收[8]。向Cd 污染土壤中施加MnO2、Fe2O3可以顯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態(tài)Cd含量,這是由于鐵錳氧化礦物對土壤中的Cd有較強的吸附性,且在相同施用量下,MnO2的改良效果優(yōu)于Fe2O3[9]。施用MnSO4和水溶性錳均能抑制Cd對水稻的毒害作用[10],少量的MnSO4就能有效降低小麥籽粒對Cd 的吸收積累[11],說明施加Mn對緩解植物Cd毒害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外源施加Mn可以促進植株生長,并通過“稀釋”作用降低植株體內的Cd 含量[12]。通過Mn-Cd之間的拮抗作用和改良營養(yǎng)狀況可以減輕Cd對白羽扇豆的毒害作用,但是高量Mn處理會使Cd的毒害作用增強,因為Mn作為一種重金屬元素,過量的積累會導致Mn中毒,從而抑制植物生長[13]。
探究Mn 對Cd 有效性的影響對防治棕壤Cd 污染和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非常重要。東北地區(qū)既是我國的老工業(yè)基地,也是重要的玉米生產基地,Cd 污染土壤的修復和再利用有助于保障糧食安全。目前的研究多數(shù)集中在Mn對水稻和蔬菜的Cd改良方面,并且缺乏Cd 脅迫下Mn 對玉米不同部位Cd 含量的影響的研究。因此,本文通過盆栽試驗,以玉米為研究對象,探究外源Mn 添加對土壤中Cd 的有效性、玉米生長及不同部位Cd 含量的影響,并通過分析Cd 在玉米不同部位亞細胞的分布進一步研究Mn 對Cd 的固定機制,為探明Mn、Cd 的相互作用以及Cd 污染土壤修復和玉米的安全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供試土壤采自遼寧省沈陽市沈陽農業(yè)大學科研基地旱地0~20 cm 表層棕壤,其pH 為6.80,有機質含量為10.45 g·kg-1,堿解氮、速效鉀、速效磷的含量分別為13.21、53.25、32.15 mg·kg-1,未檢測出Cd,Mn 全量為195.30 mg·kg-1。供試作物為玉米(Zea mays),品種為沈峰56。
采用盆栽試驗,將土壤風干后過2 mm篩,裝入陶瓷盆中,每盆15 kg(按照土壤容重1.3 g·cm-3計)。向盆內土壤中加入常規(guī)用量的尿素、磷肥和鉀肥,其中氮用量為0.1 g·kg-1,磷(P2O5)用量為0.3 g·kg-1,鉀(K2O)用量為0.2 g·kg-1。調節(jié)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靜置3 d后,以Cd(NO3)2·4H2O(分析純)溶液的形式將Cd 加入土壤中,使Cd 濃度分別達到5 mg·kg-1和10 mg·kg-1,分別用Cd1 和Cd2 表示,室溫下陳化2周后備用。Mn以MnSO4·3H2O溶液加入至土壤中,使加入的Mn 與土壤充分混勻。設置Mn 濃度分別為0、20、200、2 000 mg·kg-1,分別記作Mn0、Mn1、Mn2、Mn3,兩種土壤均以未施加Mn(Mn0)為對照。共設8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重復3次。將上述土壤陳化2周后播種,每盆播種3顆玉米種子,間苗后使每盆留一株長勢相似的幼苗。種植、管理方式與當?shù)仄胀ù筇镆恢?。玉米成熟后采集土壤及植株樣品進行測定。
表1 不同處理Cd和MnSO4的濃度(mg·kg-1)Table1 Concentrations of Cd and MnSO4 in different treatments(mg·kg-1)
1.3.1 土壤Cd賦存形態(tài)
將玉米收獲之后的土樣自然風干,研磨過篩后保存?zhèn)溆?。在土樣中加入硝酸∶鹽酸∶高氯酸混合液(V∶V∶V=3∶1∶1)[14]于微波消解儀(MARS 6,CLASSIC)中消解,再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MPX,Vista-MPX,Agilent Technologies)測定土壤Cd全量。土壤中的Cd 形態(tài)采用Tessier 連續(xù)提取法測定[15],其相應的形態(tài)為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測定各形態(tài)Cd 含量,其中殘渣態(tài)含量通過總量減去其他各形態(tài)含量求得。
1.3.2 玉米根系形態(tài)的測定
玉米成熟后還為新鮮狀態(tài)時將其收獲,將玉米分為根、莖、葉和籽粒,然后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用剪刀將根沿莖基部一條條剪下,盡可能收集土壤中的根和從主根上掉落的側根,將所有根浸泡在裝有去離子水的塑料盆中,防止根系打結。將根分開放入托盤中,噴灑適量蒸餾水使根系充分伸展,避免側根重疊和交叉,然后用根系掃描儀(EXPRESSION 10000XL,EPSON)進行分析。記錄總根長、總根表面積、總根體積和平均根直徑。
1.3.3 玉米產量、生物量及各部位Cd、Mn含量的測定
