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戲庚
教育,說到底是愛。
教師如果不熱愛教育和學生,就不可能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這樣的教師既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學生的愛戴,也不可能有“親其師,信其道”的影響力。有了愛,教師才會淡泊名利,親近學生,充滿激情;才會享受課堂,深耕教材,探究教法,指導學法。
教師要有愛的情懷,同時需要具備八大素質(zhì)。
一、擁有愛的能力
走近學生是愛的基礎。教師要盡一切可能俯下身子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了解和關愛,做學生真正的朋友。對學生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有時,學生的一些需求在成年人看來比較幼稚,但這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卻很正常。教師要有回歸兒童的心態(tài),做一個熱情的觀眾,甚至是參與者。
要有正確的施愛方法:1.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適時表揚?;蛟S一次表揚就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2.給學生搭建平臺。根據(jù)孩子不同的特點和特長,為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3.因材施教,一人一策。4.給予期待和微笑。始終對學生表現(xiàn)出期待,并且用微笑把這種期待傳遞給學生,學生會在飽含深情的微笑中找到改進的方向和動力。5.對學生違紀行為做冷處理,應堅持四個原則。一要了解動機和事情的真相,精準施策;二要評判行為的后果;三要以個別處理為主;四要將棍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6.保護孩子的隱私和尊嚴。一般情況下,公開場合下只批評現(xiàn)象,不要點名或含沙射影,更不要搞成績和表現(xiàn)的公開排名;否則,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7.視學生如己出,做到有教無類。
二、良好的表達能力
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要準確到位,不能“茶壺里煮餃子——有嘴倒(道)不出”,這是溝通和教學的基礎。
最好要有幽默詼諧的語言能力。課堂內(nèi)外偶爾用之,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融洽氣氛。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要有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第一,板書是最常見的文字表達。板書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第二,要跟學生做文字交流。如果沒有文字功底,交流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第三,寫論文、做課題是沉淀和凝聚思想的方式,對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
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第一,要多練。百煉成鋼,熟能生巧。第二,多學。現(xiàn)在有很多脫口秀等語言類的節(jié)目,可以看看別人是怎樣講話的。第三,多動筆。畢竟看花容易繡花難。第四,要建立自信,不怕失敗。
適當應用肢體語言。教師一臉嚴肅會使課堂死氣沉沉。如果教師能恰當?shù)貞弥w語言,課堂將大放異彩,聽者也會受到感染。
三、溝通合作能力
教師與家長、同事、學生都需要交流與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彼此之間的深入了解和信任。
友好的溝通和交流應恪守以下原則:1.平等原則。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居高臨下,咄咄逼人,定無法溝通。2.相容原則。尊重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處事方法。有容乃大,求同存異,否則永遠達不成共識。3.信任原則。相互信任、真誠相待,是人際關系的基礎。猜忌是交流合作最大的敵人。4.坦誠相待原則。把自己的觀點藏著掖著,就會讓人感覺你不誠實、不可靠。5.換位思考的原則。要經(jīng)常替別人(特別是學生)著想。堅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堅持底線原則。特別是在政策、法紀和重大原則面前,必須心存敬畏,不能逾越。7.誠實守信原則。只有取信于人,一諾千金,才能與人友好交往,真心合作。
四、完善制度,嚴格執(zhí)行制度
教育者的愛,是公平、公正的愛。完善班級制度是對教師管理能力的考驗。
首先,要科學制訂制度。制訂制度時要因時制宜,體現(xiàn)人文精神。制度的條目要簡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操作,便于對照執(zhí)行。其次,制度要與時俱進。應及時修正和完善制度,但不能朝令夕改,要有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再次,嚴格執(zhí)行制度。千萬不要用感情來替代制度,否則制度就會成為一紙空文。最后,講究策略。要注意輿論先導,班級制度要有家長和學生基礎,不能在他們毫不知情、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臺。應反復征求意見,經(jīng)過甄別、過濾、整合,出臺正式的制度。
制度的制訂、執(zhí)行過程就是教育過程。
五、練就一手好字
學生往往通過板書來認識教師,甚至以此來判斷教師的能力和水平。現(xiàn)在有些教師存在誤解,總以為既然是信息時代,會操作電腦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寫字,甚至有的教師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學。沒有板書的教學,其互動性和有效性令人擔憂。
教師如有一手好字,一是可以減少學生辨識板書的時間;二是給人美感和享受;三是起到嚴謹治學的示范作用;四是板書作為要點的整理,可以留給學生做筆記以供復習使用。
六、扎實的知識功底
教師愛學生就要給孩子最好的學科教育。教師要有本學科的扎實知識功底,講透知識,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
如果說專業(yè)功底是教師的看家本領,那么廣博的知識則是征服學生的銳利武器。教師能旁征博引,課堂更引人入勝。教師如果能用淵博的知識跟學生交流,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展現(xiàn)自己多元的素質(zhì),則很容易讓學生效仿與學習。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的師者典范。
新時代教師最好還能做到文理兼通、一專多能,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七、駕馭課堂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有應變能力。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偶發(fā)事件,教師要有化危為機的能力。為此,我們應該做到:1.淡定。遇到突發(fā)情況時,不要慌張,冷靜尋找對策,用以往的經(jīng)驗去靈活機智地化解危機。2.多學。向有經(jīng)驗、有智慧的前輩學習。3.經(jīng)??偨Y和思考。長期積累,很多方法就能信手拈來。4.組織教學要嚴密。要精講精練,啟發(fā)學生。5.寫教學總結和反思。經(jīng)常寫教學總結和反思,可以讓人發(fā)現(xiàn)問題,遇事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其次,要有提煉能力。要熟悉本學科的教材體系,并懂得重組教材,尤其是總復習階段,用歸納法、演繹法、推理法等概括、提煉知識,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由點狀、面狀到網(wǎng)狀。
最后,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一人一策,精準施策,教之有效。
八、科研和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把問題當課題,這是每個教師都可以做的。我曾寫過一篇《中學生厭學成因及對策》,分析了造成中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一是家庭影響,二是社會負面誘惑,三是學校教育的“一刀切”,四是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化。分析原因后,我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專家們說我用了心,其實,我只是將平時的觀察與思考形成文字罷了。
只要做有心人,教育教學中就會及時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不斷研究對策,就會及時解決問題。如果每個教師都能自覺從事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教學質(zhì)量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得到廣泛開發(fā)和應用。每個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認真學習、開發(fā)、利用教育技術資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起提升具體的素質(zhì),教師更為緊迫的任務是要回歸初心,重新點燃心中的教育情懷。懷揣著愛心,教師才能得到長遠而持久的成長和發(fā)展,才能在教育生涯中,收獲教育事業(yè)的價值和幸福!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啟華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