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祥 季承人, 章利剛
(1.紹興市柯橋區(qū)文物保護管理所,浙江 紹興 312000;2.紹興文理學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浙東“唐詩之路”最早由竺岳兵先生提出(1)1991年竺岳兵《剡溪是唐詩之路》一文首先提出“唐詩之路”.原文載《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是唐朝詩人以越州為中心,輻射明州、臺州等地的一條山水文化走廊.初步統(tǒng)計,沿著這條文化走廊,詩人們留下了約1500余首唐詩(2)竺岳兵《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共收錄浙東唐詩1500首,排除書中誤收部分,加上作者漏收,實際仍舊在1500首左右.,其中以描寫山陰、會稽兩縣居多,留存唐詩數量近千首(3)根據章利剛《稽山鏡水唐詩全集并注》(紹興市柯橋區(qū)文旅局編印)收錄詩歌統(tǒng)計.,占整條詩路唐詩總量的六成以上,是浙東“唐詩之路”的核心地與源發(fā)地.
紹興是春秋時期越國的首都,先秦稱大越,秦始皇平江南,設立會稽郡,改大越為山陰,治吳縣.東漢永建四年分會稽郡為吳郡和會稽郡,會稽治山陰,領縣十四.南朝陳時,始析山陰為山陰、會稽兩縣.隋平陳,改會稽郡為吳州,又改越州,尋改會稽郡;山陰并入會稽縣.唐置越州,垂拱二年(686),復置山陰縣[1],之后又有短暫合分.元和十年后,山陰、會稽一直并存至清末.民國初,合山陰、會稽為紹興縣,解放后因之.2013年,撤縣改區(qū)并入紹興市,紹興縣更名為柯橋區(qū).本文探討的內容以今柯橋區(qū)所在稽山鏡水地域為限.
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是貫徹省委、省政府大花園大都市區(qū)建設一項重大行動計劃,是“美麗浙江”大花園建設的詩意靈魂和標志性工程,對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打造美美與共的現(xiàn)代版“富春山居圖”,擦亮“詩畫浙江”金名片,全面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12月、2020年4月,省政府陸續(xù)發(fā)布了《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fā)展規(guī)劃》和《浙東唐詩之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柯橋區(qū)的前身是紹興縣,是古越文化的重要基地,“浙東唐詩之路”和“運河詩路”的核心區(qū)域,集詩畫、山水、佛道、名人四大文化于一體.柯橋詩路之上文化資源豐厚,與詩路上其他縣(市、區(qū))相比歷史文化優(yōu)勢明顯.如何集中優(yōu)勢,打造新的亮點,深度挖掘詩歌文化和現(xiàn)有景觀,加以合理利用和經典改造,非常必要.可幸的是,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已納入柯橋區(qū)政府2021年工作報告中,將作為一項戰(zhàn)略實事工程實施.
浙東唐詩之路詩歌研究著作主要有竺岳兵的《唐詩之路唐詩總集》《浙東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鄒志方的《浙東唐詩之路》;胡正武《唐詩之路唐詩選》等.近年,浙東唐詩之路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課題,但是,存在現(xiàn)狀多以散點研究為主,基礎研究薄弱.
柯橋的旅游每年都有穩(wěn)步增長,但相對于周邊的杭州、寧波而言,其實距離不是在拉近而是在變大.柯橋區(qū)旅游的短板在于缺少大品牌景區(qū)和游客停留時間過短,以短線游和自駕游為主.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效益,做好旅游的整體布局,做出有特色、有看點的游線設計,便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
旅游的核心是游玩,游玩包括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行、好購(物)、好學等等.旅游業(yè)是為游客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huán)節(jié)的綜合性行業(yè).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紹興在唐詩中被稱為“山水州(4)孟郊《越中山水》:“日覺耳目勝,我來山水州.”孟浩然《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升在座》:“山水會稽郡,詩書孔氏門.””,“無家水不通(5)張籍《送朱慶馀及第歸越》:“有寺山皆遍,無家水不通.””,紹興是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紹興的水鄉(xiāng)古村落日漸消失,紹興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僅剩下安昌、東浦和柯橋.而真正旅游意義上的古鎮(zhèn)只有安昌.東浦古鎮(zhèn)游人冷落.柯橋古鎮(zhèn)由于原住民的遷出,少了份接地氣的資本.舊弄堂不見了,古建筑也少了,今后的旅游發(fā)展十分堪憂.