玉米收獲后,將其分為籽粒、葉、莖和根,將樣品放在105 ℃烘箱中殺青30 min,再于70 ℃下烘干至恒質量,此為玉米各部位生物量;將籽粒生物量作為玉米產量。烘干后的根、莖、葉和籽粒分別置于植物粉碎機中粉碎,過篩保存,將樣品于微波消解儀中進行消解,再利用ICP-MPX測定玉米各部位Cd、Mn含量。
1.3.4 玉米各部位亞細胞Cd含量的測定
采用差速離心法分離不同的細胞組分。分別稱取1.00 g 新鮮玉米根、莖、葉、籽粒于石英研缽內,加入20 mL 預冷的提取液(0.154 g·L-1二硫蘇糖醇、0.25 mol·L-1蔗糖溶液、pH 7.5 50 mmol·L-1Tris-HCl 緩沖液)充分研磨后轉移至離心管,在4 000 r·min-1、4 ℃下離心15 min,沉淀為細胞壁部分。將上清液繼續(xù)于16 000 r·min-1、4 ℃下離心45 min,沉淀為細胞器部分,上清液即為細胞可溶性部分[16]。將細胞壁和細胞器部分完全轉移到消解管中,置于微波消解儀中進行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進行3 個組分中亞細胞Cd含量的測定。
所有數(shù)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進行相關數(shù)據的計算、統(tǒng)計與處理,通過Duncan 多重比較法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利用Origin 2019軟件作圖。
各部位亞細胞Cd 所占比例=各部位亞細胞Cd 含量/各部位亞細胞Cd含量總和×100%
土壤中重金屬的賦存形態(tài)直接影響其毒性和環(huán)境行為[17]。圖1為不同Mn處理對土壤Cd賦存形態(tài)的影響。由圖1 可知,在Cd1 土壤中,Mn0 土壤中的Cd主要以可交換態(tài)存在,其次是殘渣態(tài)和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最少;與Mn0 相比,Mn1、Mn2、Mn3處理使可交換態(tài)Cd 分別顯著降低了9.4%、6.29%和4.75%;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以及殘渣態(tài)C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Cd2 土壤中,Mn1、Mn2 和Mn3 處理下可交換態(tài)Cd 分別比Mn0 顯著降低了30.81%、28.78%和13.78%,碳酸鹽結合態(tài)Cd 分別顯著降低了2.79%、1.61%和2.88%,有機結合態(tài)Cd 含量均無顯著變化,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Cd均顯著增加。向土壤中施加Mn促進了可交換態(tài)Cd向其他形態(tài)轉化,其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 增幅最大。在兩種Cd 污染土壤中,Mn1 處理下可交換態(tài)Cd 含量降幅最大;而相同Mn 施用量下,土壤中Cd 濃度越高,可交換態(tài)Cd 含量降幅越大。
重金屬可交換態(tài)的活性最強,具有較高的移動性和毒性,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殘渣態(tài)最穩(wěn)定,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其他形態(tài)的活性較低,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會發(fā)生轉化[18]。錳氧化物是細小顆粒形狀的晶體,其內部為層狀結構或大的隧道結構,具有較大的內表面積和比表面積,同時電荷零點也較低,因此其對重金屬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通過吸附/共沉淀和氧化還原過程來影響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tài)和濃度[19]。由圖1 可以看出,Mn 的施加改變了土壤中Cd的賦存形態(tài),可以提高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Cd的含量,降低Cd的有效性。還有研究證明,錳氧化物在氧化還原過程中會對Cd產生吸附固定作用,從而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20]。施Mn還可以提高土壤膠體中錳氧化物的含量,從而增加土壤膠體表面的負電荷,增強Cd在鐵錳氧化物中的吸附,降低Cd的活性[21]。
表2 為土壤Cd 脅迫下施Mn 對玉米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由表2 可知,在兩種Cd 污染土壤中,相比Mn0處理,Mn1處理的根長、根表面積、根體積以及根平均直徑均顯著增加,增幅為4.57%~30.69%;Mn3 處理的根長、根表面積、根體積和根平均直徑均低于對照,降幅為5.35%~19.90%。Cd1 污染土壤中,與Mn0 處理相比,Mn2處理根長顯著增加,根表面積顯著降低,但在Cd2污染土壤中根長和根表面積均沒有顯著變化。
