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腎內科、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特聘專家
秋季到來,氣溫將逐漸轉涼。中醫(y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與自然季節(jié)為一一對應的關系,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長夏養(yǎng)脾,秋養(yǎng)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yǎng)腎臟為主,足可見冬季護腎的重要性。秋天主“收”,與肺氣相通;冬天主“藏”,與腎氣相通。那么,是不是秋天僅僅是養(yǎng)肺的季節(jié),而和腎臟保養(yǎng)無關呢?《黃帝內經(jīng)·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其大意指的是“秋收”不單單與肺有關,也和心、腎有關;如果“秋收”沒有做好,就會影響 “冬藏”,引發(fā)腎氣、腎精不足,導致腎病復發(fā)和加重。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腎內科的徐書主任告訴我們,秋季有一種“毒邪”時刻蠢蠢欲動,危害著腎臟健康。但是中醫(yī)圈里有一位公認的用藥高手,許多同行都稱他為“五毒醫(yī)生”,徐主任更是有幸曾跟隨其學習、行醫(yī),他形容這位“五毒醫(yī)生”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又知識淵博。那么讓我們看看這位獨樹一幟卻又用藥獨到的“五毒醫(yī)生”都用哪些經(jīng)驗方來對付秋日的毒邪。
“五毒醫(yī)生”是活到98歲的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教授。朱老是我國最早撰文提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醫(yī)生,在學術上,他思想深邃而有遠見,縱貫古今之學識,保有仁善之心腸,總讓人生出無限敬意。朱老善用有毒的蟲類藥,蟲類藥為血肉有情之品,生物活性強,但作用峻猛、具有一定的毒性,能搜剔深入精隧骨骱之病邪,沒有功底的醫(yī)生不敢亂用。但當時年紀尚輕的朱老并未因自己資歷尚淺而有一絲畏懼,相反,那時的朱老對自己的理論基礎有著高度的自信,而且有勇有謀有膽識,敢于、勇于在必要時恰到好處地使用蟲藥,當年藥店老藥工得知開方子的朱良春只有20多歲時,不禁贊道:“這位年輕大夫膽子可真大。”久而久之,朱老善用蟲藥的名聲便傳揚開來,到20上世紀中葉,便獲得了一個“五毒醫(yī)生”的雅號。
長期的臨床工作使朱老積累和總結了大量的臨床經(jīng)驗,自然也留下了許多護腎的經(jīng)驗方,在朱老的這些經(jīng)驗方中,善用蟲藥進行補腎治病依然是最大的特點。
金秋九月,夏日的熱浪已逐漸退去,隨著夏季一起離去的是炎炎酷暑,是暑熱,是燥濕;而伴隨著秋風一起吹來的還有秋季的寒涼初起,也就是說,寒邪的腳步正在緩緩逼近。
寒邪主要通過兩條通道傷腎。
第一條通道是肺。寒邪為外邪,而肺臟在人體五臟六腑之中位于最上方的位置,并且通過呼吸道與外界相通,距離外界最近,可謂“居外而近上”者,肺在體又“合于皮毛”,故往往為寒邪最先侵犯。肺受寒侵,肺氣壅阻,寒氣客于肺中,不得宣發(fā)肅降,氣道不利,便會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却^重或病程遷延過長則會進一步耗傷肺氣,肺屬金,為氣之主,肺氣有損則肺之主氣功能亦有損;腎屬水,為氣之根,肺虛及腎會導致金不生水,致腎氣衰憊,肺不主氣,腎不納氣,造成肺腎氣虛,導致整個氣血的管道凝結,形成郁結。
