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海萍 劉琪芳
摘 要:在線教學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遠程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許多高校開展了在線教學。文章以山西農業(yè)大學“編譯原理”課程為例,實行“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平臺”的在線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實施、成績統(tǒng)計和學生問卷反饋對該模式進行分析和探究。實踐結果表明,這種模式的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編譯原理;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在線教學
0 引言
“編譯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主要介紹設計和構造編譯程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課程具有理論抽象、系統(tǒng)性強、算法復雜的特點,教師對理論知識講解具有一定的難度[1]。離開課堂和板書,如何讓學生深入理解原理,并運用到具體案例中,成為在線教學的一大難點。
1 在線教學和實體教學
在線教學和實體教學相比較存在以下異同。
(1)從教師的授課過程來看:實體教學中教師面對學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組織課堂;另外,良好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fā)教師的潛能。而在線教學中,教師面對一臺電腦,既激發(fā)不出教師的熱情,也看不到學生的現(xiàn)場學習反饋,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2)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實體教學中,一方面,學生聽課中有任何問題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或與同學進行討論,直到理解內化;另一方面,對于不自覺的學生,課堂和老師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實體課堂的優(yōu)點同時也是在線教學的短板,但在線教學尤其是平臺錄課教學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那就是不受時空和次數(shù)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對不理解的知識點反復觀看視頻,直到深入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在線教學如何能揚長避短,最大化地模擬實體課堂成為在線教學的當務之急。
2 在線教學模式
2.1 超星學習通平臺
超星學習通是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平臺功能非常強大,主要有教案、章節(jié)、資料、通知、作業(yè)、考試、討論和統(tǒng)計8大模塊。課堂活動中能實現(xiàn)簽到、投票、搶答、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問卷、分組任務、直播、同步課堂等功能。另外,老師和加入課程的班級還有群聊和私聊功能,能充分滿足課堂教學和互動答疑。
但由于疫情期間平臺數(shù)據(jù)量太大,課堂活動中的直播和同步課堂功能無法正常使用。
2.2 騰訊會議
騰訊會議是騰訊云旗下的一款音視頻會議產品,能組織300人的在線會議,該軟件提供實時共享屏幕的功能,非常適合直播教學。騰訊會議直播的優(yōu)點是教學過程順暢,學生進入指定會議就能感受課堂般的同步教學,但缺點是無法對授課過程進行錄制。
結合兩種授課模式的優(yōu)缺點,課程采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錄課+騰訊會議直播的混合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異步同步混合式在線教學。
3 教學過程實施
以山西農業(yè)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編譯原理”課程為例,共48學時,教學40學時,實驗8學時。2020年春學期全部采用線上教學。
章節(jié)內容主要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授課,章節(jié)習題和復習采用騰訊會議進行直播講解答疑。
3.1 線上教學
3.1.1 授課內容
本學期共進行了20課時的線上授課。由于“編譯原理”教學內容抽象,算法復雜,例題較多[2],因此教學中采用課件+白板軟件+練習相結合的模式,通過EV錄屏軟件將課程內容錄制為10~30分鐘不等的視頻,并提前將兩個課時約70~100分鐘的視頻上傳到學習通平臺。本學期共上傳80個教學視頻作為任務點。
3.1.2 課前預習
教師提前將相關教材的圖片和視頻上傳到平臺的章節(jié),并標明重點、難點,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
3.1.3 課堂約束
在線教學最難的就是對學生的監(jiān)督和約束。本學期教學中運用課前簽到、課中查看任務點完成情況并提問,課后抽查筆記的形式達到對學生的監(jiān)督。本學期共發(fā)布簽到20次,收集重點、難點內容筆記5次。
3.1.4 課堂互動
在線教學中,課堂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如何能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課堂互動顯得尤為重要。課程在線教學中運用任務點學習+提問答疑+隨堂測試的形式組織課堂,并在課中發(fā)布討論、搶答等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本學期共發(fā)布討論11次,搶答5次,隨堂測試9次。課后針對測試題的完成情況,發(fā)布答案和講解視頻,便于學生自查自糾。
3.1.5 課后鞏固
