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萱
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江南地區(qū)繪畫名家輩出、流派紛呈,而京城作為首善之區(qū),吸引各地的文人學者、商賈士民前來尋機游歷,其中自然包括諸多的江浙名士、畫家、詩人等。由京師文人士大夫和各地學者詩人畫家組成的“士人群體”經常組織各類雅集藝事,這些文化活動多由某一位地位卓越、學養(yǎng)深厚、禮賢下士的京師名士主持,他們的身份或是名仕官紳,或為學術領袖,其書齋雅閣便成為聚會的場所,這些“雅集”各自獨立卻又相互影響,比較著名的有翁方綱的“蘇米齋”和法式善的“詩龕”等。紙墨丹青在這些京師名士的雅集藝事中不僅是“琴棋書畫、吟風弄月”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借由繪畫和唱酬來宣揚名士功績、學養(yǎng)和雅好。名士對畫家予以幫助,是為“贊助人”,畫家按照“贊助人”的要求完成創(chuàng)作,影響繪畫創(chuàng)作的主題、風格,借此展示技法和能力,畫家和作品也得到廣泛關注。這種乾嘉時期京師士大夫和江南畫家形成的“士人群體”,對當時繪畫創(chuàng)作、品評、流傳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顧鶴慶(1766 ~?), 字子馀, 號弢庵, 江蘇鎮(zhèn)江府丹徒縣(今江蘇鎮(zhèn)江)人,“京江畫派”著名代表人物。其父為乾隆庚午舉人,早年受舅父周曾培、周序培的影響,由于家庭的淵源,顧鶴慶很小就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他的詩詞繪畫均有很高造詣,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畫史有載,顧鶴慶“性瀟灑、好飲”,在家鄉(xiāng)鎮(zhèn)江時,常年與張崟、潘思牧、鮑文逵、王豫等人交游,詩列“京江七子之目”;入京后,與法式善、吳錫麟、趙懷玉、張問陶、翁方綱等文人士大夫來往,法式善對顧鶴慶非常贊賞和推崇,顧得以成名,曾館于裕親王、恭親王府邸,遍觀宋元名作,畫藝大進。顧鶴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以“師法自然,自以為法”為宗旨,多寫鎮(zhèn)江實景山水,筆墨清勁秀麗,用色淡雅明凈,意境曠達悠遠,頗具宋元意境。其與張崟、潘恭壽、周鎬等丹徒畫家共同成就了清代中晚期著名“京江畫派”繪畫的高峰。顧鶴慶與張崟在“京江畫派”中最為出色,張崟以畫松著名被稱為“張松”,而顧鶴慶尤擅畫柳,被稱為“顧柳”,兩人當時被稱為“張松顧柳”,為莫逆之交。法式善曾言“朱門賣畫顧秋柳”,顧鶴慶也在詩詞中有云“先生極賞予畫柳”,都士有‘顧柳之稱,可見“顧柳”在京師的成名,與法式善的推舉、引薦有很大關系,顧鶴慶也對此頗為感激。
本卷《懷麓堂圖》款署“懷麓堂圖。嘉慶丙辰六月六日,時帆大司成大人命寫圖一卷,未知相似否,即呈誨政。丹徒顧鶴慶?!睘榧螒c元年(1796) 顧鶴慶創(chuàng)作繪制的,上款人“時帆大司成大人”正是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法式善,而“懷麓堂”則是法式善最為推崇的明代重臣、詩人李東陽的書齋名。
法式善(1753~1813),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梧門、詩庵等,蒙古族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國子監(jiān)祭酒,官至侍講學士,《清史列傳》稱其“凡官撰之書,無不編?!?。法式善長居京城,精于史學,尤長文學,喜好書畫,為乾嘉時期著名學者、詩壇領袖,法式善與同時期諸多文人學士交往深厚,定期組織詩龕雅集與西涯雅集,對多位畫家予以延譽扶持,如羅聘、顧鶴慶等,他曾在詩中云“一時畫手爭相識,我詩能為畫出力”,“經我品題身價重,旁人空羨束修羊(顧子工畫,婁子工詩,皆困于長安,余為延舉,二子得以成名)”。法式善明代名臣、詩人李東陽(1447 ~ 1516)非常尊崇,嘉慶年間,法式善為重刊的李東陽《懷麓堂集》作年譜,考察李東陽所葬之地,譴人為其碑記,有史料記載,法式善曾大力考證李東陽故宅“西涯”所在地“蓋廣福觀之南,響閘之西,月橋之北,海潮寺之東,地名煤廠,文正故第當在是”。法式善入仕后前后兩處居所均在“西涯”的范圍內,每年六月九日李東陽誕辰,法式善都會招友至“西涯”雅集,作詩征畫,以示紀念。明代著名畫家沈周曾為李東陽作《移竹圖》、文征明繪《西涯圖》,真跡均有翁方綱收藏,法式善對之愛不釋手,專門找人摹繪。
顧鶴慶《懷麓堂圖》作于“六月六日”恰為李東陽誕生日(六月九日) 的前夕,應為懷李東陽而作。根據(jù)內容和題名,可知畫卷描繪的正是“西涯勝景”中李東陽居所,根據(jù)法式善的考據(jù),“西涯”應在現(xiàn)今什剎海一帶,李東陽曾做《西涯雜詠十二首》,由此“銀錠觀山、響閘煙云、柳堤春曉、譙樓更鼓、西涯晚景、景山松雪、白塔晴云和湖心賞月”稱為西涯八景,描述的是舊時什剎海周邊地區(qū)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本幅畫卷為法式善命題所做,顧鶴慶應是取“西涯”實景入圖,遠山近水、水榭亭臺、樹蔭坡石、白塔石橋,和“西涯八景”所述“銀錠觀山”“湖心賞月”頗為相似,畫卷正中的書屋庭院應為“懷麓堂”,其構圖畫法與顧鶴慶為法式善所作《詩庵圖》風格接近。
此作秉承“京江畫派”一貫“吾潤畫家,家自為法”的宗旨,以“西涯勝景”的真景實境為描繪對象,氣象雄偉,落筆濃重。畫卷開端的白塔應為寺院所在,曲折小徑,過平板小橋,達莊園,后接溪橋 , 遠山蒼翠,環(huán)水相繞,翠綠成蔭,高閣遠眺。高宅之內有閑庭活水,花香翠蓋,凝碧芭蕉,屋蓋亭亭,一脈仕宦之家,高士雅居氣象。是卷用筆宗法“吳門畫派”沈周、文徵明;其長線皴法學沈周而不剛硬,變化豐富而質感分明,林木雜樹畫法擬文徵明而嚴整秀密,有宋元法度,又有寫生筆調。清新文雅又落墨濃重,兼具陰柔、陽剛之美,畫面既秀雅又富有情思,為顧鶴慶難得之佳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