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對接與轉變

2021-09-06 14:54:23陸坤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高職教學

陸坤

內容摘要:《大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課程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地位日漸邊緣,存在諸多困境,要想成為內容豐富、教師想教、學生樂學的課程,應當做到“與專業(yè)、與職場、與生活”的三個對接,完成從“應試性學習”到“理解性掌握”、從“知識性講授”到“人文性思考”的兩個轉變,使學生真正地去理解、接受和學習《大學語文》,進而從《大學語文》汲取豐富的人文知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職 大學語文 教學? 轉變與對接

立身須以技,化人須以文,專業(yè)技術的精進往往有賴于扎實的人文素養(yǎng)。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學好語文在所有基本功里是最關鍵的。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領域中都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尤為重要。因此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大國工匠”的必然要求,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歷史使命。而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是高職院校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在以技能習得與專業(yè)訓練為主導的高職育人背景下,以品讀人文經典、傳遞人文精神、增進人文情懷、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宗旨的《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困境與難題。

一.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是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但課程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就是:地位較為邊緣、定位較為模糊、建設較為薄弱,任課教師的成就值較低,學生學習的獲得感較少,教學層面的認可度較小。甚至形成一種潛在的“歧視”,從事專業(yè)教學的教師認為《大學語文》可有可無,傾向于技能訓練的學生認為《大學語文》是中學語文的延續(xù),以至于形成越不重視、越被忽略的惡性循環(huán)。

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科建設環(huán)節(jié)上的薄弱。由于《大學語文》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上處于缺席狀態(tài),絕大多數(shù)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均以專業(yè)和職業(yè)為導向,重點是專業(yè)核心課程,而對于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則普遍受到忽略,導致課程的建設和投入也相對不足,建設經費缺乏,課時大量壓縮。大部分高職院校給《大學語文》課程安排的開課時間只有一個學期,每周僅兩個課時,無論從教師“教”的角度還是學生“學”的角度來看,都只能走馬觀花,難以深入,使得《大學語文》相對其他課程(例如同為人文素質類課程的思政類課的開課學年及周課時都很長)而言,其教學條件很難有大的改善和提升。

二是課程內容設置上的不足。如果說以上是限制《大學語文》發(fā)展的客觀原因,那么《大學語文》課程的邊緣化也有一定的自身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語文》教材和教法方面的缺陷。目前絕大部門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材基本都是自編教材,雖然各有特色,但在選文內容與板塊設計上仍然與中學語文、中職語文大同小異,普適性高,針對性不強,沒有形成特色,沒有突出《大學語文》的高等性與專業(yè)性,沒有明確而清晰的定位,導致有的學生和教師戲稱《大學語文》為“高四語文”,認為學與不學關系不大。事實上,與文史類專業(yè)的學生不同,高職《大學語文》的講授對象基本是理工類專業(yè)學生,這些學生大半是中職生源,而《大學語文》的教材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卻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教學效果較差。

三是教學團隊建設上的渙散。目前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基本由文學院或中文系的老師兼任,高職院?!洞髮W語文》課程基本則由公共基礎教學部大學語文教研室承擔,多數(shù)教師處于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大學語文》教學的被動狀態(tài)。甚至有的觀點認為《大學語文》誰都可以上,甚至認為上這課沒什么門檻,懂點文學都能教,在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文學專業(yè)背景的人也在講授《大學語文》,導致教學團隊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同時由于《大學語文》的課時被嚴重壓縮,科研受到限制,授課教師的存在感不強,《大學語文》團隊很難形成合力。

由于存在以上這些問題,導致《大學語文》長期得不到重視,長期處于邊緣地位。如何才能改變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的不良現(xiàn)狀,實現(xiàn)《大學語文》的文化育人功能,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和轉變。

二.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三個對接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語文》作為非文史類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程,要想成為內容豐富、教師想教、學生樂學的課程,應當做到三個對接:一是與專業(yè)的對接,二是與職場的對接,三是與生活的對接。唯有進行對接,才能找到《大學語文》和高職專業(yè)的契合點,才能找到《大學語文》與高職學生的共鳴點,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去理解、接受和學習《大學語文》,進而從《大學語文》汲取豐富的人文知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那么應該如何進行對接呢?這需要《大學語文》在課程設計上進行靈活處理,改變傳統(tǒng)的以傳統(tǒng)文學作品為主導的教學設計和教材編寫模式。

一與專業(yè)的對接,需要找到高職專業(yè)與語言文學的共通之處,然后從語言文學的視角理解該專業(yè),或從該專業(yè)的視角透視語言文學,深入挖掘二者的相關性與共通性。在此基礎上,選定合適的素材作為該專業(yè)《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如茶藝專業(yè)的《大學語文》可以融入茶詩、茶詞以及《茶經》《茶史》等茶文獻,食品專業(yè)的《大學語文》可以融入飲食文學、飲食典籍等內容,農藝專業(yè)的《大學語文》可以融入園林文學、農耕文學等,金融專業(yè)可以融入與商業(yè)相關的文學作品,交通專業(yè)可以融入與交通相關的文學作品,等等。諸如此類,使學生由語文理解專業(yè),又由專業(yè)感悟語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提高教師的跨學科交叉滲透的研究能力。

