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美
摘要: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有“拉祜納”、“拉祜西”、“苦聰”等支系。全省拉祜族人口達47.5萬(2010年),主要居住在滇南瀾滄江流域的瀾滄、孟連、雙江、鎮(zhèn)沅、勐海等地海拔1000-1800米的山區(qū)和半山區(qū)。“拉祜”意為火烤虎肉,歷史上,拉祜族被稱為“獵虎的民族”,狩獵是拉祜族男子最主要的工作。而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主要由婦女承擔,以種植稻谷和茶葉為主。茶葉是拉祜族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也是拉祜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關(guān)鍵詞:拉祜族;茶;情緣
一、拉祜族和茶的起源
云南共有26個民族,全省共有30多個民族自治縣,其中有一個是以四個少數(shù)民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這就是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臨滄、普洱、保山、西雙版納各地出土的文物和洞穴遺址證明,還在舊石器時期,瀾滄江兩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動,這些人群就是后來史書上記載的“濮人”,又因這些族群所講語言屬于孟高棉語系,史學家們?yōu)榱藢⑺麄兣c湘、桂、黔地區(qū)的濮人相區(qū)分,于是將他們稱為“永昌濮”。在商、周時期永昌濮人氐羌系民族(哈尼、拉祜、傈僳、基諾納西等民族)從青藏高原遷往云南,部分進入了瀾滄江中下游地區(qū)。古濮人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瀾滄江兩岸的原始森林中進行狩獵活動,捕到野獸、也禽就用火烤吃。古濮人的主食就是烤肉,天天吃那烤肉,沒有一種解熱去油膩、助消化的湯水伴著吃,腸胃是受不了的。古濮人在吃烤肉時一定要尋找一種能去油膩、去積熱、助消化的湯水喝。在喝過的各種野花、野菜、枝葉中,發(fā)現(xiàn)茶湯去油膩、去腥味、助消化的效果最好。古濮人長期吃茶,十分清楚茶葉具有清熱解毒、解油膩、消食等功能。當古濮人從游居到定居,開始進入刀耕火種,進入半農(nóng)耕半狩獵的時代,自然要將已知的野生茶樹因為家種。古濮人一定居建寨就種茶,只要有刀耕火種過的地方,附近總能找到人工栽培的特大型的古茶樹。在1358年傣族進入雙江定居,傣族未進雙江之前,雙江稱“濮滿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雙江之所以稱“濮滿地”,也就是濮人群居住地的意思。后來改成“勐勐”,80多年前才改稱為“雙江”。所以,古代定居在雙江境內(nèi)的這些拉祜族也就是引種古茶樹的族人之一了。
二、雙江拉祜族的種茶歷史
雙江是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距今約3540萬年的寬葉木蘭是茶屬近緣,其分布區(qū)域被北回歸線平分,橫跨瀾滄江水系,正好與云南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相重疊,而瀾滄江是雙江自治縣與景谷的界河,北回歸線橫穿雙江自治縣境,證明了雙江屬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中心地帶。目前,雙江自治縣境內(nèi)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多處野生古茶樹群落。據(jù)考證,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面積1.27萬畝,海拔2200-2750m,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種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為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同時境內(nèi)還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園19822.7畝,它與周邊地域一起,構(gòu)成了茶樹起源、演化,被人類發(fā)現(xiàn)利用、馴化栽培的完整鏈條。雙江是茶祖居住的地方根據(jù)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雙江》記載,當人類還處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期,以采集和狩獵為主要生存方式時,瀾滄江兩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動,這些族群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濮人”。雙江境內(nèi)居住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土著民族是濮人的后裔,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種茶的民族。
