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你說10000遍,為什么孩子仍記不?。?“我嘴皮子都說破了,但他還是記不??!”親子關系,忌諱不停說教。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最有效的方法是:閉上嘴,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當你決定做點什么,而不是總用說教告訴孩子怎么做時,孩子已經(jīng)從你的態(tài)度和行動里,學到了方法和智慧。
你為什么害怕孩子表達悲傷和痛苦? “別說了”“別哭了”“有這么難受嗎”“就你整天哭哭啼啼的”……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對上述口頭禪,張嘴就來。我們?yōu)槭裁春ε潞⒆颖磉_悲傷,或者害怕孩子說出痛苦?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更難過。真相恰恰相反:當悲傷表達出來后,就減少了一半。孩子會在訴說和理解中,得到安慰和松弛。一個真正快樂的孩子,一定是敢于表達悲傷、痛苦和憤怒的孩子。他沒有壓抑自己的委屈,所以快樂起來才發(fā)自內(nèi)心。
孩子需要的共情,到底是哪一種?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好了,我理解你了”“我錯怪你了,好吧”……這些話,不是共情,而是敷衍。作為天生敏感的觀察家,孩子能從我們的眼神和語氣里,洞見我們是真的在聽他們說話,還是在無視他們。比語言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如果我們內(nèi)心不真誠,口頭說得再漂亮,孩子也不會上當,反而覺得我們虛偽。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