二是與職場的對接,不論是什么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必然都要進入職場求職和工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成長空間。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恰好可以使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得到有效語言能力訓練。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妨融合職場的內容,從職場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例如將職場常見的演講稿、主持詞、倡議書、計劃、總結、簡報、廣告詞等內容巧妙融入《大學語文》授課內容或進行專題講授專題,可以通過模情境的訓練,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職場的對接。

三是與生活的對接。與專業(yè)技能學習相比,語文學習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難以量化的。因此會造成一種“大而無用”的錯覺,然而“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事實上語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它可以塑造人的氣質,提高人的素養(yǎng)。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認為,語文課里面不僅是具體的語言知識、文學修養(yǎng)、有人生觀,還有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以及文學趣味面。在所有課程里面溢出課程以外的那個東西最多的就是語文,語文課影響人的一輩子,是不算夸大其詞的。生活中無處不需要語文,語文無處不展現(xiàn)生活。因此《大學語文》要對接現(xiàn)實生活,融入現(xiàn)實生活,思考現(xiàn)實生活。努力形成生活語文的觀念,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課堂,不局限于文本,通過進行精心選編的教學內容以及精心安排的教學設計,帶領學生關注家國天下,關照現(xiàn)實人生,這樣《大學語文》自然能夠深入人心。

三.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兩個轉變

《大學語文》課程的三個對接,主要著眼于教學的內容。而要使這些內容得以實現(xiàn),《大學語文》的教學策略也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其一是從“應試性學習”到“理解性掌握”的轉變,其二是從“知識性講授”到“人文性思考”轉變。既需要學生在“學”上的轉變,也需要教師在“教”上的轉變。

1、從“應試性學習”到“理解性掌握”的轉變。高職《大學語文》多則開設一學年(比較少見),少則開設一學期(比較普遍),開課對象基本是大學一年級新生,本科院校的情況也大抵相似。大部分學生仍然保留著應試教育的習慣,認為考好《大學語文》就是學好《大學語文》,往往以記憶教材提供的常識以及教師講授的內容為學習目的,忽略了個人對文學名家、名著、名篇的理解與體認。因此,學生在學習上需要進行轉變,要重在理解掌握而非單純的知識記憶。

2、從“知識性講授”到“人文性思考”轉變。既需要學生在“學”上的轉變《大學語文》旨在通過文學經典的閱讀與熏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審美能力。與應試為主的中學語文有著根本的差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減少知識性的講授,盡量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性的欣賞和人文性的思考,更多地關注社會、人生以及自我。以《大學語文》中的《寶玉挨打》為例,除了語言技巧、敘述特點、人物形象等傳統(tǒng)文學欣賞外,更應該關注的寶玉挨打這一事件本身的文化內涵、現(xiàn)實啟示及其現(xiàn)實反思,進而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父子沖突等現(xiàn)實問題。類似這樣在教學重點上轉變,不僅挖掘文學經典的現(xiàn)實價值,更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無論是教學內容上的三個對接,還是教學方法上的兩個轉變,都旨在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未來高職《大學語文》的改革方向,或許要更加關注課程的人文性與審美性,關注學生的專業(yè)、生活乃至職場,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與策略。通過課程內容的改革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打造將更加豐富,更有深度,更具價值的《大學語文》課程,使得高職《大學語文》教育真正成為人文的教育、審美的教育、終身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唐山.陳平原:一輩子的道路取決于語文[J].檢察風云,2016(23)

[2]魏蘭妤.人文素質教育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對策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2020(12)

[3]賴娟.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1)

[4]王瑾娟.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學教育(下),2020(01)

基金項目:2020年貴州農業(yè)職業(yè)學院院級課題《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YJKT2020-8)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農業(yè)職業(yè)學院)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高職教學
大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初探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微課讓高中數(shù)學教學更高效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探討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體育師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海峽影藝(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乳源| 六安市| 鸡泽县| 桦南县| 莱西市| 井陉县| 永善县| 兴化市| 旺苍县| 灵武市| 西安市| 洮南市| 华坪县| 普兰店市| 收藏| 蒙阴县| 乌鲁木齐市| 通城县| 广昌县| 余干县| 望江县| 上虞市| 亳州市| 梅河口市| 广昌县| 固阳县| 秀山| 永宁县| 镇平县| 德化县| 微博| 栖霞市| 轮台县| 南乐县| 渝北区| 南平市| 北碚区| 达孜县| 巫山县| 眉山市|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