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大鵬與晉祠

2021-09-23 05:34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點校晉祠大鵬

行 龍

一、斯祠斯人

晉祠位居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50 里之懸甕山麓,《山海經(jīng)》:“懸甕之山,晉水出焉”,此之謂也。“三晉之勝,莫踰于晉祠”。晉祠不僅以其歷史悠久而聞名于世,且以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處名勝而為人往返樂道。

晉祠最初為周武王之子唐叔姬虞的祠宇,唐叔虞是晉國的首任諸侯,《史記·晉世家》中有名的“剪桐封弟”故事,講的就是周成王封姬虞到唐國做首任諸侯的事。姬虞的兒子即位后,將國號改唐為晉,唐叔虞祠亦名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見諸文字最早的記載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酈道元謂晉祠“于晉川之中最為勝處”,可見此時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北齊以晉陽為別都,高歡、高洋父子又崇信佛教,在廣建晉陽宮、大明殿、十二院及天龍、開化、童子、崇信諸祠院的同時,在晉祠也“大起樓觀,穿筑池塘”,祠內(nèi)讀書臺、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軒、難老泉亭、善利泉亭次第興建,故而“自洋以下,皆游集焉”,足見當日之非凡盛況。①《晉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統(tǒng)個案研究》,參見行龍《走向田野與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第113-115頁。

隋唐時期,晉祠更加興盛。隋開皇年間,在晉祠興建浮屠院及雄偉壯麗的八角七級磚砌舍利塔。隋末,李淵父子禱于晉祠,起兵滅隋,晉祠成為李唐王朝的發(fā)祥地。唐太宗李世民后來重返晉祠,親手撰書《晉祠之銘并序》,感恩之情溢于碑碣。

宋太宗滅北漢后,重新修建晉祠。仁宗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新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以此供奉唐叔虞母親邑姜(圖一)。金、元、明、清各代,以圣母殿為中軸,獻殿、牌坊、鐘鼓樓、水鏡臺、水母樓、臺駘廟、昊天神祠、文昌宮、樂臺次第興建,晉祠建筑的總體布局趨于完善。

圖一 晉祠博物館圣母殿

雖說晉祠最初為奉祀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的祠宇,然歲月可以改變舊貌,或許是看好此處的山水勝景,儒、釋、道三教及民間各路“神靈”紛紛云集晉祠。自周初以迄明清,關(guān)圣帝、玉皇大帝、三官大帝、東岳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太陽神、土地神、山神、苗裔神、財神、五道神、至圣孔子、亞圣孟子、老子、公輸子、釋迦牟尼、彌陀佛、華嚴佛、倉王、藥王、呂洞賓等均匯聚此名勝佳境,此種現(xiàn)象實屬罕見。

言以足志而文以足言,言之無文則行之不遠。晉祠名勝古跡招引來無數(shù)達官文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唐代之李白、白居易、王昌齡,宋代之司馬光、王廷筠、范仲淹、歐陽修,金代之元好問,元代之小倉月,明代之于謙、薛瑄、王瑄、喬宇、屈大均,清代之傅山、朱彝尊、殷嶧等均以晉祠勝景而寫跡,作文題詠不勝枚舉。

值得一提的是,退仕歸里的在籍士紳名流,或獨立創(chuàng)修地方志書,或積極參與修繕晉祠工程,也都留下了諸多有關(guān)晉祠的文字,詩詞、楹聯(lián)、匾額不一而足。明代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的晉祠鎮(zhèn)舉人高汝行,退仕后以六年時間獨立創(chuàng)修第一部《太原縣志》;又倡議督工重修晉祠唐叔虞祠,難老、善利兩泉亭;重建讀書臺、望川亭;創(chuàng)建臺駘廟和水母樓,“晉祠由是更成巨觀”。①《高副憲汝行傳》,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19-422頁。高氏即有《修唐叔虞祠》《登望川亭》等詩。另一位晉祠鎮(zhèn)進士、纂修《大清一統(tǒng)志》并官至臺灣學政的楊二酉,退仕后對晉祠古跡的修復(fù)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先后參與了文昌宮、七賢祠、同樂亭、貞觀寶翰亭等工程的重修和擴建。景清門、文昌宮、三臺閣、待風軒、玉皇閣、奉圣寺、水鏡臺、朝陽洞、水母樓、苗裔堂等處的楹聯(lián)匾額,都留下了楊二酉的墨寶。尤可注意的是,楊二酉以“晉祠名勝甲三晉,而景無傳焉,憾事也!”特作“晉祠全景詩十六首”,其內(nèi)八景為“望川晴曉”、“仙閣梯云”、“石洞茶煙”、“蓮池映月”、“古柏齊年”、“勝贏四照”、“難老泉聲”、“雙橋掛雪”;外八景為“懸甕晴嵐”、“文峰鼎峙”、“寶塔披霞”、“谷口雙堤”、“山城煙碟”、“四水清疇”、“大寺荷風”、“桃園春雨”。①(清)員佩蘭修,楊國泰纂:《太原縣志》卷14《藝文》3,道光六年刻本。步其后塵再作“晉祠內(nèi)外八景詩十六首”的晉祠鎮(zhèn)索村趙謙德稱楊二酉十六首:“俱見匠心,有鬼斧神工之妙”。

無獨有偶。除明清時期晉祠鎮(zhèn)退仕居籍的名流外,與晉祠“一箭之遙”的赤橋村,清末民初也有一位熱心公益者。他獨立纂修第一部《晉祠志》、不懼誣陷挺身主持修祠、同時撰有“晉祠全景詩十六首”及楹聯(lián)多處——其中最為近來傳誦的就是那副同樂亭的楹聯(lián):“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同人共樂千秋節(jié),樂不可無樂不可極樂事還同萬眾心?!雹凇堕郝?lián)》,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61頁。此人就是赤橋村的清末舉人劉大鵬。

劉大鵬,1857年生于山西省太原縣赤橋村,逝于1942年,終年86歲。

赤橋村西南與晉祠接壤,兩地僅“一箭之遙”。晉祠為三晉名勝,不僅有四季悅目的各處山水勝景,且有日月不斷的各種迎神賽社。劉大鵬“髫齡之時,敬隨家大人入祠游覽”,年長也效法家中大人,不時帶子攜孫到晉祠觀賞,直到離世的前十天仍到晉祠賽會。在劉大鵬的心中,赤橋是他的家園,晉祠也是他的家園,甚至是更為重要的精神家園。

