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 ? ? ? ?要]? 概念隱喻是一種源域到目標域的跨域映射,它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詞匯、篇章和文化三個層面探討教師如何利用概念隱喻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給出相應(yīng)的策略方法,以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guān)? ? 鍵? ?詞]? 概念隱喻;高職高專;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5-0180-02
一、引言
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還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類體驗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根植于語言、思維和文化中。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他們認為,“概念隱喻是一種跨域映射,我們思維和行動所依據(jù)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其本質(zhì)都是隱喻性的?!保?980,3)在其影響下,許多學者開始認識到隱喻的重要性。胡壯麟(2004)認為“對隱喻能力的掌握已成為第二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只注重詞匯的講解,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概念隱喻理論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和方法。Rivers(1997)提出了閱讀中的概念隱喻在教師、學生和篇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幫助學生理解篇章,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何玉靜(2008)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了隱喻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生詞、習語及復雜句子等進行深層次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國內(nèi)外對于概念隱喻理論運用到外語教學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詞匯和寫作教學,對于高職高專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結(ji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在詞匯、篇章和文化層面上探討教師如何利用概念隱喻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提出了詳細的策略、方法和建議。
二、概念隱喻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利用具體、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和描述陌生的、抽象的事物?!半[喻的本質(zhì)就是用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zāi)骋活愂挛铩!保?980,42)這樣的概念隱喻理論不同于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它是一種“從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標域(target domain)的跨領(lǐng)域映射(a cross domain)。”
概念隱喻具有三個主要特點: 普遍性、系統(tǒng)性和一致性。 當詞匯走出自己的范疇和應(yīng)用到新的語境,那么它就是一個隱喻,隱喻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Lakoff 和Johnson(1980,7)認為,概念隱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具有系統(tǒng)性,也就是說每個隱喻本身就具有系統(tǒng)性,都是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系統(tǒng)對應(yīng),它們不是任意的,而是彼此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隱喻與文化息息相關(guān),具有文化一致性。
三、概念隱喻視角下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詞匯培養(yǎng)策略
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相對比較薄弱,在英語閱讀中,他們遇到的最基本問題就是單詞問題。大部分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單調(diào)且枯燥,不但耗費時間,而且很快就會忘記。概念隱喻理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1.引導學生總結(jié)閱讀中詞匯的隱喻意義。Lakoff & Johnson(1980)提出隱喻是可教授和習得的,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yīng)該多向?qū)W生介紹概念隱喻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機制,使學生認識到人們習慣通過熟悉、具體的概念去認識和表達陌生、抽象的概念。教師還可以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分析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相似性,去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對比和總結(jié)。如在概念隱喻LOVE IS A JOURNEY中, “旅途”被看作“愛情”可以用不同的隱喻表達來描述,如:It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 Weve gotten off the track. This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一些描述旅途的詞匯用來談?wù)搻矍椋?gòu)成了一個連貫的概念系統(tǒng)。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習得的詞語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以概念隱喻為核心的詞匯網(wǎng)絡(luò),它容易理解而且不易忘記。
2.重視系統(tǒng)地講解基本范疇詞匯。認知語言學家指出,最先被幼兒習得的詞語就是基本范疇詞,它是人們?nèi)粘=浑H的基礎(chǔ),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重視基本范疇詞的講解。以“hand”一詞為例,He put his hand into his pocket and pulled out money. Can you give me a hand with these boxes?The President has accused these people of having a hand in the killing. 雖然hand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但基本內(nèi)涵還是“手”,引申義是“搭把手”“插手”等,這些都是隱喻作用下的核心意義的外延意義。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yīng)該運用隱喻概念重點講解這些基本范疇詞,力求把這些詞語的核心和外延意義講透徹,讓這些詞匯能夠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l(fā)end a hand”“have a nose for”“close to the bone”這樣的英語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