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鋒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第一中學 516211)
對于初中平面幾何問題,學生會傾向于構(gòu)建直線型模型來轉(zhuǎn)化條件,習慣利用三角形、四邊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輔助線的添加就被局限在直線型里.實際上利用曲線型輔助線,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更有利于條件的集中與拓展,而圓是曲線型輔助線的代表.利用圓,構(gòu)建隱圓模型,可以使圖形的條件更豐富,通過下面六種構(gòu)建隱圓模型解題方法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構(gòu)建隱圓模型解題的獨特,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例1如圖1,在Rt△ABC中,∠C=90°,AC=7,BC=8,點F在邊AC上,并且CF=2,點E為邊BC上的動點,將△CEF沿直線EF翻折,點C落在點P處,求點P到邊AB距離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因點E是動點,導致EF,EC,EP都在變化,但是FP=FC=2不變,所以點P到點F的距離永遠等于2.根據(jù)圓的定義構(gòu)建隱圓模型,可知點P在以F為圓心的圓周上運動.
解析因為△CEF沿直線EF翻折,可知△CEF≌△PEF,所以FP=FC=2,點P在以F為圓心的圓周上運動.過點F作FH⊥AB于點H,交⊙F于點P′,則FP′=FP=FC=2.
所以當點P位于點P′位置時,線段PH取得最小值.
由∠A=∠A,∠AHF=∠C=90°,知△AFH∽△ABC.
所以AF∶FH∶AH=AB∶BC∶AC=5∶4∶3.
又因為AF=5,所以FH=4.所以點P到邊AB距離的最小值為P′H=FH-FP′=4-2=2.
例2 如圖3,在矩形ABCD中,AB=4,BC=6,點E是矩形內(nèi)部的一個動點,且AE⊥BE,求線段CE的最小值為多少.
分析利用AE⊥BE可構(gòu)建隱圓模型,即點E在以AB為直徑的⊙O上.
解析如圖4所示,因為AE⊥BE,所以點E在以AB為直徑的半⊙O上.連接CO交⊙O于點E′,所以當點E位于點E′位置時,線段CE取得最小值.
因為AB=4,所以O(shè)A=OB=OE′=2.
例3 如圖5,△ABC中,∠ACB=90°,AC=6,BC=8,O為AB的中點,過O作OE⊥OF,OE,OF分別交射線AC,BC于點E,F,求EF的最小值為多少?
分析因為∠EOF=90°,∠C=90°,所以點C,O,E,F(xiàn)四點共圓.因為EF是圓的直徑,點O,C均在圓上,且OC長度固定,要使得EF最短,則圓最小,要使圓最小,由于OC為固定長度,則OC為直徑時,圓最小.
例4 (2017年威海)如圖7,△ABC為等邊三角形,AB=2.若P為△ABC內(nèi)一動點,且滿足∠PAB=∠ACP,求線段PB長度的最小值為多少?
分析因為AC=2定弦、∠APC=120°定角,所以利用“定弦對定角”構(gòu)建隱圓模型,點P在圓周上,當B,P,O三點共線時,BP最短.
例5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2,3),在坐標軸上找一點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則這樣的點P共有____個.
分析先分類:①OA=OP;②PO=PA;③AO=AP.
①OA=OP:以O(shè)為圓心,以O(shè)A為半徑畫弧,與坐標軸交于P1,P2,P3,P4四個點,如圖10.
②PO=PA:OA的垂直平分線與x軸、y軸的交點分別為點P7,點P8,如圖10.
③AO=AP:以點A為圓心,以AO為半徑畫弧,與x軸、y軸的交點分別為點P5、點P6,如圖10.
解析如圖10所示,符合題意的點共有8個點.
本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圓的基本性質(zhì)等,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在于構(gòu)建隱圓模型,確定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
例6 如圖11,矩形CDEF是由矩形ABCG(AB 分析要判斷直角頂點的個數(shù),只要判定以AE為直徑的圓與線段BD的位置關(guān)系即可,相交時有2個點,相切時有1個,外離時有0個,不會出現(xiàn)更多的點. 解析如圖12所示,符合題意的點共有2個點. 本題主要是根據(jù)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把判定頂點的個數(shù)問題,轉(zhuǎn)化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的問題來解決,即圓與直線BD相交,則直角頂點P的位置有兩個. 綜上所述,通過六種構(gòu)建隱圓模型解題方法的對比,對有代表性的例題進行分類剖析、解答,讓學生感受構(gòu)建隱圓模型解題的獨特,進而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解題能力,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