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磊
摘要:高職體育教學中,體育必修課與選修課開展的效果不錯,體育成績被納入到學分之中,作為評選選優(yōu)的參考指標,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但是在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些許不足?!罢n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需要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思想,堅持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拼搏進取精神、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提升相關職業(yè)素養(yǎng),全面提高高職體育教學成效,更好地培養(yǎng)高職學生。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體育;體育教學;思想政治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008
新時代大學體育教學活動應當積極貫徹課程思政這一全新的綜合性教育思想,使體育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達成互相促進、協同發(fā)展的特殊關系,搭建全方位思政育人機制,進一步提高體育教育的實際效果與當代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水平。任課教師對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做出結構性調整,設置全方位滲透思政教育理念的能力考核標準與訓練方法,選取具備一定德育價值的集體活動,使大學生在接受體育運動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感受德育之美,在基礎性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示范性教學活動中融入能夠塑造學生價值觀的文化內容。
一、“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探析
“課程思政”指的是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聯系,形成協同效應,將“立德樹人”當做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現代綜合教育理念?!罢n程思政”的本質特征是立德樹人,其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與課程協同育人,需要創(chuàng)設立體多元的課程結構以及運用顯性和隱性結合的方法教學,并不斷進行科學創(chuàng)新,更好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學科教學中。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與發(fā)展戰(zhàn)略,把握未來就業(yè)趨勢,著重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政治素養(yǎng)、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與職業(yè)素養(yǎng),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的體育教學機制基本育人目標分析
(一)培育大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與團隊意識
為達成既定的德育任務,任課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大學生參加有著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集體化體育活動,如足球比賽、接力長跑等體育項目。學生能夠通過參加此類以密切合作為獲勝必要條件的項目充分理解、認識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探明競賽成功與團隊密切合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強烈的團隊意識與與優(yōu)秀的集體協作能力是新時代青年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任課教師必須使大學生在參加集體化競技項目的過程中與隊友、對手進行持續(xù)不斷互動交流,使當代大學生獲得人際交往層面的磨煉,有效培育學生的協作能力與雙向互動能力。
(二)喚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信心
現代體育教育的重要職責是面向當代大學生傳授本土特色體育文化,培育愛國意識與社會歸屬感,任課教師應堅決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講解基礎性理論知識時頻繁使用體現愛國主義理念真實素材案例,使當代大學生受到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的刺激與熏陶,促進體育課程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合流,使得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大學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任課教師可在學生基本完成體育技能練習活動后,為學生講解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歷程,舉出在歷屆奧運會上為祖國增光添彩的榜樣事跡,以此進一步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使大學生在初步掌握體育項目主要動作與核心技能的同時,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認識到自身社會價值。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舉措
(一)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應與其緊密聯系起來,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過去單一教學方式,突出學生在體育學習與實踐中的主體,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通過創(chuàng)新和運用形式多樣和豐富有趣的體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與相關運動中。例如,在高職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入和體育與健康相關情境與案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與小組探究。
(二)培養(yǎng)拼搏進取精神,提高競爭合作意識。
在高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包含著一些高強度運動教學項目,比如有中長跑、越野跑等,這些運動項目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像接力賽等運動項目還能夠提高學生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靈活開展相關教學,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例如,在中長跑的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中長跑的運動技巧,特別是呼吸技巧,定期組織開展一些中長跑的運動比賽。在實際訓練與競賽的過程中人們會出現極點現象,表現為肌肉酸痛、身體乏力、胸悶氣喘等,對于學生的肺活量與意志力都提出了很大的考驗。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日本馬拉松運動員山本田的故事,然后指導學生適當放慢速度、堅持小跑,將大目標設定成一個個小目標將前方的運動員作為追趕的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訓練任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思考“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在探析“課程思政”基本內涵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思政”與高職體育教學之間聯系性,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探究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主要舉措,包括轉變教學理念、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拼搏進取精神、培養(yǎng)規(guī)則紀律觀念、提升相關職業(yè)素養(yǎng)等,教師需要根據高職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予以落實,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與體育運動中,提高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東輝.高校體育課程中武術教學對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97-98.
[2]馬忠穎.健康中國背景下的高校體育課程建設[J].高教學刊,2020(25):56-59
[3]汪現義,王鴻林.“課程思政”視域下體育專業(yè)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設計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12:32~33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