好的風景是隨手可拍得好照片,若要千方百計,苦思冥想偶爾得到的攝影作品,這無關風景,這不能讓旅行者駐足,紹興原來不缺的是前者,現(xiàn)在不缺的卻是后者.柯橋古鎮(zhèn)想要隨手拍出好的照片,難度較大.柯橋古鎮(zhèn)的晚上比白天好,應揚長避短,打造以夜游為重點.柯橋作為大運河詩路和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如何讓柯橋重新鮮活起來,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需要清楚了解自身的弱勢何在,優(yōu)勢又在哪里?
柯橋曾經是紹興水鄉(xiāng)烏篷船的集散中心,這里隨時可以雇到烏篷船.紹興說是水鄉(xiāng),卻缺乏水上旅游.柯橋有最好的水上資源,古纖道精華段橫貫古鎮(zhèn),是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古纖道作為昔日紹興縣首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十多年來,只見宣傳,少有真正的旅游線路開辟.有時往往只能看到個別國外訪學者特意點名要求陪同尋訪.
鑒湖殘留的精華在湖塘至柯巖,與古纖道7.5公里精華段呈平行關系,兩水中間是酒鄉(xiāng)、漁鄉(xiāng)的阮社.這里曾經臺門林立,河湖交錯,黃酒產量紹興第一(6)紹興過去有三大酒鄉(xiāng),東浦成名最早,湖塘其次,而產量以阮社為最.,漁業(yè)產量也屬翹楚.古纖道與鑒湖精華段是可以水路聯(lián)通,周長大約18.8公里(7)根據谷歌地圖網上實時數據測量..這條水上線路至今仍有看點,因兩岸綠化皆受保護,不會輕易被地產破壞,但可以精雕細琢,不斷提升.此水上游線風景勝過紹興環(huán)城河,日、夜皆有看點.與國內其他水上旅游線路相比有以下自己的特色:
一是同時擁有浙東唐詩之路和中國大運河之浙東運河的精華段.鑒湖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留存詩歌最多的區(qū)域,鑒湖今日剩下的主要殘留水面的精華段位于柯巖至湖塘一帶.浙東運河精華的一段是自湖塘板橋至柯橋謝橋段,其中最精華處位于阮社段.此段運河南岸的古纖道在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稽山鏡水的詩歌不輸國內任何大川名湖.
二是同時具有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和山水田園風光.這條水上環(huán)線上有柯橋、湖塘二個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三佳村和葉家堰兩個水鄉(xiāng)新農村(8)三佳村原名三家村,即陸游詩中的三家村.葉家堰以鑒湖堰閘設施而命名,是會稽山黃酒釀制取水處..從湖塘至柯巖一段,鑒湖水面開闊,其南岸是水田和連綿不斷的群山,屬于山水田園風光.既有小橋流水人家,又有西湖般山水風光,還兼具江南農村的田園風光.紹興的水田,獨具面貌,水外是田,田外是水,水田交織、如湖如島,縱觀谷歌衛(wèi)星地圖,唯紹興獨此一市.此種地理面貌乃紹興歷史上有文明以來數千年水利改造的結果.
三是既是著名的漁鄉(xiāng),又是酒鄉(xiāng).紹興最著名的三大酒鄉(xiāng)在這段水上游線內就擁有阮社和湖塘兩處.會稽山、塔牌酒廠位于這條游線上,黃酒小鎮(zhèn)位于游線上.游線內的阮社早在明代就是著名漁村.湖塘至柯巖一帶至今亦多漁民,將漁樂與游線結合,開發(fā)鑒湖水鮮,重振此地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紹興水上的竹箔也曾是江南獨有的水上風景.旅游所需要的就是特色,一點二點也許不能引起人的關注,但是很多的特色、優(yōu)點聚焦到一起,就會讓人難以忘懷.