表2 玉米根系形態(tài)參數(shù)Table2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maize root
本研究結果表明,適量的Mn 可以為玉米生長提供一定的Mn營養(yǎng),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同時根系在吸收Cd 和Mn 上存在拮抗作用,Mn 的施加可以緩解Cd 對玉米根系的毒害;而過量的Mn 對根系各形態(tài)參數(shù)產生了負面影響,可能是由于其破壞了玉米根系的完整性和質膜通透性[22],從而產生毒害作用,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玉米被動吸收Cd。在不同Cd污染土壤中施加等量的Mn,土壤的Cd 污染程度越重,根系形態(tài)的各指標數(shù)值越低,說明Mn 在低Cd 污染土壤中更能顯著減緩根部Cd 的毒害作用。有研究表明,適量的Mn 會對美洲商陸的根長和根體積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3]。還有研究指出適量的MnSO4促進了馬鈴薯根系的生長發(fā)育,但過量則會產生抑制效果[24]。
玉米產量和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可以直觀地體現(xiàn)出玉米生長發(fā)育的狀況。圖2 為Cd 脅迫下不同濃度的Mn 處理對玉米產量以及各部位生物量的影響。由圖2A 可知,Cd1 土壤中,Mn1 和Mn2 處理的玉米產量均顯著高于Mn0,Cd2 土壤中,Mn1 處理的玉米產量顯著高于Mn0,而Mn3 處理的玉米產量顯著低于MnO。由圖2B 可知,與MnO 相比,在兩種Cd 污染土壤中,Mn1 處理下玉米根、莖和葉的生物量均顯著增加;Mn2 和Mn3 處理下玉米根生物量顯著增加,但葉的生物量卻在Cd1 土壤中顯著降低。
Mn 不但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同時也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因此其會在植物體內產生兩面性。本試驗表明,低量Mn處理在不同Cd污染土壤中均能增加玉米產量和各部位生物量,但是高量Mn 處理則出現(xiàn)了減產的現(xiàn)象,這很可能是因為植物遭受了過量的Cd、Mn 雙重脅迫,同時高量Mn 處理抑制了根系生長。玉米對低量Mn 和高量Mn 的耐受力不同,當植物積累的Mn含量超過了自身的防御能力,Mn就會對植物細胞造成傷害,破壞正常的生理代謝功能。低量Mn 會減輕Cd 對玉米的毒害作用,但超過一定濃度后玉米對Mn 的耐受性就會降低,反而會對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有研究指出,逆境下重金屬的脅迫會激活植物的代謝系統(tǒng),增加植物本身對重金屬的吸收,從而抑制了植物的代謝活動,導致毒害作用的產生[25]。還有研究表明,過量施加Mn 會抑制植物對Fe、Zn 的積累,而Fe、Zn 也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必要元素,從而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26]。此外,Mn 在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體系及氮代謝過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其還可以通過改善植物的各項生理功能來緩解植物Cd毒害,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
圖3 為Mn 處理對玉米各部位Cd 吸收的影響,圖4 為Mn 處理下玉米各部位對Mn 的吸收。由圖3 可知,玉米各部位的Cd 含量依次為籽粒<莖<葉<根,說明施Mn 可以降低Cd 在玉米體內的轉運。Mn1、Mn2和Mn3 處理在Cd1 土壤中使籽粒Cd 含量分別比Mn0降低了35.90%、53.85%和48.72%,在Cd2土壤中分別比Mn0 降低了50.00%、52.33%和38.37%。Cd1 土壤中Mn1 和Mn2 處理下葉、莖和根中Cd 含量均比Mn0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Cd2土壤中Mn1和Mn2處理下根中Cd 含量卻顯著高于Mn0。與Mn0 相比,在兩種Cd 污染土壤中Mn3 處理使根和莖中的Cd 含量均顯著升高。由圖4 可知,Mn 的施加可以顯著提高玉米各部位中的Mn含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施Mn 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玉米體內的Cd含量,還可以提高玉米體內Mn的含量。玉米體內Cd 含量的降低與施Mn 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可交換態(tài)Cd 含量有關(圖1)。