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斯·桑德拉爾(Cendrars,Blaise . 1887-1961)出生于巴黎,具體來說,是在圣-雅克街的H?tel des étrangers (可譯為“外鄉(xiāng)人旅館”)。他的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蘇格蘭人。桑德拉爾這么描述他的父親:一位冒險者,一個快樂的酒徒,巴爾扎克作品的欣賞者,讓小桑德拉爾10歲時就讀奈瓦爾的《火的女兒》……桑德拉爾晚年時說:“我的家庭其實是由窮人組成,我愛他們,不是出于憐憫,而是因為簡單?!?/p>
桑德拉爾出生時,他的父親在埃及。于是,他母親就攜著嬰兒車前去找他。桑德拉爾的一生,從此不斷移居。他住過埃及的宮殿,到過意大利,上過德文學(xué)校,見識過英國的城堡和巴黎的大套房,當(dāng)然也在瑞士待過。好像他神奇的記憶力什么都記得。他的生活是一場又一場冒險。除了真實的旅行,他還借文字的便利做想象的旅行,他的生活和作品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他的作品,并非簡單的自傳,他加入了想象。
從小,桑德拉爾就如饑似渴地閱讀。他什么都讀。這是一種自由的教育,也就自然而然激發(fā)起他心里對自由的渴望。在德文中他讀歌德,在俄文中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斯蒂利亞語中讀德拉克羅瓦,當(dāng)然,還在法文中讀奈瓦爾。他喜歡讀奇書,各種邊緣之書,就像他在旅行中愛去人跡罕至之地,結(jié)識各類怪人。旅行時,他總是隨身帶著“又大又沉的書箱”。
家人讓桑德拉爾讀商學(xué)院,他卻更喜歡胡鬧、揮霍,很快就發(fā)展成偷盜。一氣之下,父親把他鎖在房間里。不費吹灰之力,他成功逃脫,還不忘順手偷走母親的錢、姐妹的積蓄和父親的好幾盒香煙。從此,他樂得浪跡天涯。這是家庭生活的中斷,但又是他個性生命的新開端。他說:“我就愛冒險。我沒法坐在辦公室里。我一聽未知的召喚就蠢蠢欲動。我永遠(yuǎn)抵擋不住未知的召喚。寫作是與我天性最不合的一樁事情,待在家里我就感到痛苦……我向往那些偏僻之地。”他肯定受不了帕納斯派詩人們的書房和象征主義詩人們的溫室。因為他的闖蕩,法語詩歌贏得了前所未有的開闊。
1902年,15歲的桑德拉爾從巴塞爾坐上火車,到了柏林、漢堡,又返回柏林,去往哥尼斯堡,然后又到科隆、慕尼黑,從一個火車站到另一個火車站,他像蘭波一樣流浪,也像更晚些的凱魯亞克。在慕尼黑,他遇到一個波蘭籍猶太商人,商人穿行于歐洲和亞洲之間,從貝加爾湖到印度,從帕米爾高原到亞美尼亞,販賣首飾和便宜貨。這個商人的名字叫羅戈維納(Rogovine)。他讓桑德拉爾穿上新衣服,甚至送給他一把手槍。很快他們就成了合伙人(真的?假的?不好說)。
在詩歌的意義上,桑德拉爾的回憶文字,他的詩句所述,當(dāng)然都是真的。長詩《西伯利亞大鐵路和法國小讓娜的散文》,就是桑德拉爾通過大規(guī)模的回憶重新建構(gòu)起來的。美國作家多斯·帕索斯在《東方快車》里寫了一章,獻(xiàn)給桑德拉爾和這首詩。在帕索斯眼里,桑德拉爾這個小伙子簡直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荷馬”。
在桑德拉爾的全部作品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這首《西伯利亞大鐵路和法國小讓娜的散文》。在詩中,桑德拉爾重復(fù)著這一句:“我餓?!彼囸I于什么?當(dāng)然,首先是食物,吃的;還有房屋,住的;還有酒,喝的;街道,行走的;還有世界,闖蕩的;還有最重大的生命(女人),戀愛的。桑德拉爾好像擁有“通靈者”的目光,他在詩中甚至預(yù)言了俄國革命:“我預(yù)感俄國革命偉大的紅色救世主就要到來……”