四是這條游線景觀內容豐富,有古鎮(zhèn)也有新農村,有全國罕見的古纖道,有古石橋群,有鑒湖柯巖風景區(qū),有黃酒小鎮(zhèn),也有現(xiàn)代的東方山水、酷玩小鎮(zhèn).有唐詩之路里李白夢尋的鑒湖,也有元白竹筒傳韻的浙東運河(9)嘉泰《會稽志》卷十載:“運河,在府西一里.屬山陰縣,自會稽東流縣界五十余里,入蕭山縣.云:晉司徒賀循臨郡鑿此以溉田.”,有蔡邕柯亭笛的美談(10)嘉泰《會稽志》卷十三:“柯亭笛,蔡邕避難柯亭,仰見椽竹,知有奇音,取之作笛.”,也有阮籍叔侄的阮社醉酒風流(11)阮社有二廟,后廟祀阮籍,前廟祀阮咸.相傳二阮曾避難阮社,后,鄉(xiāng)人祭祀,以為社神.后廟有《晉阮會》、《前阮會》碑記記其事..還有康熙、乾隆南巡時柯橋的繁華,《康熙南巡圖》第九卷之柯橋圖(12)《康熙南巡圖》是王翚、楊晉等于1691到1693年創(chuàng)作的宮廷繪畫作品.該畫作是以康熙皇帝南巡為題材的.第九卷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是柯橋古鎮(zhèn)最好的代言.最重要的是,這條水上游線可以把柯橋零星的景點化零為整,帶動整體提升,留住游客夜宿.
柯橋其他景區(qū)所擁有的大部分資源別處也有,只有將有別于他處的資源加以利用,才能吸引原有客源之外的游客.做好柯橋的水上旅游線路,有助于保護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有效梳理好柯橋區(qū)詩路文化遺產,并加以挖掘和延伸,對于推動柯橋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為柯橋打造“融杭接滬示范區(qū)”、實現(xiàn)奮進全國“十強區(qū)”奮斗目標意義深遠.
根據《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fā)展規(guī)劃》和《浙江省浙東唐詩之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要求,結合柯橋區(qū)詩路文化資源現(xiàn)狀,以柯橋區(qū)名山名人名景、世界文化遺產和江南水鄉(xiāng)名城名鎮(zhèn)為主要載體,同時,利用浙東唐詩之路與運河詩路建設的有機結合,使柯橋區(qū)的文旅得以升華,讓游客在柯橋逗留時間增加1~2日,實現(xiàn)三天三夜的旅游目標.通過水上游線的開辟,將原有景區(qū)互相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爭取讓游客在水上停留一日.增加配套的文化建設和圍繞鑒湖水產和紹興特色小吃的項目設施,以“一夜飛度鏡湖月(13)此句見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打造運河——鑒湖夜游.柯橋區(qū)在2020年被評為浙江省首批5A景區(qū),可以在合適位置建設一場文化大戲.加強城市與景區(qū)之間的有機結合,大力發(fā)展民間的旅游航運,讓紹興的社戲可以真正融入旅游中去.
基本設想:吟著唐詩游柯橋,營造浙東“唐詩之城”濃厚氛圍.以“一河一湖一溪一寺”為主干線,打造“二帶一廊”游線,即大運河·古鑒湖、若耶溪·云門寺等二條文化帶和覆蓋漓渚、福全、蘭亭等3鎮(zhèn)(街)的一條文旅融合大走廊.