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來看,最晚在明代,瀾滄江中下游地區(qū)就已經(jīng)開始大規(guī)模栽種茶樹,許多民族都以栽培、加工、販賣茶葉為生。到了1925年,雙江勐庫茶區(qū)開始強勢亮相。清末民初,曾一手創(chuàng)制了沱茶的大理商號“永昌祥”,制作的沱茶中,有60%的原料來自于勐庫茶區(qū)。如今在勐庫茶區(qū),只要是有拉祜族人居住的寨子,就一定會有古茶樹,特別是現(xiàn)在勐庫拉祜族居住地冰島寨子生產(chǎn)出來的冰島茶是我縣的名茶,也是我市乃至我國有名的品牌茶葉。這些沒有被人工矮化過的古樹茶,這得益于拉祜族人茶樹或者說是對生命的敬畏。
三、雙江拉祜族制茶方法
早期的雙江拉祜族制茶一般都是非常簡單,包含了采摘、炒茶、揉捻、晾干等步驟,茶湯的口味也比較單一。而現(xiàn)在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茶的口味需求也不斷變化,拉祜族人民為了逐漸適應(yīng)市場經(jīng)濟需求,學會了很多制茶的方法,分別有不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發(fā)酵茶和后發(fā)酵茶。
拉祜族最常用且最原始的制茶方法也就是不發(fā)酵的手工制茶方法:將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放在鐵鍋里翻炒,待茶葉全熟后放在簸箕或炕笆上,用雙手揉捻成條,然后,將團在一起的茶葉抖散開,像撒花瓣一樣均勻地撒在蔑笆上晾曬,待曬干即可飲用。茶葉摘采后直接進入炒菁步驟,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因此茶湯的色澤較綠,原汁原味。如果雨天,揉捻好的茶葉拉祜族會撒在炕笆里,然后放在火炕頭上烘干。這種茶湯有種煙火味,現(xiàn)代人不怎么愛喝。
四、雙江拉祜族的飲茶習俗
(一)拉祜族喝茶的習俗有很多,他們主要喜歡喝烤熟后煮出來的茶,以下列舉我們從小常見的幾種喝法:
第一種喝法:把鮮葉采下來,用樹枝將茶葉一片一片穿起來,放在火塘周圍烘烤,待茶葉烘干至焦黃色后放在小土罐里,倒入沸水煮5分鐘左右即可倒喝。這種茶喝起來有淡淡的鮮葉清香和茶葉焦香味。這種喝法通常在山上狩獵或早出晚歸的農(nóng)活地理制喝,因為農(nóng)忙,中午沒有時間回家吃飯、休息。
第二種喝法:將采來的鮮葉茶葉放在用葫蘆制成的瓢里面(拉祜族非常喜歡在葫蘆里儲藏種子或制作可以吃的東西,因為葫蘆是他們的圖騰),然后從火塘里夾幾塊火紅的木炭放在茶葉上面,邊放木炭邊迅速翻抖,等茶葉基本烤得焦黃時,倒入滾燙的開水,再把木炭夾出來即可倒飲了。
第三種喝法:將新鮮茶葉放在石板或瓦片上炒至焦黃,放入土罐里,倒入開水煮5分鐘即可飲用。
第四種喝法:將干茶放在土罐里,在火塘邊抖炒,當聞到絲絲茶葉的焦香味時,倒入開水煮5分鐘即可飲用。
第五種喝法:找一個大的銅罐,銅罐里放入茶葉、紅糖、生姜,再注入滾燙的沸水,浸泡10分鐘左右即可倒飲。這種茶通常用在拉祜族婚宴中敬客人。
(二)拉祜族的茶禮
茶作為一種飲品,拉祜族也不例外,當有婚宴或親朋好友聚會、祭祀活動等都離不開茶。
在婚宴中,主人專門請一個有煮茶經(jīng)驗的煨茶人,從婚宴開始的第一天就不間斷地用火煮好茶水備用,直至婚宴結(jié)束。通常在飯后,隨時給客人倒上一杯熱茶解渴、解油膩。還要給新人做好紅糖姜茶敬給父母,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敬給親朋好友,感謝幫忙和參加自家的婚宴。
另外,在祭祀活動中,比如祭拜山神、祭拜茶神、清明節(jié)上墳等都要用到茶水供奉,祈求山神、茶神、祖先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財源滾滾,家人健康平安。
結(jié)束語:
拉祜族是個善良而淳樸的民族,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書寫著云南茶文化的歷史。
參考文獻:
[1]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4.
[2]陳紅偉,張俊.普洱茶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3]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雙江》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