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輝
摘? 要: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關注,積極心理學是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新型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中,探尋其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應用方向,開展全員化和長效機制的研究,能有效解決一系列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發(fā)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視域;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化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7-0150-04
國家一直以來都十分強調關注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而積極心理學相關理念的運用,能夠有效保證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提升高校學生的幸福感,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關注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高校應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工作。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我國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化和長效機制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參考行為模式。
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部分問題
(一)部分高校沒有全面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我國部分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的進程較慢,沒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系統(tǒng)性研究經(jīng)驗,一直以來所進行的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關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和部分障礙的疏導和教育,沒有發(fā)掘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大學教育中所起到的更高級別的益處。心理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在所有教育類型中起到十分關鍵和特殊作用的一種教育形態(tài),不斷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擴充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理念,可以幫助高校學生用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解決突發(fā)的心理沖突,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新的學習生活。高校學生可塑性極強,各種想法思維十分活躍,在其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適應環(huán)境、處理人際關系、改變學習方式等等,都可以適當?shù)亟槿氩糠值男睦硎鑼?。如果學生的心理狀況沒有得到及時關注,部分學生可能陷入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部分不良的心理情緒,影響學習效率和生活狀態(tài),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要關注部分學生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幫助他們積極地面對困難,走出困境,還需要給予他們信心,使其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愉悅性,讓他們能夠自在地享受大學生活,努力完成學業(yè)。
(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輔助條件
雖然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較受重視,很多高校也陸續(xù)開展了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要持續(xù)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缺乏相應的輔助條件[1]。高校里,大學生的數(shù)量往往在2萬至3萬之間,但是負責心理疏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機構并不能負擔上述數(shù)量學生的需求。人員比例失調使得這項工作并不能真正地普及到高校全體學生中。且部分高校進行心理健康疏導的場地以及所需要的部分設備等也尚未配備到位,使得這部分工作無法徹底落實到位。
(三)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機制
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很多時候都是借鑒國外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經(jīng)驗。但是由于國家之間國情不同,所面臨的困境和主要現(xiàn)實情況都有所不同,同一套教育工作機制不能夠直接套用在我國高校實際工作當中,機制使用過程中,所發(fā)揮出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過程,在整個高等教育模式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我國卻沒有符合國情的全面而系統(tǒng)的教育工作機制,無法有效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2]。
二、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基礎
所謂的積極心理學,是從積極的角度去探索心理學的一種全新的科學探究方式,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促進人的積極心理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的心理健康水平為主的一種新型的學科[3]。以前的心理學主要研究方向針對社會以及個人心理問題的主要根源所在,形成對心理問題的正確認知。不足之處在于,過于關注心理問題本身,忽略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所發(fā)揮出的主觀能動性和面對困難的潛在能力,因此會讓人們產(chǎn)生一種消極應對心理,并不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與傳統(tǒng)心理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倡導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減少對心理問題本身的關注,更多的在于讓人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為了能夠尋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努力,在正視問題的過程中,不會陷入一種灰心喪氣的狀態(tài),以健康積極的心理去迎接新的目標和生活。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身消極情緒的來源,以及一些不妥當?shù)男袨榉绞降某梢?,促使學生能夠正視自身的問題,并且加強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我調適,從而去解決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不協(xié)調的矛盾問題。部分研究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直以來呈現(xiàn)一種遞增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在,生活、經(jīng)濟、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重,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發(fā),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所倡導的學生的全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心理學健康教育并不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現(xiàn)象,因此,必須要尋求新的突破途徑來為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從傳統(tǒng)心理學基礎上實現(xiàn)科學突破的新型學科,既符合我國的社會實際情況,也符合高校的教育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能夠有效地達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目的之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率居高不下的現(xiàn)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不僅僅是作為一門單純的課程,更多的是作為輔助高校教育工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方人員的參與,才能夠共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讓更多的教職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積極性,建立起一個長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機制,將教育和服務、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做到以人為本,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夠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高校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和自信,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高校應從個別的同學開始,逐漸影響到整個集體,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4]。
(二)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
為了督促高校教職工把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放在心上,為了提高教職工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性,高??梢詫⑦@一部分工作納入教職工日常管理制度當中,建立一個專門的考評機制,以一些手段進行激勵和督促,提高教職工全體成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以不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來保障全員化教育開展。不僅僅是直接面對高校學生的教師們,高校中的后勤部門以及行政部門都需要有育人意識,要一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待學生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耐心的服務態(tài)度,以及充滿愛心的行為。從不斷地完善高校自身的工作機制和服務質量開始,同相關的教學進行多方面的有效配合,共同創(chuàng)造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從多方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5]。
(三)利用先進科技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平臺
現(xiàn)在的高校學生都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幾乎都是活躍在新媒體時代的主力軍。互聯(lián)網(wǎng)大量的信息豐富了大學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訊,但是內容過于繁雜,對學生的承受能力和價值觀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容易陷入負面的情緒狀態(tài)??萍际且话央p刃劍,高??梢岳孟冗M的科學技術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平臺,工作人員利用平臺和學生進行高效的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之后,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地以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全員化和長效發(fā)展[6]。
四、結語
高素質人才通常都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為了能夠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高校一定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很多時候無法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在傳統(tǒng)心理學教育的基礎上,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開展高校心理教育全員化和長效機制的研究,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完善健全教育機制,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等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激發(fā)學生潛力,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吳杰,郭本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新方向:基于循證實踐的心理健康教育[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04):108-111.
[2] 呂泊怡,趙智軍,滕春江,等. 心理健康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 教育科學論壇,2019,10(33):71-74.
[3] 王淑珍,符丹.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有效性提升路徑探究[J]. 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2018,15(03):72-75+95-96.
[4] 張亮,肖冬梅,相楠,等.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以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06):85-89+94.
[5] 周敏.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0(24):61-62.
[6] 林爽,陳麗彤.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30(10):189-190.
(薦稿人:黃順利,湖南師范大學人事處檔案室副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