一河:即浙東運河之柯橋段(或稱大運河柯橋段).是唐朝詩人到浙東的必經之路.在柯橋段的運河上,在唐詩之路里有兩個重要節(jié)點,一是小江驛,即錢清驛,留下了《小江懷靈一上人》《小江驛送陸侍御歸湖上山》等詩歌;二是柯亭(14)柯亭:《嘉慶山陰縣志》載:“柯亭在山陰縣西南四十里.《郡國志》云,千秋亭,一名高遷亭,漢末蔡邕避難會稽,宿于柯亭,仰觀椽竹,知有奇音,因取為笛.”此柯亭即柯橋古鎮(zhèn)上的古柯亭,在老柯橋中學校園運河邊,三面臨水,原有“古柯亭”三字石牌坊及亭宇建筑,毀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現(xiàn)已于原址東北重建.,留下柯亭笛典故,胡曾有《詠史詩·柯亭》,唐代詩人多有典故詠及.
今河上主要文化、景觀節(jié)點有清水亭(15)清水亭,位于柯橋區(qū)錢清街道浙東運河北岸.為紀念漢代會稽清廉太守劉寵而建,又名“一錢亭”.、古纖道及碑亭公園、太平橋及公園、柯橋老街、柯亭等.
一湖:即鑒湖,唐時名鏡湖.東漢馬臻所建(16)嘉泰《會稽志》卷二載:“馬臻,永和五年,為太守.創(chuàng)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則泄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兇年.其陂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余頃,《會稽記》云:創(chuàng)湖之始,多淹冢宅,有千余人怨訴臻,遂被刑于市,及遣使按覆,總不見人.籍皆是先死亡者,然越人至今廟祀之.”.是浙東唐詩之路上唐代詩人必到之處.筆者搜索《全唐詩》[2],寫到“鏡湖”一詞的詩歌就達80首,唐詩中鏡湖又多稱“鏡中”“鏡水”,有時亦稱“南湖”等,如《全唐詩》寫到表示鏡湖的“鏡中”一詞的詩歌有31首,其他還有一些描寫越州風景的詩歌所提到“湖”其實也是鏡湖,如果把所有詠及鏡湖的唐詩加起來就更多了.另外鏡湖中還有許多景點,如賀知章故里、方干島、朱放別業(yè)、龜山寺、妙喜寺等,湖邊景點則更多了,如越州城、嚴維園林、會稽山、宛委山、蘭亭等.鏡湖是浙東唐詩之路上最重要的區(qū)域,是唐詩之路的核心所在.
一溪:即若耶溪,唐代旅越詩人必游之地.系越中第一名溪,留下了《春泛若耶溪》《若耶泛舟》《同徐侍郎五云溪新亭重陽宴集作》《泛鏡湖南溪》等直接歌詠唐詩近40首.按唐詩僅出現(xiàn)“若耶溪”“若耶”“耶溪”“邪溪”“五云溪”“越溪”等詠及詩歌計算,數量在百首以上.其中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詩篇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一寺:即云門寺,唐朝詩人朝拜之所.到訪詩人名氣大、數量多,為浙東之冠,詩人多借宿云門,留下眾多詩歌.云門寺又系浙東書法勝地,蘭亭曲水流觴延續(xù)之地,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結廬(17)嘉泰《會稽志》卷十三:“王獻之宅在會稽縣南三十里.《舊經》云:晉義熙三年【中書令王子敬居于此】,有五色祥云見.安帝詔建云門寺.”讀書于此;也是越中佛教盛寺,支遁、曇一、智永等高僧曾一度于此為僧.據何鳴雷、鄒志方《歷代詩人詠云門》[3]統(tǒng)計,唐朝詩人描寫云門寺的詩有60余首,如《宿云門寺》《憶云門》《游云門》等.
展現(xiàn)“千年古韻、絲路江南、鑒湖泛舟、美酒飄香”的文化印象.該文化帶涉及錢清、湖塘、柯巖、柯橋等鎮(zhèn)(街),結合各鎮(zhèn)(街)特色優(yōu)勢和已建成的文旅等項目,整合利用,并加以拓展,打造一條水陸交融的大游線,讓游客感受李白、孟郊、陳羽等詩人筆下“萬壑與千巖,崢嶸鏡湖里”(見圖1)“鏡芳步步綠,鏡水日日深”“鏡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的美景.