多練、多講、多聽才能達到對抽象知識的鞏固,教學中主要通過作業(yè)的發(fā)布、批閱、點評、講解的方式達到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本學期的“編譯原理”課程共發(fā)布作業(yè)6次。
3.1.6 章節(jié)習題和復習
批閱作業(yè)后針對作業(yè)情況安排1~2個學時在騰訊會議進行習題講解和答疑;期末復習時進行2個學時的復習和答疑,幫助學生對整體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和復習。
3.2 實驗教學
課程共設置8學時的實驗,通過實驗課學習,可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的原理和算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編程能力。實驗共設計了兩大編程任務:詞法分析程序設計和遞歸下降分析法程序設計,每個實驗4個學時。
這兩個實驗對學生的編程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和編程能力的學生提前錄制了兩個視頻:程序設計基本要求和深層次要求,并發(fā)布到學習通平臺。通過兩個視頻的學習,同學們都能自行編寫實驗程序,課后通過作業(yè)形式交回實驗報告電子版。
3.3 考核方式
由于疫情期間的特殊教學模式,期末考試采用線上閉卷的方式進行??己朔绞揭灿兴淖?,加大了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各占50%,同時平時成績的采分點更加多樣化:平時成績=課程視頻×30%+討論×4%+作業(yè)×30%+簽到×20%+課堂互動×16%。
4 成績評定和教學評價
“編譯原理”課程教學的效果可以從傳統(tǒng)教學與混合式在線教學的成績對比和調查問卷兩方面體現(xiàn)[3]。
4.1 成績評定
本學期的課程授課對象為計科2017級、2018級3個班,通過平臺的統(tǒng)計功能對平時成績和總成績的平均分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除了討論參與人數(shù)比例較低外,課程視頻、作業(yè)、簽到、課堂互動得分較高,期末成績和總成績也比較理想。但不難發(fā)現(xiàn),計科18級平時表現(xiàn)和成績都優(yōu)于2017級。
縱向對比2019學年的實體教學和2020學年的在線教學總成績平均分可看出,在線教學的17和18級學生的成績比實體教學的16級有了明顯的提高,如圖1所示。雖然有部分原因是平時成績比例的提高,但總體說明“編譯原理”在線教學的效果比較理想。
4.2 教學評價
課程結束后,通過問卷星軟件向163名學生發(fā)放了“編譯原理”課程在線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收回問卷156份,占總人數(shù)的95.7%。
(1)“編譯原理”課程在線教學的總體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9.49%的學生對在線教學非常滿意,19.87%的學生對在線教學基本滿意,僅有0.64%的學生不太滿意。
(2)教學模式的支持度調查。教學模式的支持度為多選題,學習通平臺錄課的支持率最高為75.48%,平臺錄課+直播教學的支持率次之為59.35%。本學期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大多數(shù)同學的支持和好評。
(3)在線教學中的困難調查。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書本,學習受限,其次是網(wǎng)絡信號不穩(wěn)定,約有24%的學生認為在線教學學習主動性不夠、注意力不夠集中。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4)教學方面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3.33%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講解詳細,教師授課認真負責,80.13%的學生對平臺錄課可以隨時回看非常滿意,67.05%的學生對直播及時講解習題滿意。
(5)成績考核和考試的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6.8%的學生表示滿意。另外,學生還對課程教學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以后的教學中,將逐步改進。
5 結語
在線混合教學模式是疫情下出現(xiàn)的新的教學方式,它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與學習成效為目標的教學理念[4],但同時也看到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差,師生缺少互動、教師不能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等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利用已建設的線上資源,開展更豐富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求知欲,深層次地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思維能力[5]。
[參考文獻]
[1]張素琴,呂映之,蔣維杜,等. 編譯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挺,李夢君,周會平. 對編譯原理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1):11-13.
[3]劉欣欣.基于引進MOOC的編譯原理全英混合式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9(2):27-30.
[4]武瑛,張麗華.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編譯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169-170.
[5]韓士元,藺永政,周勁,等.基于 MOOC 的編譯原理分階段課程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9):74-76.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