錳氧化物是土壤黏粒氧化物中最活躍的部分之一,也是土壤無機膠體的主要成分之一,土壤膠體的吸附作用也會影響重金屬的遷移[21],Mn的施加可提高土壤Eh,有利于促進土壤中錳氧化物形成,從而使土壤膠體表面的負電荷增加[19],改變土壤中Cd的賦存形態(tài),加強其對Cd的吸附固定,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同時,Cd2+和Mn2+在植物中會使用相同的載體蛋白,因此根附近的Cd與Mn存在拮抗作用,當Cd、Mn共存時,Mn2+會優(yōu)先和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相結合,從而抑制Cd2+在膜上的運輸,減少Cd 向植物地上部分的轉運,緩解Cd對玉米的毒害[26]。還有研究證明,施Mn有利于根表鐵錳膜的形成,從而提高對Cd的富集和固定,阻礙其向根系的遷移[19]。
Cd 在亞細胞中的分布會密切影響其對植物的危害程度。當植株受到重金屬的脅迫時,細胞壁會與重金屬離子結合或形成液泡區(qū)隔化,使重金屬成為較低活性的解毒形態(tài)[27]。由圖5 可知,總體看,在玉米籽粒、葉、莖和根中,其亞細胞各組分的Cd 所占比例均表現(xiàn)為細胞壁>細胞器>可溶部分;Mn1 和Mn2 處理下,細胞壁中Cd 的比例與Mn0 相比分別增加了3.19%~15.96%,在細胞器中的比例與Mn0 相比分別降低了2.12%~10.73%。由圖6 可知,在玉米籽粒和根中,大部分Cd 存在于細胞壁,可溶部分的Cd 含量最低;而在葉和莖中,Cd在細胞器中的含量最低。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細胞的區(qū)隔化分布在降低植物Cd 毒害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玉米不同部位中,亞細胞Cd分布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主要分布在細胞壁,其次為細胞器和可溶部分。在亞細胞水平上,液泡區(qū)隔化和細胞壁沉積被認為是兩種最重要的重金屬解毒機制[27]。有研究表明,水稻不同部位的Cd 主要分布在細胞壁中,而細胞器中則相對較少[28],這和本試驗研究結果相似。徐莜等[29]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施加Mn能顯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分Cd 在細胞壁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其在可溶部分中的比例,從而降低植物的Cd毒害。Mn 的施加改變了各組分中Cd 的分配比例,有效提高了細胞壁中亞細胞Cd 的比率,而細胞壁作為重金屬離子進入植株的第一道屏障,其上的分子如多糖、蛋白質分子,擁有大量親金屬離子的配位基團(如醛基、氨基、羥基、羧基等),這些金屬配位基團可以與細胞內的重金屬離子相結合,使重金屬離子的跨膜轉運減少[30],從而降低細胞內重金屬的濃度,減少重金屬毒性。同時Mn進入植物體內后會形成高價態(tài)的錳氧化物附著在細胞壁上,從而有效增強細胞壁對Cd的固持[31]。Cd 在細胞器中比例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進入到植物體內的大部分Cd被細胞壁所固持或者積聚在空液泡中,增強了細胞質的區(qū)隔化作用,從而可以有效抵御高濃度的Cd 進入細胞器組分,抵抗Cd 的遷移和轉運,減輕Cd對細胞的傷害,維持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謝功能[32]。Mn2+和Cd2+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質,使得它們可能具有相同的運輸?shù)鞍?,在載體蛋白結合或者共用相關離子通道方面會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32]。本研究表明可溶部分的Cd 所占比例最低,說明細胞中的Mn2+和Cd2+在轉運蛋白的結合上有明顯的拮抗作用,Cd 在細胞可溶組分中比例的降低可以有效減輕細胞的Cd毒害。
(1)施Mn 可以促進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 的形成,從而降低可交換態(tài)Cd 含量。在5 mg·kg-1和10 mg·kg-1兩種Cd 污染土壤中,20 mg·kg-1的Mn 處理下可交換態(tài)Cd 含量降幅最大,分別為9.4%和30.81%;相同Mn 施用量下,隨土壤Cd 濃度的增加,可交換態(tài)Cd含量降幅增大。
(2)適量的Mn促進了玉米根系的生長,增加了玉米各部位生物量和產量,但高量的Mn 會抑制根系的生長,對植株產生一定的毒害,導致玉米減產。
(3)施Mn 可以阻礙Cd 向根系遷移,從而降低玉米各部位對Cd的吸收和轉運;同時Mn還提高了根部細胞壁對Cd 的固持,降低了細胞器中Cd 的所占比例,有效抑制玉米體內的Cd 活性。隨著Cd 濃度的增加,Mn對玉米地上部Cd吸收的抑制作用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