朱老曾遇到過一位68歲的患者,這位患者總是反反復復感冒,偶爾還會伴有口干、咳黃痰的癥狀, 2019年春節(jié)期間的某天早晨,他起床后發(fā)現(xiàn)自己眼皮和小腿明顯水腫,卻也沒有過分在意,只當作是沒有休息好或者飲食不當導致的日常水腫,想著休息一下應該會緩解。然而等到2020年4月,這位患者不僅水腫未輕反重,經(jīng)肺部CT檢查還在右肺發(fā)現(xiàn)了一個9.8毫米的磨玻璃結節(jié)!盡管如此,這些危險信號都未能引起這位患者的重視,一直拖到11月底復查CT時,發(fā)現(xiàn)肺上的結節(jié)不但沒有減小,反而還在快速生長,此時這位患者一下慌了神兒。幾經(jīng)輾轉,他找到了徐主任處,服藥一年后,該患者的諸多癥狀都明顯好轉。
對于這位患者的病情,朱老判斷是反復的寒邪侵體導致其肺衛(wèi)不固,以致反復感冒,由于疾病反復次數(shù)多、病程遷延時間長,該患者的肺氣損耗嚴重,已傷及腎氣,形成了肺腎兩虛的局面,所以才會出現(xiàn)顏面、下肢水腫等腎系疾病的癥狀以及肺部磨玻璃結節(jié)等病情較為復雜、治療難度較高的肺系疾病。
在此,徐主任特別提醒,下列疾病和肺腎氣虛密切相關:
·肺系疾?。哼^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肺心病、濕疹、哮喘。
·腎系疾?。杭甭阅I炎、腎衰、腎囊腫、多囊腎。
·腫瘤:肺癌、膀胱癌、腎癌。
邪氣侵害肺臟和腎臟時,我們的喉嚨、舌頭、面色和手掌都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以警醒我們,如邪氣侵肺時我們會出現(xiàn)喉部水腫、面色淡紅、手掌發(fā)熱等表現(xiàn),邪氣侵腎時則會出現(xiàn)咽痛卻無咽喉紅腫、舌邊有齒痕、面色白光白、手心熱、手指涼等癥狀。所以只要我們能及時識別這些異常信號,及早干預,就能阻斷疾病的發(fā)展之路。
徐主任告訴大家,類似上述患者所患的寒邪侵肺所致的肺部結節(jié),利用普通的草木藥難以將其散開,但是針對肺腎同病引發(fā)的郁結,利用蟲藥來對付則會事半功倍。
【藥材】蟬蛻、地鱉蟲、生熟地、山萸肉、黃芪、黃芩、苦參、丹參、三棱、莪術、合歡皮、姜半夏、海藻、海浮石
【功效】補腎益肺,清熱化痰,活血散結。
【主治】肺腎兩虛證見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咯痰質黏起沫,腦轉耳鳴,腰酸腿軟,心慌等;亦可輔助調理肺腎兩虛所致的肺結節(jié)、腎囊腫等肺腎癥瘕積聚性疾病。
【方義】蟬蛻、地鱉蟲能打通氣血,生熟地、山萸肉、黃芪能補腎益肺,黃芩和苦參則能散結、清肺熱,丹參、三棱、莪術能活血散結,合歡皮、姜半夏、海藻、海浮石加強其化痰散結之效。
【注意】專業(yè)藥方,使用謹遵醫(yī)囑。
如果是肺腎受侵,但還沒有形成疾病的人群,可以用下面的茶飲來通調整肺腎氣虛。
【組成】紫蘇葉、側柏葉
【制作方法】
①代茶飲:取紫蘇葉、側柏葉各5克清水沖洗后,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飲用。
②煎服法:取紫蘇葉、側柏葉各15克,清水浸泡30分鐘后,取藥去水,加入10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鐘,過濾藥渣,即可飲用。
【功效】解表散寒,清熱止血。
【方義】紫蘇葉性溫,入肺,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側柏葉性寒,入肺、腎,清熱止血,生發(fā)烏發(fā)。
【適用人群】容易感冒的人,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頭皮屑多、脫發(fā)、愛出油的人可煎水外洗。
【注意】如果四肢冰涼,腎虛明顯的人可以加枸杞子一起用;如果渾身乏力,氣虛比較明顯的可以加黃芪一起用,搭配出更具針對性的茶飲。
傷害腎臟的第二條通道是脾。脾在《內經(jīng)》中被稱為“釜”,也就是生活中用到的鍋,腎則是鍋底下的火,鍋出現(xiàn)問題,火勢再好也無法發(fā)揮作用,同樣地,如果火出了問題,鍋再好飯也做不熟。