圖1 鏡湖圖,摹自康熙《會稽縣志》
1.開通浙東運河水上交通線
起點錢清(小江驛(18)小江驛即錢清驛,參見章利剛《稽山鏡水唐詩三百首》(柯橋文旅局編印)錢清江(小江驛)條.),終點紹興古城.沿線停靠景點:(1)小江驛、(2)清水亭、(3)古纖道(玉帶橋和寶帶橋段)、(4)太平橋、(5)柯橋古鎮(zhèn)、(6)柯亭公園、(7)高橋古纖道公園、(8)迎恩門.
白天可沿途???,感受中國大運河最南端浙東運河風采;晚上可坐夜航船,感受張岱筆下風情.
2.開通浙東運河——鑒湖環(huán)線游線路
大運河——古鑒湖水上游程大致可以分為四條:運河——鑒湖大環(huán)線游;運河——鑒湖半程游;運河——鑒湖水鄉(xiāng)短程游;運河——鑒湖單線游.同時,開辟運河——鑒湖水上游程碼頭(3加3),重點打造三處首發(fā)與終點碼頭,分別為柯橋古鎮(zhèn)碼頭、行義村古纖道起點碼頭、湖塘碼頭;加三則是阮社碼頭、三佳村碼頭、余渚碼頭.
(1)大運河——古鑒湖大環(huán)線游(游船約60人)
由柯橋古鎮(zhèn)發(fā)船,沿浙東運河向西途徑太平橋、玉帶橋、寶帶橋,由余渚橋南折進入南大池,途徑酷玩小鎮(zhèn)、東方山水,然后進入湖塘,再由西跨湖橋沿鑒湖向東途徑葉萬源酒作坊(19)葉萬源酒作坊,明代著名酒坊.坊主號稱葉十萬,曾捐助三江二十八星宿閘其中一孔.和陳東升酒作坊(20)陳東升酒作坊,清代著名酒坊.坊主為陳東升,現(xiàn)建筑猶存,改為民居.舊址、鑒湖酒廠舊址(紹興黃酒傳統(tǒng)工藝體驗區(qū))、七尺廟(21)廟中有碑記,始建于明代,社神為賀知章和他第五個兒子.、鑒湖官塘、三佳村、葉家堰、鑒湖·魯鎮(zhèn)景區(qū)后,北入梅墅直江入浙東運河,向西過柯亭公園,回到柯橋古鎮(zhèn).全程約18.8公里.
運河——鑒湖環(huán)線游可分為白天游和夜游.白天建議游程為一天,沿途可根據游客需要設立部分停靠點,建議在柯橋古鎮(zhèn)、太平橋、寶帶橋段古纖道、十里湖塘、七尺廟、三佳村、葉家堰村、魯鎮(zhèn)、柯亭設立??奎c.夜游可命名為“一夜飛渡鏡湖月”,游程設計2小時,沿途景點不???
(2)運河——鑒湖半程游(小型游船、烏篷船)
分柯橋古鎮(zhèn)(老街)出發(fā)和行義村出發(fā),以阮社為中點.
①柯橋古鎮(zhèn)—運河(太平橋)—阮社—柯巖鑒湖—絕倭涂—上市頭—柯橋古鎮(zhèn).
②行義村纖道橋—太平橋—阮社—湖塘鑒湖—黃酒小鎮(zhèn)—酷玩小鎮(zhèn)—纖道橋.
(3)運河——鑒湖水鄉(xiāng)短程游
以烏篷船為特色,建設柯橋古鎮(zhèn)、阮社、行義村、湖塘、三佳村、余諸六大碼頭,各自為起點,以阮社作為中間站,可以設置多條游線.
(4)運河——鑒湖單線游
①柯橋古鎮(zhèn)——行義村纖道橋 ②行義村纖道橋——柯橋古鎮(zhèn).