這首長詩,色彩紛呈。在列車的穿行過程中,小讓娜出場,一朵花。她正是桑德拉爾的用情處和傷心處。只要一想起她,桑德拉爾就會黯然神傷:“從我的心底淚水涌起/愛神,我想著我的情人?!痹谶@首如同西伯利亞大鐵路一樣無限延伸的長詩中,地名之多,城市之眾,地域之廣,時空之闊,令人頭暈?zāi)垦?。旅途中,小讓娜反?fù)問著同一個問題:“布萊斯,你說,我們是不是離蒙馬特很遠(yuǎn)了?”可以說,不管走到哪里,桑德拉爾都帶著小讓娜的影子。長詩結(jié)束時,詩人對巴黎充滿了幻覺般的想象。他夢見了小讓娜。正是為了她,他在一個悲傷之夜寫下這首長詩。
這是一個少年的冒險經(jīng)歷。世界的遼闊、動蕩、戰(zhàn)爭和苦難,在長詩里一幕幕上演。這首長詩本身就像一只饑餓的胃,撲向生存的艱難和發(fā)現(xiàn)的驚喜。
桑德拉爾和羅戈維納一起奔波了三年。19歲時,他同羅戈維納分手,原因之一竟是他不愿娶猶太商人的獨生女為妻。20歲時,他跑到巴黎郊區(qū),做了個養(yǎng)蜂人。巴黎郊區(qū)展現(xiàn)給他的是工廠的濃煙、花園的地磚、流淌的運河、咖啡館和苦艾酒。蘇波后來回憶說:“桑德拉爾教給我紅葡萄酒的神奇和蒲公英的美味”。
但很快,桑德拉爾又跑了。他需要行動。他認(rèn)為“只有行動才解放人”。在倫敦音樂廳,他充任過雜耍演員。他到處旅行,從不停歇。1909年,他返回俄羅斯,在那里出版了譯成俄文的《諾夫哥羅德傳奇》。1910年,他到過紐約、巴黎,然后又返回紐約。1912年,他在紐約淪為流浪漢,饑腸轆轆,餓得半死。
回到巴黎,桑德拉爾的兩首長詩讓人目瞪口呆:《紐約的復(fù)活節(jié)》和《西伯利亞大鐵路和法國小讓娜的散文》。他因此結(jié)識了這些詩人和藝術(shù)家:阿波利奈爾、勒韋爾迪、夏加爾、畢加索等等。桑德拉爾加入到文學(xué)潮流中,但顯然,他的接觸面更廣,音樂、繪畫,他都有興趣。他夸贊阿波利奈爾:“阿波利奈爾,這12年間(1900-1911)唯一的法國詩人?!蹦敲?911年之后呢?他是想讓大家明白:必須算上我桑德拉爾了!確實,連阿波利奈爾也從桑德拉爾的詩歌中得到好處?!都~約的復(fù)活節(jié)》啟示了阿波利奈爾寫出《市郊貧民區(qū)》。
美國作家亨利·米勒是桑德拉爾最親密的朋友,他說:“桑德拉爾是一座露天礦藏,由最稀有的物質(zhì)構(gòu)成?!鄙5吕瓲柌粚儆谌魏螆F(tuán)體,這位善良、友愛的無政府主義者,他留下了一個自由人(既是先行者又是發(fā)現(xiàn)者)的完全的形象。最重要的,當(dāng)然還是他的自由精神、詩歌直覺和真誠之心。他的詩看上去混亂不堪,但整個結(jié)構(gòu)異常結(jié)實。沒有和諧的音步、人為的美文,他更喜歡用生命的直接材料入詩。他的風(fēng)格是直率的、簡捷的,有時冷硬、干澀。他像一顆流星,疾速飛行,又戛然而止。
大批評家魯斯洛說:“桑德拉爾寫的不屬于文學(xué),它是運動,它是活力,它是宇宙的沸騰之水。未來的闡釋者會向我們展示,桑德拉爾掀翻了寫作的靜態(tài)概念,并且告訴我們,他是這些偉大冒險者和撒謊者中的一員?!?/p>
樹才,原名陳樹才。詩人、翻譯家。文學(xué)博士。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1990至1994年在中國駐塞內(nèi)加爾大使館任外交官。已出版《單獨者》《樹才詩選》《節(jié)奏練習(xí)》《靈魂的兩面》《心動》《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春天沒有方向》《去來》等詩集;譯著有《勒韋爾迪詩選》《夏爾詩選》《博納富瓦詩選》《法國九人詩選》《杜弗的動與靜》《小王子》《雅姆詩選》《長長的錨鏈》等。2006獲首屆“徐志摩詩歌獎”,2017年獲“《十月》詩歌獎”,2019年獲“陳子昂詩歌獎·翻譯家獎”,2008年獲法國政府“教育騎士”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