據(jù)劉大鵬自述,明末時劉氏八世祖已在赤橋定居,數(shù)代耕讀為業(yè)。父親劉明(1842—1908),年少讀書并習武,應(yīng)考武科不中,僅為武童。成年后經(jīng)商奔走四方,1884年在太谷縣里滿莊開設(shè)“萬義和”木材店。此時,三十七歲的秀才劉大鵬自省城太原的崇修書院就學肄業(yè),踏上了科考之路。

劉大鵬“七歲始能言,仍哺母乳,九歲從師讀書,十九歲娶妻,二十一歲應(yīng)童試,二十二歲入泮采芹,二十六歲肄業(yè)于崇修書院凡十年”。③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8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七歲的孩子仍哺母乳,才開始學說話,是否應(yīng)了民間那句“貴人語遲”的說法?果然,從師“望之儼然”的本村塾師劉麗中,劉大鵬寒暑往來,備讀經(jīng)史著書,直到晚年“四書五經(jīng)留于胸中不至全失”。劉麗中授徒躬行實踐,而不“沾沾于舉子業(yè)”,“凡從而受業(yè)之人,必勖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諸大端”,初來受業(yè)之徒,首先誦讀的是《孝經(jīng)》《朱子》《小學》,繼而授《近思錄》《性理精義》《理學宗傳》,也就是力戒浮華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④《劉師竹先生傳》,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80-481頁;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1918年十二月初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這對日后劉大鵬的立身行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師從劉麗中十年,19 歲娶妻,越年首次應(yīng)考童試,第二年即入泮采芹考取秀才,這時他已22歲。時當山西百年不遇的“丁戊奇荒”甫定,百業(yè)蕭條,然父親劉明的小生意尚可維持家計,不久又在太谷縣的里滿莊開辦了一個木店,身為武童的父親決計讓秀才兒子繼續(xù)科考。太原縣桐封書院三兩年后,劉大鵬來到省城的崇修書院肄業(yè)。在此十年,劉大鵬仍以“德行之修為重,科名之得為輕”⑤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西省圖書館藏。,平日里最愛研讀的是經(jīng)史諸書,又好看理學諸書。他看不起徒事辭章,而于義理之學全不講求,一味博取功名的“當今之士”,對科舉應(yīng)考必需的時文制藝并不以為重?!皩懽肿疃獭背蔀樗蘸罂瓶悸飞系囊粋€痛點,也是他一生的遺憾。自1879年到1891年13年時間,劉大鵬先后參加了七次考舉人的鄉(xiāng)試,七次應(yīng)考而“七科不中”?!爸信e一事,若登天然”,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

光緒十八年(1892),劉大鵬結(jié)束了書院生活,來到離家僅有七八里的王郭村設(shè)帳授徒,當起了一名私塾先生。也就是在此時,他開始了每日一記的《退想齋日記》,或有“退一步想即為快樂之境”的寓意。其實,教書實為不得已而為之,除了張口就來的“家有三擔糧,不作童子王”之類的抱怨外,日記中不時會出現(xiàn)其既不能博取功名而消磨志氣,又不能事親盡孝而擺脫此路的抑郁之情,他的志趣仍在科考中舉。事有意外之喜,1894年,長子劉玠春闈府試通過取得府學生員,參加秋闈的劉大鵬在“七科不中”久困場屋的失望中一舉成名,奮志青云的科舉夢再一次點燃。

1895年,劉大鵬第一次公車北上,參加京師舉行的考進士會試,落第歸來,他又重操舊業(yè),來到太谷縣南席村武氏家塾作塾師。1898年再次公車北上再次落第。兩次進京會試,正值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兩大事件,與多數(shù)會試士子一樣,劉大鵬雖未鼎立潮頭,然耳聞目睹卻感同身受。國家變法以圖富強,變通科舉,改時文為策論已然成為潮流。父親大人年已74歲,母親亦年近70,他遂有辭去南席教館,“歸里設(shè)館授徒”之舉動,只是此舉尚未得到父母認可。風云突起,世紀之交的義和團運動給朝野上下帶來巨大震動,劉大鵬的心理也發(fā)生了一個轉(zhuǎn)變:“迨庚子遭亂以后,時局大變,爭勝之心始泯,而記盛之念遂興?!雹佟秳⒋簌i自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頁。這個“記盛之念”就是纂修《晉祠志》。

二、纂修《晉祠志》

劉大鵬一生著述宏富,除持續(xù)52年皇皇203冊的《退想齋日記》外,計有著述27種200余卷。劉氏所有著述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文集、詩集、家譜、年譜、家訓、公車日記等涉及個人和家庭的著述,另一類是“系于鄉(xiāng)邦文獻”的有關(guān)晉祠、晉水、西山九峪等“有功桑梓者”。②《劉友鳳先生碑銘》,見劉大鵬著,喬志強標注:《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13-615頁。

晉祠歷史悠久,而志書記載卻寥寥無幾略而不詳。乾隆年間雖有王崇本《晉祠志》一書,竟未付梓,不得以傳。③《劉大鵬自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頁。劉大鵬所著《晉祠志》彌補了這一千年之憾。《晉祠志》計四十二卷,分為十五門類:祠宇、亭榭、山水、古跡、宸翰、祭賽、金石、鄉(xiāng)校、流寓、人物、植物、文藝、河例、故事、雜編,文前有圖有說,字數(shù)在百萬左右,成書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此時劉大鵬正在太谷南席村武佑卿家塾做私塾先生。

