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康
【關鍵詞】現代化 社會主義 制度保障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不是一個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發(fā)展過程,而是經歷了從發(fā)展理念、價值取向和制度構建多維合一的思想探索和實踐構建過程,是一個通過試錯而不斷探索、變革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中華民族在對現代化的認識上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理解和探索過程。世界現代化如果從文藝復興算起有7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英國工業(yè)革命算起也有200多年的歷史。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國門洞開,我們才知道世界現代化已經發(fā)展到了相當水平并且正在走向全球化,我們被動地體驗著現代化、認識著現代化。由于現代化伴隨著帝國主義的洋槍洋炮進入到中華民族的視野,所以中華民族對現代化的認識有很多誤解,經歷了一個由畏懼、追尋、脫離、誤解到自覺追求的曲折的認識歷程。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華民族有一種深沉的心態(tài),那就是畏懼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我們努力地學習器物現代化,興起了洋務運動,花巨資購買洋槍洋炮,組建了福建水師、北洋水師等,但是我們從骨子里仍然對現代化懷有畏懼和疑慮,長期沒有把現代化看作一種進步,陷入到“現代化的圍城”。洋務運動主要是學習西方的器物現代化,希望通過中國的器物現代化來抵御西方現代化。后來我們逐漸學科技、學教育、學管理等,但一直有一種追問,到底應當是“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用”?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誤解。應該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體和用之間是內在相關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逐漸發(fā)展,一些先進思想家也產生了學習西方現代化的強烈愿望,其標志性事件是發(fā)動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五四運動”倡導“科學”與“民主”,實際上是希望能夠向西方學習現代化。當時一些思想家反思中國的國民性,一些學者甚至主張全盤西化,產生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發(fā)展之間的強烈對比和巨大反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了強烈的愿望,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思想理論,也嘗試進行探索,但是由于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陷入內戰(zhàn),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我們基本顧不上搞現代化,經歷了一個從畏懼現代化到追求現代化,再到脫離現代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有了搞現代化的強烈愿望。1954年9月23日,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
經歷長期的思想探索,追尋現代化和謀求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內心深處最基礎、最根本、最深層、最重要、最持久的夢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并以此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族復興必須走現代化的道路,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為深刻的思想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能走與西方現代化相伴隨的資本主義道路,而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數十年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得出的根本結論。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內在地結合起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必須完成的偉大時代使命,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具有中國意義也具有世界意義的根本。對于這個問題的探索與實踐,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的革命史和建設史,作為一個核心的價值目標,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它使得馬克思主義在經歷了歐洲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國革命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目標直接指向了現代化,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周恩來提出,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任務,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客觀來說,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對于現代化的追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遭遇了帝國主義的封鎖,遇到了蘇聯修正主義的干擾,也曾經出現了一些思想失誤,對現代化存在誤解。但是這并沒有阻擋中華民族對現代化的追尋和通過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強烈愿望,反而使現代化意識變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fā)表后,引起全國范圍內一場哲學討論,回歸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實踐論、辯證法、真理觀和歷史觀,回歸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幫助人們更加科學地認識世界和更加合理地改變世界。由于從思想體系和方法論上解決了問題,就有了思想解放,現代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時代主題。中華民族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前所未有地被激發(fā)出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就。
就其進程而言,40多年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五個顯著特點:第一,現代化的地位越來越高,它不再是一個策略性和局部性問題,而是一個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的問題,成為中國的總體國家戰(zhàn)略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目標。第二,現代化的范圍越來越廣。中國的現代化以極大的努力融入世界現代化進程,成為全球生產體系的內在組成部分。第三,現代化的內容越來越多,從工業(yè)、農業(yè)、科技和國防現代化拓展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而拓展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教育、軍事、法治等所有領域,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四,現代化的層次越來越高,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制度體系、行為規(guī)范等,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獲得了廣泛發(fā)展。第五,現代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社會活力越來越大,發(fā)展動力越來越強,形成了一個加速發(fā)展進程。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從每一個個體到整個民族,都形成極為強烈的追尋發(fā)展的迫切愿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成為當代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精神氣質和實踐品格。思想解放帶來了人的解放、民族的解放,也釋放出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這種創(chuàng)造力隨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越來越強烈,我們在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在改變世界、改變自我過程中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