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強
摘 要:閱讀是有很多形式的,讓家長和學生共讀一本書或者多本書,是一種親子共讀的閱讀模式。它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使學生和家長通過共讀、分享、交流,達到閱讀的目的,使家長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共同成長,而共寫則是共讀的拓展與延伸。在共讀的基礎上,對作品的內容進行概括,對寫作技巧加以訓練運用,寫出彼此獨有的感受,這對雙方的情感體驗和寫作技巧的提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兩者的融合滲透則更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小學生;家長;親子共讀寫;習作
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在共寫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開闊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多角度地探究文本,創(chuàng)意性地去理解,不但能拓展學生思維、提高閱讀質量,還能強化學生對閱讀的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寫作欲望。親子共讀寫作為一種閱讀寫作形式,它既能實現(xiàn)家長高質量陪伴學生的目的,也能讓家長與學生在讀寫中搭建起更好的溝通橋梁,讓家長與學生在閱讀寫作中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實現(xiàn)親子共讀寫活動更深遠的意義。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三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漢字積累和思想認識,正是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的最佳階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家長,并和家長一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被環(huán)境吸引,產生閱讀的欲望和熱情,并能沉浸到閱讀內容中,享受閱讀。比如,為了能促使親子閱讀更有效地進行,教師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活動,也可以在教室里設置親子讀物角,還可以結合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進程,設置和選定閱讀范圍。如在“推薦一個好地方”的習作練習中,教師可以讓親子共讀一本游記或者幾篇同類優(yōu)秀的習作。當然,如果在家里進行親子閱讀時,教師也要指導家長,緊緊圍繞主題,有選擇地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輕松、愉快地閱讀的同時,真正進入閱讀內容,感受文本意境,增長見識,也學習閱讀文本中的寫作方法,描景構圖,從而提高學生對此類作文的寫作能力。
二、組織親子共讀寫活動
在很多情況下,內容大于形式,但在培養(yǎng)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形式也很重要。雖然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二年級的學習經驗,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但他們畢竟是八九歲的孩子,要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愛上閱讀,并讓其借助閱讀的養(yǎng)料寫好作文,教師不但要采取親子閱讀的手段和方法,也要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活動,豐富閱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比如,親子共讀寫活動展示。如讓學生與家長一起朗讀選本,如《詠春》《紅巖》《窗邊的小豆豆》等;讓學生與家長用表演的形容演繹內容,如《程門立雪》《孟母三遷》《威尼斯商人》《劉姥姥進榮國府》等;還可以讓學生與家長為大家分享、講解一本書,從介紹書的內容,到為什么分享這本書,還有自己閱讀的感受、對作品中精彩片段的仿寫。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既能讓學生體驗閱讀的豐富性,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同時,通過這樣的親子共讀寫活動,還能促進親子關系,為親子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有利于學生成長、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三、靈活交流助力學生寫作
親子閱讀的重點在于讀寫,更在于交流、引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家長的生活經驗、學習能力,指導他們在親子共讀寫中發(fā)揮作用。(1)通過親子共讀寫實現(xiàn)高質量的陪伴。陪伴是一種浸入,不是一種存在。只有家長走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內容,才能懂得、理解,也才能與學生融洽相處。親子共讀寫,是一種高效陪伴的方法,家長一定要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親子共讀寫更有價值。(2)在閱讀中不但要選擇適合的讀本,還要引導學生交流,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思想想表達。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既要當聽眾,也要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激起學生繼續(xù)深入交流的欲望。(3)家長要采用靈活的伴讀形式,如分段讀、分人物扮讀,可以配上伴奏的輕音樂朗讀、誦讀等。(4)變單純的學生寫為家長和學生共寫。由于年齡、知識和閱歷的差異,對作品的理解也有所差異,親子可以相互探討,共同提升。如此天長日久,形成良好的親子共讀寫模式,不但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和能力,更有利于家長的不斷提升,進而為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奠定基礎。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不但是學生學習語文、不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途徑,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主要手段。在小學中年級段實施“親子共讀寫”的閱讀寫作模式,既能很好地淡化學生心中的閱讀難度,也能幫助學生很好地過渡習作難點。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感悟能力,也能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提升其寫作水平,更能強化家長的責任感,促進親子情感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文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推動學生思考的策略:聽課有感[J].學周刊,2017(5):169-170.
[2]施納.引導家長走入親子閱讀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企業(yè)家天地(中旬刊),2012(11):115-116.
[3]王祖林.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6):178.
注:本文系蘭州市2020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小學中年級親子共讀寫與習作銜接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20]GR274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