時人及后人對《晉祠志》多有好評:時在太谷東陽鎮(zhèn)做私塾先生,與劉大鵬過從甚密的趙峰為序講到,“吾友劉君友鳳”,“計其名勝無逾晉祠,所有碑碣,多數(shù)殘缺,深恐久而難稽。故于舌耕之暇,逐一記其原委,以期有美畢具,無奇不收。凡五閱寒暑,而其書乃成”?!捌埛遣糯笮募?,詎能成此巨制乎?”④《趙峰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頁。另一位劉大鵬的同年,也在東陽鎮(zhèn)做私塾先生的李成瀛說;“觀其所志各門,皆原原本本,無少掛漏”,“斷非枵腹之儒所敢率爾操觚者也。”①《李成瀛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頁。時在榆次東里做私塾先生的喬沐青作序謂,劉大鵬作此書有“八難”,其中最后一難是“舌耕為業(yè),終年矻矻,暇日無多,課徒之余,乃得操觚”。“有此八難,而竟得編輯成書,足見其心志之堅,身手之瘁,做事之有恒也。”②《喬沐青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頁。

1979年完成整理點?!稌x祠志》的慕湘③慕湘(1916—1988),山東蓬萊人??谷諔?zhàn)爭期間任犧盟會太原縣特派員,戰(zhàn)地動員總會第二支隊政治主任,在太原西山抗日。1964年晉升少將。著有長篇小說《晉陽秋》《滿山紅》《汾水寒》《自由花》等。先生寫道:“其時讀書為求仕進,退居林下也多是詩酒自娛,消遣歲月。而劉大鵬能自甘淡泊,累月窮年,跋山涉水,遍搜廣求,在古跡淹沒、文獻零散的情況下,僅憑從個人奔波,于重重困難中成此洋洋巨著,誠屬難能可貴”。④《慕湘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頁。

《晉祠志》的最終完成,實乃劉氏祖孫三代的一段佳話。其時,劉大鵬的父親劉明已年踰八十,精力就衰,劉大鵬侍側(cè)之際,常常請其閱覽一二,又不敢煩勞過甚,“惟借此博堂上之歡而已。”光緒三十二年(1906)臘八,82歲的劉明為《晉祠志》作一短序謂:“最愜余意者,首則鄉(xiāng)校三卷、次則河例十卷,蓋鄉(xiāng)校關(guān)乎教育之大,河例系乎國計民生”。⑤《劉明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頁。書稿既成,劉大鵬的長子劉玠、次子劉瑄校對,三子劉珦、四子劉琎抄錄,終于1906年臘月初一竣工。⑥《劉大鵬自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頁。其時劉大鵬已50歲。

劉大鵬自述其著《晉祠志》的緣起謂:“迨庚子遭亂以后,時局大變,爭勝之心始泯,而記勝之念遂興。乃于壬寅孟秋望日著筆,仍名之曰《晉祠志》”。⑦《劉大鵬自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頁。這話是說經(jīng)過兩次公車北上的失利,尤其是1900年義和團事件后,清政府實行新政,下詔天下一切書院皆改為學堂,科舉制度開始走向沒落,自己已無意科考“爭勝”,而有意纂修《晉祠志》以“記勝”,遂于1902年七月十五日起筆纂修。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劉大鵬在此日的日記中寫道:“今日中元節(jié),人皆恭詣祖塋祭祀拜掃,以伸追源報本之心,余在他鄉(xiāng)設(shè)帳授徒”⑧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山西省圖書館藏。。授徒之余,心力即在纂修《晉祠志》。

《晉祠志》的纂修確實是劉大鵬在南席設(shè)帳授徒之暇開始的,期間不僅有往返抄錄碑碣、搜書查照資料、體例“易之又易”之諸多難題,而且經(jīng)歷了母親病逝、妻子多病、長子兩次赴卞會試、次子鄉(xiāng)試等諸多家事。尤其是1903年二月他和長子劉玠同去河南開封會試,三場考完剛剛出場,便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一路上心神不定焦灼萬分,到家后母親已壽終正寢!母親的去世,使得劉大鵬悲傷不已,他從未間斷的日記停寫20 天,烏黑的頭發(fā)一時半白。我們可以想象劉大鵬在纂修過程中的艱辛與煎熬。

劉大鵬第一次提到《晉祠志》的纂修是在1903年的六月十九日,《退想齋日記》載:

日來在家,無可消夏。每日詣晉祠尋覓碑石,抄錄詩文楹聯(lián),以寫我憂。晉祠名勝地,游客歌詠甚多,付諸貞珉者眾,閱十余日尚未抄錄完竣,可謂碑碣林立矣。⑨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晉祠確實碑碣林立,以一人之力抄錄十余日定難完成,每當寒暑私塾放假歸家,劉大鵬最要緊的事便是外出抄碑。1904年大年正月初二,他舍棄了往年帶兒孫外出拜年的慣習,早餐吃完餃子便獨自一人到晉祠“尋碑抄錄”。①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年正月初二日,山西省圖書館藏。臘月年關(guān),南席授徒歸來,十六日到東院村抄錄晉祠總河用水南界碑。②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山西省圖書館藏。1906年正月十六,晉祠一帶元宵節(jié)正紅火熱鬧之際,他卻帶著次子劉瑄到晉祠奉圣寺抄錄明萬歷年間和清嘉慶年間的碑文。③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六日,山西省圖書館藏。直到二月初東家來車到南席教館,這個春節(jié)他都在獨自一人或帶劉瑄四處尋碑抄碑。四月二十七日,劉大鵬因到清源助喪折回家來,他甚至帶著長子劉玠的弟子四五人到晉祠抄錄碑文。④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山西省圖書館藏。《晉祠志》收錄碑碣上自北齊,下迄清亡,劉大鵬“竭力搜括,務(wù)期不遺”⑤《喬沐青序》,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頁。,均非虛語。

劉大鵬于“舌耕之暇”纂修《晉祠志》亦非虛語。1906年十一月初,《晉祠志》動筆已兩年有余,經(jīng)過體例“易之又易”的困擾,“草稿初成大半”,他開始謀劃“系乎國計民生”之“河例”部分的纂修:

今日從河例起首,而有未詳者尚多,必待旋家廣搜博采,擬立六卷,此外尚有金石、藝文、人物、流寓四門未之及焉,此條一手經(jīng)營,且于課徒之暇撰之,所以夙寐興夜,手不停揮,撰述之事良非易焉。⑥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時令進入臘月,眼見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劉大鵬對撰述之不易仍多感慨:

晉祠一志自壬寅歲中元節(jié)動筆,迄今二載有余,雖云草創(chuàng),尚未告成,則成一書可謂難矣。

今冬在館,十分忙迫,晝則課徒,夜則撰志,每日三鼓就寢,五更即起,一日無少暇也。⑦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初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凡著述一事,殊非易易,初以為是,旋又以為非,經(jīng)年累月而不可定,以由未詳根底之故也。⑧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廿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1906年臘月初一日,劉大鵬在南席館中寫罷《晉祠志序》,近百萬言的《晉祠志》告成。接著,他又“不辭勞苦”地著手《晉水志》的編纂。次年五月二十日日記云:

余因晉水之利,考察四五年,迄今尚未得詳細,暇則赴資晉水之村莊為之采訪,不辭勞苦,不言煩瀆,欲將晉水全河事務(wù)匯為一志也。

1907年八月《晉水志》完稿。中秋節(jié)清晨,劉大鵬在赤橋家中“退想齋”寫就《晉水志序》。依其所述,此志乃承父命。父親劉明以為:“《晉祠志》有河例博采廣搜,雖云詳備,然只言河例而未嘗以晉水標名,則不足報晉水之德,大有負于晉水矣,爾曷不專志晉水,獨編一書乎?”由此,劉大鵬遵命將《晉祠志》中河例一門,重行考訂,成《晉水志》十三卷。書既成,劉大鵬舊事重演,“命玠、瑄、珦、琎等兒敬謹譽錄”,進呈父親大人鑒定。⑨《劉大鵬自序》,見劉大鵬《晉水志》(稿本),赤橋村溫杰先生早年提供,謹以致謝。劉明對《晉水志》的編修非常滿意,他欣然為序,稱“觀其事實之詳,本末之劾,水例水程了如指掌,庶足使往者有傳,來者有征,為晉水增光設(shè)色焉”。⑩《劉明序》,見劉大鵬《晉水志》(稿本),赤橋村溫杰先生提供。

民國初年,劉大鵬對《晉祠志》又進行了一次刪繁就簡的整理。

1908年冬十月,其父劉明去世,十一月其第二任妻子武氏病逝,劉大鵬辭去南席教館回到家鄉(xiāng)赤橋。接下來他由太原縣推舉為省諮議局議員駐會兩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劉大鵬曾被推為太原縣議會議長,主持或參與了縣財政、教育等地方事務(wù),但他仍以“大清之人”自居,對諸事興致不高,甚或抱怨憤懣不斷,卻對修志修祠傾注心血樂此不疲。

1915年底開始,劉大鵬再次披閱、刪改、謄錄《晉祠志》。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他每天謄寫數(shù)千字,“日日做之”①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6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1916年臘月,經(jīng)劉大鵬第二次親手整理,《晉祠志》定稿:

整理《晉祠志》,自秋七月起,至本月初至,凡五月而畢。原為十有五門四十二卷,重行整理,減去三門,留十二門,其卷亦大減,只留十有六卷,刪繁就簡,意在刷印,價廉而工省也。予本貧窮,無力刷印,擬醵金以刷,未知能否辦到。②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6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四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將原來的十五門四十二卷減為十二門十六卷,這已是《晉祠志》的簡本,其“意在刷印”。次年閏二月二十六日,他還真的抱著簡本《晉祠志》到省城印書處商討刷印。然而,印書處估價鉛印100部,即需“約二百吊小洋,恐力不支”,③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7年農(nóng)歷閏二月二十六日,山西省圖書館藏。事遂作罷。

如此這般,《晉祠志》長期束之高閣。民國年間,雖有如黃國樑旅長、太原縣長、晉祠區(qū)長,甚至燕京大學教師和日本文人等少數(shù)人士借閱《晉祠志》若干卷,但80年間《晉祠志》終未付梓印行。直到1986年經(jīng)慕湘先生點校,山西人民出版社印行此書,《晉祠志》才得以重見天日。慕湘先生點校既畢,“惜劉大鵬生非其時,空有等身著作,名不出鄉(xiāng)里”④《慕湘后記》,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82頁。,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重修晉祠

晉祠自北齊“大起樓觀”以迄清亡,歷時千數(shù)百年,或廢或興,屢頹屢修,改建補修不可勝數(shù)。張友椿先生在其《晉祠雜談》中考證第16 次修繕晉祠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⑤張友椿:《晉祠雜談》,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第211-212頁。第17次是在民國初年。

民初修繕晉祠,主其事者是劉大鵬。其時,劉大鵬已經(jīng)辭去南席教館之職,回到赤橋家中,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賦閑于家,無心問世,視公益無冷意,盡義務(wù)有熱忱,因于重修晉祠經(jīng)理中占其一席焉,顧充當經(jīng)理”。⑥《重修晉祠雜記》序言,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95頁。其實,此次修繕經(jīng)過兩個階段,劉大鵬在第一階段“占其一席”,在第二階段則為主持人。

第一階段的修繕最初由晉祠主持僧本祥提出。晉祠自道光年間補修后,直到光緒年間未有大修,六七十年風雨剝蝕“祠宇半圮,而獻殿尤甚”,主持僧本祥曾多次邀請晉祠鎮(zhèn)董事倡議修葺,終未有效。辛亥以后,本祥又請舉人劉大鵬提倡修祠,劉大鵬以為此系大事,必須由晉祠鎮(zhèn)人提倡主持,身為赤橋人士,感到無能為力。本祥又以“晉祠、赤橋雖系兩村,而址基相接,何啻一鄉(xiāng)?畛域之分,似乎不必”相勸,劉大鵬遂應(yīng)允并“首為提倡并訂延請鎮(zhèn)人之辦法”。①《重修晉祠雜記》卷第1,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97頁。

1914年大年剛過,農(nóng)歷二月初八日,本祥住持即設(shè)宴于待鳳軒,邀請晉祠鎮(zhèn)眾人商議修葺之事,而鎮(zhèn)人到場者寥寥,未有定論。當月十二日,本祥又邀請晉祠鎮(zhèn)人及劉大鵬與會,議定召集四河渠甲募化布施。然而,四河渠甲人等對此并不積極,交涉之間,本祥住持于當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一日圓寂辭世,再過一月,修葺之事仍無人提議。在此無人問津的情勢下,劉大鵬前去面見晉祠鎮(zhèn)人,他懇切地說道:“提倡之事,今閱兩月,本祥既歿,吾等竟置不問,難免人譏,曾是堂堂紳士,反莫若一廟祝。僧在提倡,僧逝停止,諸君名譽未免有傷”,②《重修晉祠雜記》卷第1,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97頁。眾人“不得已重行會議”,該年五月初三日議定以六百緡先修獻殿,商民、磨碾、四河各募若干,又因北河古城營反對而擱置。六月,四河渠甲按畝起錢,募化布施恐難再起,1914年初次提倡修祠之事作罷,可謂半途而廢出師不利。