3.打造柯橋之夜,推出一臺展現(xiàn)柯橋歷史的“唐詩盛宴”大戲
在瓜渚湖建設大型游船碼頭,由于柯橋古鎮(zhèn)段河道狹窄,無法大量??坑未?,瓜渚湖碼頭實際是六大游船碼頭的停泊中心,夜晚游船最終歸于此,演繹舞臺可設在游船碼頭邊,演繹一臺兩小時左右的大戲.演出時間在晚上,各游程碼頭及柯巖鑒湖景區(qū)可以發(fā)船至瓜渚湖,最后觀看演出,使游客住在柯橋,多停留一日.利用柯亭笛典故,將柯亭打造成“中國民族樂器勝地”.將“柯亭笛”故事演繹到“大戲”之中.“唐詩之路”、地方曲藝等通過一臺大戲的形式呈現(xiàn)到游客面前.
展現(xiàn)“若耶訪古、云門問禪、越地尋蹤、云溪宴集”文化形象.該文化帶主要在平水鎮(zhèn)區(qū)域.結合平水鎮(zhèn)深厚的古越文化底蘊、濃郁的晉唐遺風和歷史悠久的日鑄茶等特色產業(yè),打造浙東唐詩之路重鎮(zhèn)和一條陸上為主的漫步道游線,感受杜甫筆下“若耶溪、云門寺,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超脫悠然的勝景(見圖2).
圖2 若耶溪
若耶溪是久負盛名的越中名溪,唐詩之路中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唐代旅越詩人打卡必到之地.早在南朝,王籍入若耶溪就寫出了千古絕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被收入于《唐詩三百首》;王維的山水詩代表作《鳥鳴澗》《山居幽冥》也寫于此地[4].若耶溪、云門寺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經典路線,歌詠數量最多,詩歌成就最高.云門寺也是一處書法勝地,唐太宗派監(jiān)察御史蕭翼智取《蘭亭序》(22)事見唐·何延之《蘭亭記》.故事發(fā)生在此.自唐至明清,王獻之、王徽之、智永、王勃、王安石、陸游、劉基、王陽明、徐渭等均作詩文或留墨寶于此.
1.若耶溪保護利用建議
根據詩路遺跡可分段實施.
(1)會稽村——四豐村區(qū)域.此處在唐代是鑒湖和若耶溪的交匯處,也是上灶溪與若耶溪的交匯點.唐代平水草市(23)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三載:“平水市在(會稽)縣東(南)二十五里.”《康熙會稽縣志》卷一“疆域志”之市鎮(zhèn)(四)亦有記載.、唐代大書法家徐浩的別業(yè)都在此地.唐代詩人綦毋潛的隱居地也在此附近.因此,此地可以逐漸恢復徐浩與綦毋潛的別業(yè),重建平水草市,建立若耶溪游船碼頭和游客集散中心.
(2)樵風涇(24)嘉泰《會稽志》卷十:“樵風涇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舊經》云:漢鄭弘少時,采薪得一遺箭,頃之,有人覓箭.問弘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荅曰:嘗患若邪溪載薪為難,愿朝南風,暮北風.后果然,世號樵風.”區(qū)域:會稽村口到寒溪口,約4.4公里范圍,系若耶溪較為重要的一段.歷史上東漢太尉鄭弘與“樵風涇”故事就發(fā)生于此.該區(qū)域可以開發(fā)若耶溪水上游船,用小型船只或竹排(建議少用烏篷船,船只要多變化),也可以以唐時越州刺史名號建造幾條畫舫,稍大的如元稹號、李紳號等,或者到過若耶溪的著名詩人,畫舫相對小些,如李白、杜甫……
(3)鑄浦(25)嘉泰《會稽志》卷十:“鑄浦在縣東南三十里與若邪溪接,一名錫浦.浦上有橫梁人家聚落,歐冶祠.齊祖之《家山記事》云:昔歐冶子鑄神劍之所,今為里俗所祠.”、西湖橋村兩岸區(qū)域.這里有傳統(tǒng)平水埠頭.鑄浦唐時水面較大,西湖可能是鑒湖堙廢后鑄浦轉化而來.可以局部擴大西湖殘存.鑄浦有鑄浦山即越國赤堇山.舊有歐冶祠,可重建.這個區(qū)域可建設越國冶煉文化,兩岸新農村建設,開發(fā)民宿.
