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琴?劉國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一百年的奮斗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這指明了黨史學習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
第一,黨史學習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nèi)容,蘊含著重要的黨史學習方法論原則,對于助推黨史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一,有助于我們形成“大歷史觀”。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大歷史觀”問題,“大歷史觀”就是要樹立整體性、開放性、長遠性的歷史評價思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也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zhì)。其二,有助于我們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動力因素。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社會基本矛盾是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不同歷史時期,其還涉及階級斗爭、社會革命、改革、科學技術、人民群眾等諸多因素。其三,有助于提高我們正確認識黨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自覺性和能力。我們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理解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和執(zhí)政規(guī)律等。
第二,重視社會矛盾運動在黨史進程中的作用。黨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歷來重視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重視生產(chǎn)力發(fā)展,抗日戰(zhàn)爭期間,開展過生產(chǎn)自救的“大生產(chǎn)運動”;新中國成立之初,提出了“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78年,實施了“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生產(chǎn)力急速發(fā)展。黨的歷史實踐證明,我們能否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決定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我們黨還重視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轉化原理的運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的八大提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對當時的經(jīng)濟社會建設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社會主要矛盾做出凝練,社會經(jīng)濟便取得巨大成就。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對于我們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第三,重視人民群眾在黨史進程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zhì)財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一是重視永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提出要求,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jīng)驗、觀照現(xiàn)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還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始終堅持一切工作為了人民,一切成果為人民共享,是我們百年大黨保持永久青春活力的重要營養(yǎng)劑。二是重視我們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求我們要在工作中相信群眾,為人民群眾負責。三是重視黨史學習深入人民群眾。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應面向大眾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進行知識普及,結合黨史題材,開展文學、電影、電視、繪畫展覽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