1915年初春,劉大鵬又與本祥徒弟覺保、覺慈舊事重提,二僧日日敦促,始定當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二日開辦。經(jīng)理人除上年提倡之八人外再加十人共十八人,其中晉祠三堡十四人,另有商界人士賈某、晉祠南門外孟某、紙房村崔某、赤橋村劉大鵬。劉大鵬提議以朝陽洞為地址設(shè)立工程局,請本縣知事為工程局監(jiān)督,眾經(jīng)理均表贊同,時任知事李桐軒亦“慨然俞允”。劉大鵬又擬出工程局章程五章十四條送到縣署,請予公布。經(jīng)李桐軒知事批示,章程一掛工程局門、一掛街市,定于三月初四正式開工。

修祠工程剛剛開工,問題很快暴露出來。先是覺保、覺慈二僧恐晉祠鎮(zhèn)人“自高身價,延請來祠,難若登天”,劉大鵬出主意“仍請效爾師設(shè)饌延請之法,可望有效”。二僧如法炮制,始得開辦。然而,十八經(jīng)理每天早午兩餐均由僧廚備飯,每日花費四千余錢,劉大鵬認為“日久費多,難免誹謗”,而主持其事的北堡公正張永壽和南堡保正牛玉鑑卻不以為意,張永壽甚至面對眾人揚言:“若不備飯,誰來辦事?飯若停止,我先不來”。這就是開工伊始的“借公餔啜”,現(xiàn)時語即“公款吃喝”。此事不了了之,劉大鵬以“止餐無效,又未能用法勸醒阻眾在局飲食”,自己“隨眾餔啜”而悔恨,又以“眾人惡予阻飯之意深矣”而悒悒不樂。

開工伊始的又一個丑聞是“經(jīng)理舞弊”。修祠的第一個工程是先修獻殿,此系五臺縣工匠王某“包修”,開辦之初,即有謠傳說中堡公正杜桓收受包工頭王某賄錢60 吊,南堡保正牛玉鑑建宅工程包給王某,“價減大半”。經(jīng)理人中在監(jiān)工之時均有耳聞,一時間“謠傳聒耳,遠邇皆知”。眾人對獻殿工程“嫌其惡劣”,不愿再使五臺王某包工,而牛玉鑑、杜桓、張永壽三人,即晉祠南、中、北三堡之主持人。又將勝瀛樓、圣母殿等工程仍舊包給王某人,由此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潮。

“借公餔啜”“經(jīng)理舞弊”的傳言猶如浪花一般漸次擴散,劉大鵬及眾經(jīng)理均有耳聞,四河之人都不愿多擔布施。不得已,又請擔任監(jiān)督的知事的李桐軒勸募,該年三月二十四日,李桐軒將四河渠甲人等招至縣署,揭穿“近日借公索費、飽其私囊”之事實,又專派委員徐裕孫到工程局勸募,寫定四河各布施若干。不幾日,縣城紳耆崔毓瑞等人又出面反對,并召集四河渠甲到縣城城隍廟會議,以為與其將布施交給這些“素失信用”之人任其揮霍,不如按照道光二十四年(1844)碑記“照碑修工”,不能承認上月知事出面所寫布施。工程局各經(jīng)理面對這種局面均“束手無策”,劉大鵬又出面到縣城與崔雪田等紳士磋商,再請徐裕孫“從中調(diào)處”,方才得以通融,而張永壽、牛玉鑑等卻以為不該通融,并進縣要求知事追究反對布施之人,李桐軒此次對張、?!拔醇兕伾?,痛斥一番,二人“氣沮而歸”。四月十四日,委員徐裕孫與劉大鵬及崔雪田等士紳“酌量重寫布施”,并將會仙橋、飛梁工程包出修建,此次風潮才得以平息。①《四河反對布施之風潮》,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08-1109頁。

接下來的一樁“琉璃瓦案”使得劉大鵬與牛玉鑑、張永壽等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晉祠獻殿前有鐘鼓二樓,重修獻殿工程尚未議定,牛、杜、張三人未與眾經(jīng)理商討,即招瓦匠到私宅暗行商定,再招經(jīng)理五六人在一商號議價,議定購琉璃瓦1,000,共100元小洋,先付定錢50元,交瓦之后再付50元。參與其事的五六人“雖知不合,亦莫敢阻”,但私下卻以此事不到工程局同眾會議,竟行私辦,必有舞弊情形等語告知劉大鵬。五月初,定期已到,需到省城招尋鋪保,工程局因此會議其事,眾經(jīng)理皆到會,而牛、杜、張三人不到。眾人推劉大鵬及胡某于農(nóng)歷五月初十日到省與鋪保照應(yīng),而鋪保只保五十元小洋,其余不保,只能退瓦不用。牛等三人得知又召集眾經(jīng)理會議,揚言“瓦用琉璃,勢在必行,劉某何人,竟敢阻止”?勒令眾經(jīng)理立刻畫諾,并派人給時在明仙峪處理窯務(wù)的劉大鵬送去知單,請其畫諾。劉大鵬對此置之不理,“三人因輿論不孚,亦不敢再言用琉璃瓦矣,其案遂息”。②《琉璃瓦案》,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15頁。很快,街市上四處傳言工程局有人欲將劉大鵬驅(qū)逐出局,劉大鵬對此非常痛心,農(nóng)歷五月二十三日后的幾天內(nèi),他連續(xù)奮筆寫就《致同人書》《覆古城營董事函》《報告同人函》《擬致監(jiān)督書》等函件,痛陳牛等“營私舞弊、狼狽相依,物議紛騰,傳播遠近。諸君皆隱忍不言,一人若輩肆行”之情形,“望我同人,勿畏若輩,壞己名聲”。③《致同人書》,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16頁。至于牛等以劉大鵬非晉祠人,不得喧賓奪主而煽惑同人之傳言,“鵬因此生告退之心”,但他絕不愿“遽行告退”!“必先報告監(jiān)督,通知寫就布施之商民暨在城紳耆、四河渠甲人等,俾知鵬告退之情形,然后再行報告與本局斷絕關(guān)系也”。④《報告同人函》,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17-1118頁。即使告退,劉大鵬也要告知眾人真相,他不能以此玷污自己的名聲。

