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誼
體育課程是一門以鍛煉學生身體,通過合理體育教學與鍛煉,達到增強體質,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學科。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時教育目標要求,也是促使全民體育鍛煉意識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現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 體育教學中學生鍛煉習慣培養(yǎng)的意義
1.1 促使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
身體是學生好好學習,健康成長的根本。在小學體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習慣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健康身體的支撐下更好的學習發(fā)展。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鍛煉意識,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以此實現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教育目的,并為學生未來學習、成長提供健康的身體保障,促使學生茁壯成長。
1.2 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
小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培養(yǎng),不僅具有提升學生體質的積極作用,同時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體育運動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在教學中,經常需要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活動,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樹立積極的學習發(fā)展心態(tài),緩解學習上帶來的心理與精神壓力。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建立心理的引導,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并主動參與學習,提升自我,真正的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
1.3 學生良好品質形成
在體育鍛煉中,教師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如體育競賽,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中,收獲體育運動的快樂,提升自身的品質,形成堅定的思想觀念。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與實踐,學生會主動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在實踐中彌補自身的不足,提升思想品質,促使各方面行為習慣的發(fā)展。
2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鍛煉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
2.1 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各種運動技巧與方法,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教學的方式滲透體育鍛煉的好處,講解體育知識,利用有趣的方法進行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獨自探索體育知識,了解體育的特殊性。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利用,傳授體育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為學生鍛煉習慣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進行足球教學時,課程教學開始前,明確教學目標,為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方向。第一,通過腳內側踢球動作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挑戰(zhàn)精神。第二,組織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其學會交流和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整隊,教師介紹足球明星引出教學內容,并帶領學生進行熱身活動。課堂上,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每組一只足球,以小組教學的方法進行腳內側踢球的教學。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會發(fā)現有的小組成員實踐能力較差,這時其他的成員可以提供幫助,以互相幫助的方式完成腳內側踢球。當學生實踐學習后,為學生留出展示的時間,并進行學習評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感受足球運動的樂趣,并在樂趣的支持下形成持續(xù)運動的意識,促使學生鍛煉習慣形成。
2.2 組織小組競賽,培養(yǎng)學生堅定意志
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組織不同類型體育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感受體育鍛煉的好處,意識到良好習慣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利用體育競賽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時,需要以學生為本,選擇學生喜歡的運動,作為競賽的主題,以此保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競賽的過程中,滲透體育鍛煉的優(yōu)勢,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意志得到堅定,品質得到提升。
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傳球游戲,將每八名學生分成一組,每個人之間的距離為一米,然后以運球的方式將球運進球筐中,最終進入球筐數量最多,且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若是在運球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則從頭開始。在游戲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出幾分鐘,作為演練的時間,使學生對游戲規(guī)則與方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負責記錄競賽成績與學生的表現情況,為后續(xù)教學評價做好準備。當競賽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能夠對其他小組的比賽能做出客觀的評價嗎?然后讓學生進行互動,說出自己小組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他小組比賽操作的好處。學生評價后,對其問道: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有的人運球運的特別好,有的人比較差呢?學生紛紛搖頭。這時教師可以選擇運球好的學生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如學生1:我運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時的鍛煉。我比較喜歡球類運動,尤其是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平時休息的時候,我也會和小伙伴一起進行體育運動。學生2:我也認為運球好的原因,就是平時運動的積累,所以能夠在游戲競賽中取得好成績。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意識到日常鍛煉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提升教學質量。
2.3 構建教學情境,提升主動學習欲望
體育教學中情境的運用,使教學內容直觀化,提升學生對體育知識探究學習欲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形成。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以往教學驚曰漢,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設計情境教學計劃,而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讓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中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并形成日常鍛煉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實踐機會,將運動的技巧與方法傳授給學生,為學生提供獨自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鞏固基礎的同時,體會體育鍛煉的樂趣,并將課堂上獲取的體育運動方法應用在日常運動中,以此提升體育運動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進行快速跑教學時,利用課前十分鐘,教師可以通過演示與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進行技能技巧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講解與演示下掌握快速跑基礎技能。當基礎內容講解后,則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小組成員,以組為單位的方式進行實踐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教師講解的技能技巧。當學生實踐練習后,對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快速跑有什么好處嗎?學生1:可以提升跑步的速度。學生2: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教師:田徑運動特別是快速跑是最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通過日常的練習,使我們的心肺功能與運動能力得到提升,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們要加強體育鍛煉,提升我們身體的素質,為以后成長提供身體保障。通過實踐學習,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促使體育教育工作有效實施。
2.4 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是教育工作開展的關鍵,教師思想觀念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影響重大。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身作則,利用教學榜樣,影響學生,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科學的運動觀念。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運動心得,分享給學生。如在體育運動前一定要進行熱身運動,運動結束后要做一些必要的放松活動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運動技巧與方法,并形成科學運動的習慣。此外,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各種類型的體育運動,如運動會、跳繩比賽、籃球競賽、小組友誼賽賽等等,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參與各種體育運動,感受體育的魅力,對自身身體素質提升產生重要影響,以此提升體育學科教學質量。通過日常的引導教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提升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促使教育工作進一步開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同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與積極品質,對小學生自我發(fā)展意義重大。體育教育工作中,加強對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主動鍛煉習慣及體育學習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以此提升體育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