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丑牛年,牛的形象出現(xiàn)在許多文化符號里。在古代詩歌中,牛的形象多與牧童同時出現(xiàn),比如“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等。這一期,我們來認識一下任勞任怨的牛。
吟 牛
[唐]李家明
羸羸老牯牛,默默數(shù)春秋。
田里禾苗壯,一步一點頭。
病 牛
[宋]李 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fù)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這兩首詩的字面意思都很好理解。
《吟?!芬辉妼懥伺P量嗟囊簧?。短短二十個字,詩人就將牛默默耕耘數(shù)個春秋,日漸羸弱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讓人淚目。
李綱筆下的牛,任勞任怨,忍耐力超強,即便被病拖垮了,臥倒在夕陽下,只要人們能吃飽,也在所不辭。
在中國文化中,牛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是吃苦耐勞的符號、高尚無私的象征、任勞任怨的代名詞。同學(xué)們可以多閱讀一些相關(guān)詩詞,進一步了解和感悟牛的美好形象與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