雖然如此,劉大鵬對修祠一事的熱忱絲毫不減。1915年農(nóng)歷五月底,太原縣成立煤礦事務(wù)公所,劉大鵬自然是其中一員。六月初又成立選舉立法院議員調(diào)查會,劉大鵬又被推為調(diào)查會會長,⑤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5年農(nóng)歷六月初十日,山西省圖書館藏。身兼二職,甚為忙碌,但他對修祠一事仍然念茲在茲。

農(nóng)歷六月中旬,劉大鵬赴省城辦理調(diào)查局事件,修祠之事柳暗花明,轉(zhuǎn)入第二階段。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一日,劉大鵬一早啟行赴省辦理調(diào)查局事件,路遇大雨,日落時方才到省。⑥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5年農(nóng)歷六月初二十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來前,晉祠主持僧覺慈曾告眾經(jīng)理,月初,十二混成旅旅長黃國樑在晉祠駐宿三日,其人酷愛晉祠山水,目睹晉祠修繕工程而嘆其款少,“有募布施之想”,由此工程局眾人共議為旅長送去緣簿,懇求其代募布施。劉大鵬此次到省,即請省城的朋友探知黃旅長真意,結(jié)果確如覺慈所言,他便馬上致函工程局同人來省面見旅長。次日,覺慈先赴黃公館面見,隨后劉大鵬及楊在夏、杜桓、牛玉鑑四人謁見并呈上緣簿,“旅長應(yīng)允,并未推辭”,緣簿留下,眾人皆喜。二十八日,三人回晉祠工程局,劉大鵬赴榆次辦理調(diào)查局事。讓劉大鵬想不到的是,此次楊等三人往返四日,其車價、川資、旅費、請客共花費布施錢20余吊,“任其揮霍,并不愛惜”。①《經(jīng)理赴省祈黃旅長代募布施》,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20-1121頁。

此后的幾個月內(nèi),袁世凱恢復(fù)帝制緊鑼密鼓,劉大鵬身為調(diào)查員忙于調(diào)查會事宜,八月初又出任縣商會特別會董,九月中旬投票選舉為國民會議議員,兩次到省參加國民會議初選、復(fù)選,處理商會風潮,督修晉祠西路,“一身忙迫,無閑暇工夫”②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15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四日,山西省圖書館藏。。十一月十二日,在省城等待國民會議復(fù)選之際,劉大鵬于晚間謁見黃旅長,請領(lǐng)重修晉祠之布施,黃當即應(yīng)允先付三、四百元。次日他便與同人到山西官錢局領(lǐng)到閻錫山布施小洋200 元,黃國樑布施大洋150 元。又一日將此款隨車帶回,將請示李桐軒監(jiān)督存儲于晉祠鎮(zhèn)晉泉源錢局。③《領(lǐng)會布施》,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23-1124頁。

山西省最高長官閻錫山、黃國樑均已捐款修祠,按道理即可繼續(xù)修繕之事,但由于期間出現(xiàn)經(jīng)理營私、布施告罄、借貸商資佃付工資、賬目不得宣示等問題,監(jiān)督李桐軒認為此項布施原非尋??杀龋幻嬉獎⒋簌i密不宣示,一面堅持等待黃旅長到晉祠再行計劃。直到1916年初秋時節(jié),黃國樑帶兵來晉祠駐扎野操,此時李桐軒已辭任離職,七月十一日回省前一日,他召見劉大鵬及住持僧覺慈在圣母殿下,言其已知工程局之事,此次駐晉祠,牛等三人已來謁三、四次,均“辭而不見”。吩咐劉大鵬“至吾募捐之布施,可以另行辦理,不準與本處所募之布施混為一途。須劃分為二,即前番之經(jīng)理人亦不準其干預(yù),惟委托君一手經(jīng)理。吾好再行募化,陸續(xù)繳來,趕緊興工”。又當著覺慈的面講道:“十八經(jīng)理中唯君一人一秉大公,且能破除情面。其余良莠不齊,不堪委任。尚君以獨立難持,可請商會人員并本處公正紳耆協(xié)助?!雹堋饵S旅長委任修祠》,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38頁。劉大鵬從黃國樑這里得到了一柄尚方寶劍!

黃國樑,1904年與閻錫山、張瑜等20名山西武備學堂學生被選送到日本留學,1908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0年任山西新軍第八十五標標統(tǒng),閻錫山任第八十六標標統(tǒng),辛亥太原起義的兩個關(guān)鍵人物。1914年黃國樑任山西兵站總監(jiān)。黃國樑這樣一位山西辛亥功臣如此欣賞民國建立后仍以“大清之人”自居的前清舉人劉大鵬,實在也是看重了劉大鵬“一秉大公”的為人。

應(yīng)該說,第二階段的修繕較第一階段順利很多。既有省府尚方寶劍,縣署自不敢怠慢,在劉大鵬的推薦下,新任知事查基厚很快頒給楊倬等六人經(jīng)理委任狀,六人“慷慨任事,監(jiān)督工程”。八月初,修補鐘鼓樓、對越坊、石塘欄桿,挑浚魚沼、重修玉帶河等多項工程同時展開。劉大鵬對楊倬等六經(jīng)理“同心臂助”也很是滿意,認為其“辦理工程十分得利,毋庸鵬多費心力”。至于經(jīng)費一事,則“款儲錢店,隨用隨取。商會人員輪流管賬,分為五班,每班兩家,五日一班,周而復(fù)始,出入款項,一錙一銖,必有著落,勿涉含糊”。⑤《報告開工書》,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39頁。之后,黃國樑又將募集到的1,200元大洋陸續(xù)送來,工程進展頗為順利。1917年秋八月,由劉大鵬親手主持的第二階段工程全部完工,刊碑刻字,大功告成。

