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
我發(fā)現(xiàn),富人說得最多的是臉面,而窮人說得最多的是骨氣。
為什么窮人偏好講骨氣?我尋思,這是因為窮人除了骨氣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維系自己的面子了。這骨氣成了最后的堡壘,必須格外地看重,死死地守住。為了守住,往往不惜一切代價。因此,窮人這里的骨氣,具有無比悲壯的色彩。眼看要餓死了,也不食嗟來之食,明明螳臂當車,也要為骨氣而粉身碎骨,多么悲壯,多么令人陶醉!
這精神當然是很可貴的,但是為了骨氣,為了血性,非得要這樣悲壯嗎?非要頭破血流嗎?我們的先人要都是這樣,我們這個民族恐怕就危險了。為什么這樣講?假如我們的祖先都為骨氣和血性而獻身去了,還會有我們嗎?還會有我們在這里討論骨氣和血性嗎?
歷史上也有一些看起來沒有骨氣的人在被后人贊揚。那個越王勾踐被吳王抓去,受盡侮辱,要是僅看重一時的骨氣和血性,就該一頭撞死東墻,也就沒有《臥薪嘗膽》的故事了。那個韓信,要是僅看重一時的骨氣和血性,受不了胯下之辱,中國的歷史說不定要改寫呢。
你說勾踐和韓信的行為叫有骨氣有血性呢,還是叫沒骨氣沒血性?
關(guān)于骨氣和血性,一個網(wǎng)友說得特別好。他說,骨氣和血性絕不僅僅是喊在嘴邊的口號,而是你血液里奔涌的那種精神,那種倔強,并因之而產(chǎn)生的向上的動力。它令你去學習,去奮斗,或傳播文化,或投筆從戎,或在平凡崗位上努力工作,為國家的建設(shè)努力。
說實話,我常常被一些憤青的骨氣和血性感動,一個國家要是沒有一些有骨氣和血性的人,將會變成一個“矮人國”。但我同時認為憤青嘴里的“骨氣”和“血性”經(jīng)常偏離了對這兩個概念的正確理解。骨氣和血性本來并不是壞東西,但是,假如把它們理解錯,就可能做錯。
我這樣說,并不是贊同奴顏婢膝、漢奸邏輯,我認為,在我們這個重面子的文化里,從來就不缺少能掙來面子的骨氣,卻十分缺少工具理性和務(wù)實精神。甚至,有些時候,骨氣變成了傲氣,血性變成了毒性。
【原載《特別文摘》】
插圖 / 比拼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