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
陸績,字公紀(jì),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漢末年大臣。他博學(xué)多識,通曉天文歷法,才學(xué)令人贊嘆,而且為官清正廉潔,任郁林(今廣西玉林一帶)太守多年,輕徭薄賦,愛惜民力,深得百姓愛戴。
陸績卸任離開郁林時,除了簡單的行裝和幾箱書籍外,再無別的東西可帶。其實,郁林太守一職真算得上肥差,歷任太守卸任之時個個滿載而歸,唯有陸績把全部家當(dāng)算上還裝不滿一艘小船。上面派來迎接的官船比較大,艄公聽說過陸績清廉,不承想陸績的行裝如此“一干二凈”,滿心憂慮地說:“路程遙遠(yuǎn),船裝得滿,裝得重,風(fēng)浪再大,船也不會輕易移動。但如果裝得太少,船就輕了,萬一碰上狂風(fēng)大浪,就容易翻。您一個郁林太守,一家四口連帶所有家當(dāng),還不如一介寒士,這樣不安全,得往船上增加一些重物。”
陸績明白艄公話里的意思,只好又去買了一擔(dān)筍干兩只大缸,往缸中裝滿咸菜放進(jìn)船艙。即便這樣,船仍是輕飄飄的,吃水太淺。這時,陸績身上銀子已所剩無幾。他焦急萬分,實在想不到還能湊些什么物什來壓艙。忽然,陸績發(fā)現(xiàn)岸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估摸有七八百斤重。打聽一番,知道這塊大石頭并無主人,陸績便請了十幾個圍觀的百姓幫忙把巨石搬上了船。有了這塊巨石壓艙,船終于起航了。
誰知船行了一半路程時,遇上了水盜。水盜們登船后揭開船上正在燒菜的鍋,看到的僅是些咸菜,咂咂嘴說:“你這狗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肯定是個大守財奴?!标懣冊谝慌灾皇切?,看著水盜們滿心喜悅地在船上四處搜查。結(jié)果顯而易見,水盜們一無所獲。當(dāng)他們揭開艙底看到那塊巨石,一時間驚奇得張大了嘴,追問之下,才知那是特地用來壓艙的。水盜們對此大發(fā)感慨:“這樣的官船還是頭一回見!”艄公走上前說:“陸大人是真正的兩袖清風(fēng),就是有俸銀,也常拿去接濟(jì)百姓!”水盜們這才知道劫的是陸績,連連跪拜道歉。
陸績用巨石壓艙還鄉(xiāng)成為美談。后來,有些文人墨客有感于陸績的清廉美德,把那塊巨石收藏刻字,取名“廉石”,并吟詩贊頌。如今,這塊巨大的廉石仍安放在蘇州文廟的庭院中供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