此次修繕,凡晉祠之大多數(shù)祠宇如圣母殿、水母樓、苗裔堂、呂祖閣、靈光殿、昊天神祠、獻殿、勝瀛樓、景清門、難老泉亭、善利泉亭、白鶴亭、水鏡臺、會仙橋、碧蘭橋、八角池、飛梁、唐叔虞祠、公輸之祠、對越坊、鐘鼓樓、蓮花臺、清華池塘、貞觀寶翰亭、掛雪橋等均行重修,煥然一新。其創(chuàng)建者又有石梯口洞、真趣亭及多處欄桿。此為北齊以來晉祠最大的一次修繕工程。

事情尚未完結(jié)再生一波。就在完工刊碑之際,牛玉鑑、張永壽、杜桓等或因碑石未勒其名,竟向商會驗看賬簿,勒索布施,商會不允,三人乃號召初次經(jīng)理多人無理取鬧,散布劉大鵬侵吞巨款之謠言,并由前次經(jīng)理十三人將劉大鵬控告到縣。劉大鵬此次憤怒之極,他致書新任知事請求核查,報告黃國樑說明此事,在《并州日報》連續(xù)三日登報聲明工竣,俾眾周知。又激憤地寫下《致牛、張、杜三人書》《討廟賊檄》《冬至日告晉祠文》《請官派員查賬書》《充修晉祠兩次經(jīng)理之十二誣》等詩文,抒發(fā)內(nèi)心之憤懣。第二次經(jīng)理修祠之楊倬等六人“不任其蹂躪”呈詞揭露牛玉鑑等人揮霍布施,借端侵漁,百計營謀,污蔑誣控之情事,要求縣長“開庭質(zhì)訊”。①《經(jīng)理修祠工程人等呈詞》,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77-1178頁。晉祠商會晉泉源等號亦呈詞聲明原委,并繕具清單,呈請縣長“開庭訊究”。②《晉祠商會等號呈詞》,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校《晉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78-1179頁。時任太原縣知事任麗田恐究出真情,推諉“匯案送省”,劉大鵬一面寫好申訴詞,一面上書山西督軍閻錫山派員清查經(jīng)費。③《呈請督軍委員清查經(jīng)費書》,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73-1174頁。劉大鵬所遞申訴詞留在省政府“久未發(fā)表”,此案亦不了了之。

其實,劉大鵬主持第二階段修祠工程可謂嘔心瀝血,純盡義務(wù),他在工程結(jié)束之際報告黃國樑的信中坦然地講道:“未有一錢之私弊,皆為切實之工程??梢詫μ斓兀梢再|(zhì)鬼神,且可以仰慰我公之苦心耳”。④《報告工程結(jié)束書》,見劉大鵬著,慕湘、呂文幸點?!稌x祠志》(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68頁。至于牛玉鑑等人的誣告,他是心中有底的,只是情難隱忍,不堪侮辱,所謂“雖被群小誣陷,抑亦無傷也”。1917年秋季工程告竣,劉大鵬揮毫賦詩曰:

秋光告去又天寒,二次工程始辦完,

賬簿收支都結(jié)束,大公無我寸心安。

幾經(jīng)挫折幾經(jīng)磨,才把祠工結(jié)束過,

款項針針都對線,其如群小妄攻何?

四、最后的牽掛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此時劉大鵬已年過八十。日軍侵占平津,進而進攻山西的消息從四面八方不斷傳到赤橋村,閻錫山下令省城一切人員全部搬移出城,散向各處避免日軍飛機轟炸。一時間,從省城搬到郊區(qū)晉水流域的各色人等找房賃舍,紛紛擾擾,人心惶惶。八月中旬,日本飛機轟炸太原城,僅距五十里的赤橋村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飛機在屋頂嗡嗡而過,村西的汽車路上,自太原城逃出來的男女老少一路向南,絡(luò)繹不絕,劉大鵬目睹,“未免生憐憫之心”⑤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7年農(nóng)歷七月十七日,山西省圖書館藏。。省城軍事吃緊,縣城也陷入混亂,人們紛紛圖謀出城避亂。劉大鵬十分擔心,他在縣城求簽占卦,求問日軍是否騷擾本縣,占卦即畢,即有飛機投擲炸彈,城中房屋全行震動,人人畏懼。①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7年農(nóng)歷九月廿九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戰(zhàn)事很快波及赤橋。潰兵四處亂竄,人們亂哄哄離家逃往西山,劉大鵬家被潰兵騷擾三次,全家大小十余口多到西山明仙峪避亂,家中只有他和早已瘋癲的次子劉瑄留守,家人鄰人都勸他入山避亂,他則以為“瑄病神經(jīng),心本茫昧,不曉世亂。我已年老,昏聵糊涂,自不畏死,亦惟聽天由命而已,又何嘗有希冀他念乎?”②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7年農(nóng)歷十月初四日、初十日、1938年十月初四日,山西省圖書館藏。一直拒絕入山。11月8日(十月初六),太原失陷。十二月初,劉大鵬到晉祠,已見祠內(nèi)有日軍運輸車馬數(shù)十輛在喂飲騾馬,③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7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晉祠三堡多處有日軍駐扎。日軍在晉祠一帶四處騷擾,不是到西山攻擊八路軍,就是到各村燒殺劫掠,奸淫婦女,晉祠南門外西南一高處野地有日軍專門殺人的地方,水鏡臺之東成了專門操練的場地,人們痛恨日軍之暴行,甚有童謠傳遍四處:“日本鬼子快快走,尚留娘子關(guān)一口。若仍在晉亂橫行,決定死在紅軍手”。④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8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劉大鵬以年老八十身處亂世而成亡國奴,但他并不甘心為亡國奴,他不僅惦念著散在西山和各處避亂的家人,也惦念著晉祠在日軍侵入后的情況。他經(jīng)常會到晉祠三堡友人家中或到晉祠汽車站打探消息,只要晉祠大門不關(guān),他都會進去看視瀏覽,或向住持僧人詢問有關(guān)情況。1938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二下午他到晉祠,見有兩顆柳樹被伐,遂上朝陽洞向祠僧詢問,得知晉祠村公所伐樹用于日軍燒火而漁利,劉大鵬認為此“妄為之至”。⑤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8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二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1939年農(nóng)歷八月初八日,日軍竟召集全縣各村在晉祠召開騾馬大會,全縣五區(qū)招來許多肥壯騾馬在水鏡臺周圍聚集,騾嘶馬叫,亂作一團,而第三區(qū)送來的騾馬最少,且肥壯者寥寥,劉大鵬稱贊“第三區(qū)之各村長見解高超,令人欽佩”。第二天,日軍又令赤橋村起夫到晉祠打掃會場垃圾,劉大鵬認為這些都是“日軍擾害所致,人皆怨恨日軍”。⑥劉大鵬著,喬志強標注:《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48頁;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39年農(nóng)歷八月初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1940年九月底開始,日軍因防備八路軍自西山出動游擊,逼迫各村起夫?qū)⑵嚶穬膳?00 米內(nèi)樹木全部砍伐,晉祠鎮(zhèn)民家商戶都要各出一夫,赤橋村也須出夫若干,赤橋村村長因主事不利竟被日軍毆打一頓。劉大鵬對此十分焦急,他害怕日軍伐樹傷及晉祠名勝,遂以其太原縣保存名勝古跡古物委員會會長之名義,向晉祠日軍宣撫班送一聲明,阻止日軍胡亂非為。在他看來,“此事關(guān)系甚大,倘日人不準,則晉祠之名勝全毀矣,仰望蒼天,懇其保存一大名勝之區(qū)”。⑦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0年農(nóng)歷九月廿九日、三十日,山西省圖書館藏。第二天,他又無奈地以老邁之軀走上朝陽洞呂祖閣求簽,期望神靈保存晉祠樹木,不許日人損壞名勝之區(qū)。⑧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0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日,山西省圖書館藏。