(4)越國貴族墓群區(qū)域.位于若耶溪邊平水劍灶(包括上灶、中灶)——下灶一帶,該區(qū)域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紹興越國貴族墓群”10座,建議進行整體規(guī)劃保護,條件成熟時擇其一進行考古發(fā)掘,開展越國貴族墓群大遺址保護,建設遺址博物館等.同時,原上灶區(qū)域可參考杭州宋城,建設古越城,打造一臺古越大戲和先秦文化影視基地,口號為“一日看盡三千年”.
(5)日鑄嶺區(qū)域.依托日鑄嶺一帶原始環(huán)境,拓展日鑄茶產業(yè),打造“江南第一茶”旅游基地.(歐陽修《歸田錄》云:“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日鑄第一”.黃氏《青箱記》云:“日鑄茶,江南第一”(26)見嘉泰《會稽志》卷九·日鑄嶺..)日鑄嶺山路通小舜江,由小舜江入曹娥江上溯剡溪,是唐詩之路的陸上支路.據記載,茶圣陸羽當時走的就是這一條路.
2.云門寺保護利用建議
(1)編制“總規(guī)”引領全域工作.云門寺位于古越重地平水鎮(zhèn)核心區(qū)域,是大蘭亭文化旅游開發(fā)建設中文化積淀厚重、極具文旅產業(yè)前景的一道文化風景線.建議云門寺保護利用工作由區(qū)級層面牽頭,按照“書法勝地、佛教盛寺、詩路節(jié)點”的總體定位,并綜合考慮蘭亭、若耶溪、刻石山、平陽寺、日鑄茶等越文化元素,著手啟動《云門文化保護利用總體規(guī)劃》編制工作,以“規(guī)劃”引領全局,穩(wěn)步推進各項保護利用工作.
(2)修復云門寺.目前云門寺古剎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不夠理想,尤其是寺廟周邊環(huán)境,零亂的民居極大地影響了寺廟的存在風貌,游客進入寺廟時有一種壓抑的感覺.同時,寺廟內的現(xiàn)代裝飾遮蓋了古廟古樸的風貌,局部失去了寺廟應有的氛圍.因此,建議及時實施環(huán)境整治,對寺廟周邊的近60戶民居實施整體拆遷,剔除現(xiàn)代建筑對寺廟的遮掩和風貌沖擊;拆除寺廟內的現(xiàn)代裝飾和新改建建筑,讓古老的青石板、石梁柱露出地面,讓古樸的槅扇窗、槅扇門重現(xiàn)光彩,還原古寺原始風貌.
當然,考慮到資金投入情況,也可以分步實施,第一步將云門寺前面和兩側的民居拆遷,讓云門寺露出真容,寺廟后的民居通過立面改造等形式加以利用,打造“云門人家”民宿等;第二步待條件成熟時整體拆遷.
(3)復原五云橋.因村民通行需要,古橋上面已被水泥路面覆蓋多年,加上蔓藤的遮掩,古橋幾乎失去了原有的風貌,唯有橋邊樹立的“紹興縣文物保護點”標志碑才使人想起文物的存在.因此,建議鏟除古橋上覆蓋的水泥路面,石橋兩側水泥地鋪上古老的青石板,復原五云橋固有面貌.
(4)整治云門溪.五云橋下的云門溪是目前云門山峽谷中最大的一條溪流,系若耶溪一支流.云門溪的存在給云門寺增添了許多清幽,也豐富了云門寺文化的內涵.但由于道路建設、農田改造等原因,溪流局部被改造或破壞,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氣勢和風貌.建議對云門溪和兩側環(huán)境進行整治,疏通溪流,開辟溪邊步行道,再現(xiàn)“溪流淙淙、鳥鳴山幽”的景象.
(5)開展云門區(qū)域的考古勘探.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一些建筑構件、生活用具、佛像等寺廟遺物看,許多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于研究、判定云門寺的歷史、地位等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因此,按照《康熙會稽縣志·云門寺圖》(見圖3),很有必要對云門寺文化圈范圍開展大規(guī)模的調查勘探,重要地段可以進行考古發(fā)掘,對辯才塔、雪嶠塔、嘉祥寺、顯圣寺、子敬山亭等具體位置進行確認,為今后實施原址保護或重建、復原工作做充分準備.