陳先生今年55歲,從2014年開始經(jīng)常感到周身乏力,2016年常規(guī)體檢時發(fā)現(xiàn)CEA(癌胚抗原)明顯升高,其后多次復查顯示癌癥指數(shù)直線攀升。再之后陳先生發(fā)生了體重驟降,2個月內體重減輕了20多斤,整個人憔悴不堪,臉色蠟黃,還容易腹瀉,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結腸內有一小腺瘤,小腺瘤并不難處理,醫(yī)生直接在腸鏡下將其切除了。本以為去除了病因之后一切都會好起來,但事實卻正相反,陳先生的癥狀沒有得到絲毫改善,仍舊每天吃不下飯,臉色也一天比一天差。直到在北中醫(yī)找到徐教授,在徐書教授的精心調理下,徐先生體重上來了,精神也足了,檢查抗原的時候癌癥指數(shù)也下降了。徐主任告訴我們,給陳先生調理的關鍵之處就在脾胃。
脾臟主要負責運化食物消化所產(chǎn)生的水谷精微等物質,以化生氣血,為后天之本;腎臟則為先天之精,先天之本。腎與脾,一為先天,一為后天,只有先天溫養(yǎng)才能激發(fā)后天,同樣地,也只有后天充足才能培育先天。二者互為因果,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一旦邪氣入脾,造成脾氣虛弱或脾陽虛衰,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會內陷于腎,引起腎精不足、腎氣虧虛甚至命門火衰之證。
徐主任告訴我們,陳先生屬于脾腎陽虛之證。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持續(xù)不佳,久病則耗傷陽氣,就會像陳先生一樣導致脾陽久虛不能充養(yǎng)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而呈脾腎陽虛之象。
徐主任特別提醒,下列疾病和脾腎氣虛密切相關:
·脾類疾?。杭甭晕秆?、胃潰瘍、胃糜爛、十二指腸球炎、結腸炎、胃癌、胰腺癌
·腎系疾病:急慢性腎炎、腎癌、骨癌、卵巢癌、宮頸癌、腸癌
我們生病了,身體都會知道。所以脾腎陽虛也會在體表有所表達,如脾陽虛的人會出現(xiàn)嘴唇淡白、指尖發(fā)黃、面色萎黃等表現(xiàn),腎陽虛的人則會出現(xiàn)咽痛卻無紅腫、指尖漸冷、面色黃白等癥狀。
針對這種情況,徐主任帶來了第二個法寶——蟲類兄弟方,一個“爆破能手”,一個“挖掘先鋒”,兩面出擊徹底解決脾腎瘀堵問題。
【藥材】蟬蛻、蜂房、仙鶴草、仙茅、仙靈脾、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烏梅炭、白槿花、桔梗
【功效】補腎健脾,益氣祛風。
【主治】脾腎陽虛證見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軟、腹中冷痛,或有久瀉久痢、五更泄瀉、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等癥狀的人群。
【方義】蟬蛻、蜂房祛風解毒;仙鶴草、仙茅、仙靈脾則被譽為“補腎三仙湯”,足可見其補腎功力;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則為“健脾四君子”,健脾益氣、行氣滲濕之力甚強;烏梅炭則能去息肉、顧收斂;白槿花能清熱涼血,與桔梗一樣均可解毒。
【注意】專業(yè)藥方,使用謹遵醫(yī)囑。
日常健脾補腎還可以用延年益壽保腎湯,這是98歲國醫(yī)大師朱良春、97歲國醫(yī)大師張琪等多位國醫(yī)大師常用的養(yǎng)生方,一般人都能用。
【藥材】 熟地6克、山萸肉6克、丹皮6克、茯苓6克、澤瀉6克、山藥10克、黨參10克、黃芪10克
【用法】藥材加水浸泡2個小時,用500毫升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熬煮2小時,濾渣飲用,早晚各一次,飯后服用,非常適合脾腎不足、氣陰兩虛的人群。
【功效】滋陰補腎,補氣健脾。
【主治】脾腎氣陰兩虛之證,證見胃脘痞滿,食后尤甚,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心煩不舒,腰酸神疲、頭暈耳鳴、少寐健忘等。
【方義】熟地大補精血;山藥脾肺腎三補;茯苓健脾;山萸肉補腎;黨參、黃芪補脾補氣;丹皮、澤瀉祛火利濕。
【提醒】50歲以上的人群可以用上述劑量,50歲以下的人群可以改到各10克。每周喝1~2次即可,不適宜兒童飲用。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