1941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天寒地凍。劉大鵬突然接到時任縣長通知,要他到縣城面見省里派來的專門委員,此時他已因為年老多病不能步行到縣,他坐平車而去,得知省建設(shè)廳派人專來調(diào)查了解晉水情形,日本人已覬覦晉水豐富的資源,他毫無遲疑地對委員講道:“日人若將晉水霸去,則數(shù)十村之人民不能活矣,求委員設(shè)法保護”①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1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日,山西省圖書館藏。。此夜他沒有回赤橋住在縣城長孫女家中。第二天下午,該縣長及委員并各村村長到第一高等學校開會,一致要求不準破壞晉水舊例,不準日人掠奪晉水資源。②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1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五日,山西省圖書館藏。臘月二十六日,寒冷稍減,劉大鵬又上到朝陽洞呂祖閣求簽,拈香拜跪,希冀阻止日人霸占晉水。③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1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六日,山西省圖書館藏。臘月二十八日,年關(guān)逼近,寒冷益甚。劉大鵬又到晉祠勸各商家呈請本縣,不準日人破壞晉水舊例。臘月二十九日、除夕,家家戶戶準備著過大年,老先生卻走到附近的北大寺、長巷村游說各水磨遞呈“請官判斷,各水(磨)屆應(yīng)承遵辦”④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1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筆端至此,不禁傷感!

1942年,劉大鵬在世的最后一年。年初,他多年未愈的渾身瘙癢之病加劇,咳嗽大發(fā)。太原縣已改名晉泉縣,日軍修筑炮臺日日起夫,飛機亂竄,晉祠南門外日軍又在殺人,他無事便習慣地登高望遠,但見得黑霾充塞,宇宙黑暗,內(nèi)心實在恐怕世亂又起殘殺生命。⑤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2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山西省圖書館藏。他頭暈?zāi)垦5裰厩逍训乇辣痴b《大學》《中庸》《孟子》篇章,期望早點結(jié)束戰(zhàn)爭,世人平安。數(shù)月以來,亢旱無雨,晉祠一帶各村紛紛演劇酬神,祈求雨澤。當年農(nóng)歷五月十八日過完86歲最后一個生日。農(nóng)歷六月十三日最后一次赴縣參加保存古物委員會會議,下旬仍到祖塋修堰耕作,“大致將損傷之處修補已遍,無一處不經(jīng)手”。⑥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稿本),1943年農(nóng)歷六月廿二日,山西省圖書館藏。農(nóng)歷七月初四,最后一次赴晉祠賽會。10天之后,他在前日晝夜淙淙滴滴的雨聲中寫完52年來的最后一篇日記。⑦劉大鵬著,喬志強標注:《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91頁。再五日,劉大鵬先生辭世于赤橋家中。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劉大鵬身為清代舉人,他雖未做官入仕,但他生于赤橋,葬于赤橋,情系晉祠,情深晉祠。舌耕之暇纂修近百萬言的《晉祠志》,為晉祠名勝保存了最為系統(tǒng)完整的文獻;直面謠言中傷主持修繕晉祠,為晉祠名勝古物的保護做出重要貢獻;在外敵侵凌的情勢下?lián)砹?,為保護晉祠的山水資源付出最后的心血。就此而論,我對劉大鵬先生抱以深深的敬意。

猜你喜歡
點校晉祠大鵬
周鵬飛:大鵬展翅 跨界高飛
由賈島《長江集》點??雌湓姼柚械耐昝乐髁x追求
由賈島《長江集》點??雌湓姼柚械耐昝乐髁x追求
拾取且珍襲,詠嘆追前賢
看圖紙
晉祠周柏
三棱錐中的一個不等式
山西晉祠圣母殿彩塑色彩研究
《天津區(qū)縣舊志點?!匪E縣卷整理出版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鄂伦春自治旗| 东光县| 仁寿县| 专栏| 弥勒县| 广水市| 大同县| 米易县| 神池县| 开江县| 额济纳旗| 芒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丰县| 江达县| 屯门区| 山阴县| 扎赉特旗| 家居| 峨眉山市| 龙陵县| 文山县| 花垣县| 富锦市| 东阳市| 九龙城区| 商城县| 桃园市| 鲁山县| 牙克石市| 淳化县| 望奎县| 商城县| 吴堡县| 忻州市| 南丰县| 内江市| 观塘区| 旅游| 余庆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