圖3 《康熙會稽縣志》之“云門寺圖”
(6)保護云門區(qū)域地上遺存.主要是對現(xiàn)存的文物遺跡進行分類保護;對云門寺、五云橋、云門溪、募修云門寺碑記、洗硯池、陸游“云門草堂”等重要文物開展環(huán)境整治,剔除影響文物遺跡生存的不利因素,創(chuàng)造條件實施原地保護;一些建筑構件(見圖4)、生活用具、佛像等寺廟遺物集中保護,聘請專業(yè)人員開展研究,為今后的展陳和深度保護利用做好基礎工作.
圖4 佛塔石構件(唐—宋 云門寺遺址出土)
(7)挖掘好名人文化.主要是重建王子敬(王獻之)山亭(27)嘉泰《會稽志》卷十三:“王子敬山亭,在云門.唐永淳元年(實為上元二年)春王勃嘗修禊于此亭,今顯圣寺后有子敬筆倉,疑距其地不遠也.”、麗句亭(28)麗句亭在云門寺門外.嘉泰《會稽志》:“淳化寺在縣南三十里.中書令王子敬所居也……寺有彌陀道場,杭僧元照書額,門外有橋亭,名麗句亭.刻唐以來名士詩最多.先唐時,云門止有此一寺,今裂而為四.”(與唐詩人秦系相關)、辯才塔等,重現(xiàn)唐朝詩人王勃率浙東詩人子敬山亭宴集(29)上元二年(675),王勃在越中寫有《三月上巳袯楔序》《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春秋兩次在王子敬山亭雅集.、模仿蘭亭曲水流觴場景,利用名人文化效應進一步推動云門文化影響力.
(8)講好云門文化故事.將描寫云門文化的相關詩詞、書籍整理出來,進行重新校核編印,待時機成熟時,在云門寺適當位置以碑廊等形式進行展示,適時建設“云門文化陳列館”,并開展多途徑多渠道的宣傳,重建云門文化的影響力,為重振“浙東唐詩之路”添彩.
3.打通若耶溪·云門寺文化帶
以線帶面,促動若耶溪、云門寺及周邊區(qū)域保護利用工作,帶動文化帶旅游業(yè)及平水越窯青瓷、日鑄茶等產業(yè)的發(fā)展.
4.適時推出相關文旅項目的宣傳招商
從云門寺文化保護利用的長遠利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目的出發(fā),根據總體規(guī)劃,設計一系列區(qū)域特色明顯、文化風情濃郁、民俗風貌淳厚的文旅項目,適時開展宣傳招商,吸引投資開發(fā).
這是連接“大運河·古鑒湖”“若耶溪·云門寺”二條詩路文化帶的重要通道,涵蓋福全、漓渚、蘭亭3鎮(zhèn)(街),集古越文化(福全容山、漓渚倒騎垅越國貴族墓、蘭亭印山越國王陵)、名人文化(福全鑒湖女俠秋瑾、清代史學理論家和方志學家章學誠、著名教育家許壽堂,漓渚清代名將姚啟圣、明嘉靖狀元諸大壽,蘭亭王陽明、徐渭)于一體.建議結合各鎮(zhèn)(街)建設目標和特色鎮(zhèn)定位(福全“未來社區(qū)”、漓渚“美麗鄉(xiāng)村”、蘭亭“國家級文旅融合示范區(qū)”),將2條文化帶有效結合起來,使“蘭福漓大走廊”真正成為文旅融合的示范區(qū),溝通二條詩路文化帶的重要紐帶.
游線設置:柯巖景區(qū)鑒湖邊上岸——坐旅游大巴參觀漓渚“美麗鄉(xiāng)村”——福全“未來社區(qū)”——蘭亭陽明園——印山越國王陵區(qū)——徐渭墓園——平水若耶溪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