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
摘 要:辛亥革命失敗以后,為了真正實現(xiàn)民族的獨立、自由和民主,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特別是20世紀初這一歷史時段,以思想解放為目的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各地興起。各種思潮逐步被引入,使這場政治革命的思想先導運動內部出現(xiàn)了分化,馬克思主義作為外來思想文化在這一場思想運動中與各種思潮在爭論中不斷傳播。在傳播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不僅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內化、群眾化和大眾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的自身先進性和實踐性得以表現(xiàn)。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實踐性;大眾化;內化
中圖分類號 D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1-0475(2021)04-022-04
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如何形成中國特色并契合中國發(fā)展的實證研究中,許多專家學者總結了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獨特之處。朱義祿等就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是“因其更加符合中國思想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的政治需要?!盵1]264此外,李振印在其文章《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特點》(2008)中指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主題。蘇維埃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的封建殘余,以及各種思想潮流的斗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2]梳理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的研究與國內的研究就有所不同,國外更側重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歷史人物的研究。以日本學者石川禎浩、丸山松幸等為例,研究日本留學期間社會主義思想對于李大釗的思想的影響和對于其后來傳播馬克思主義有何關聯(lián)。目前學術界對五四運動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雖有豐富的成果,但少有結合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對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本文立足已有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探索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背景
五四運動前的中國思想文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勢與狀況不僅是中國這一時代的經(jīng)濟政治形勢的反映,而且這一時期的思想文化又影響國內的經(jīng)濟政治。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后,中國部分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治經(jīng)濟制度,尋求民族獨立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良方。
辛亥革命后,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打破,但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的實際思想文化狀況。由此新文化運動作為一場更為徹底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中國興起。
新文化運動后,國內的知識分子開始廣泛介紹西方的新思想,傳播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給中國思想界帶來了巨大沖擊和激烈的斗爭,使先進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現(xiàn)實越來越不滿,不斷尋求真理,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新青年》雜志應運而生,正如陳獨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中所說:“要擁護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3]319因此,新文化運動以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來反對中國的傳統(tǒng)封建倫理。
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五四運動后,半年的時間內,全國各地新出版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傳社會主義傾向的報刊達兩百多種”[4]16。此外,研究西方新思想、新理論的民間組織也在各地大量興起,除了宣傳社會主義,一些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也被翻譯成中文進行廣泛傳播。
近代中國在不斷探索救亡圖存的過程中,進化、革命、階級等觀念也逐漸為中國的思想界、政治界的知識分子所接受,為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提供土壤;但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也必然與這些觀念進行交鋒爭鳴,在不斷地交鋒過程中,融合中國的傳統(tǒng)理論道德、思想觀念、基本國情,才能真正地在中國生根發(fā)芽。
二、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傳播
新文化運動以來,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中國,馬克思主義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也開始在中國傳播,與其他思潮相比,馬克思主義不僅有理論層面的傳播,還是實踐層面的傳播,并且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早期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通過多次論戰(zhàn),馬克思主義為更多的人所知,更利于其大眾化的傳播,并在此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傳播途徑,不斷開辟更加廣闊的道路。
在實踐中,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兩大主要途徑:一是高校師生在知識分子中傳播,二是共產(chǎn)黨人領導工人運動在工人階級中傳播。對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他們功不可沒。特別是高校老師作為中國知識精英分子,他們是最早了解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深深影響了知識精英分子,他們開始在學校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創(chuàng)辦學校講壇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使馬克思主義在高校進行了大眾化的傳播,其中北方以北京大學為代表,在北京大學“包容并蓄”的學術氛圍下,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以及“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人物和團體的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北大的講壇上、出版物中、社團活動中, 處處都能聞到它的氣息,感到它的存在”[5]72。南方則以上海大學為代表,在上海大學,瞿秋白、蔡和森等“通過開設馬克思主義課程和在學校發(fā)表講演,推進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產(chǎn)生了廣泛的傳播”[6]。馬克思主義在高校進行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眾化傳播極其重要的手段,高校師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也逐漸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也是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最初一些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個別地、零散地到工人中進行活動,而“六三”大罷工以后,中國工人運動還在不斷發(fā)展?!肮と诉\動的發(fā)展,迫切需要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思想武器?!盵7]16基于此,為了將馬克思主義傳播給工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組織創(chuàng)造了一些易于理解的早期工人出版物,比如說《勞動界》《勞動者》等。這些出版物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深入陳述和列舉生動的例子向工人階級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引導廣大工人階級從舊思想和舊道德中解放出來,樹立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此外,在工人階級的各個部分設立了各種共產(chǎn)主義團體。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聯(lián)盟,并建立了勞教所,以招募年輕工人學習和建立一個早期的行會組織。此外,在長沙,毛澤東等人深入到工人群眾中,為工人創(chuàng)辦夜校,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這樣長沙的工人群眾也逐漸被組織起來。由于共產(chǎn)黨組織的積極活動,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迅速而深刻地提升了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意識和中國人民群眾的意識。
馬克思主義在工作中傳播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進步——逐步結合中國工人運動,影響中國工人階級精神思想。1921年7月,在上海爆發(fā)了第一場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罷工斗爭,共產(chǎn)黨派李啟漢組織領導了這次罷工,這場罷工堅持了21天,并在8月取得了完全勝利,9月和12月在武漢部分組織了粵漢鐵路武昌段工人罷工和漢口租界人力車夫罷工。此外,由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領導的工人運動開始以香港海員的工作為出發(fā)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年多的工人運動。持續(xù)了五十余天的海員罷工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他的勝利,推動了全國罷工高潮的到來。1922年8月至12月,沿京漢鐵路,鐵路工人組建了一個工人俱樂部,組織鐵路工人進行罷工。此外,在湖南、湖北、上海等地也爆發(fā)了工人大罷工。7月,在漢陽鋼鐵廠爆發(fā)工人罷工。8月發(fā)生海員工人罷工。10月,在長沙爆發(fā)沙泥木工人罷工。11月,在上海發(fā)起了英美煙廠工人罷工。
持續(xù)了一年多的工人運動,充分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優(yōu)秀品質,雖然在一年多的工人運動后,特別是在“二七慘案”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意識到了“工人階級獨立的斗爭是不能得到勝利的。”[8]46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不斷影響著中國的無產(chǎn)階級,馬克思主義也逐漸走向與中國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特別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這些都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條件和準備?!盵9]13這也將指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建立無產(chǎn)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并取得最終的徹底的勝利和解放。
兩種不同的傳播途徑向不同群體傳播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普及和內化。他們利用學校演講,開設課程,創(chuàng)辦公開期刊等方式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廣泛的傳播。此外,傳播其思想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早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辦各種組織,并不斷地深入到無產(chǎn)階級之中,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灌輸給無產(chǎn)階級,使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主導理論,另一方面,又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實踐,領導無產(chǎn)階級進行廣泛的革命斗爭。這不僅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革命運動中得到廣泛傳播,并逐漸成為主流思想理論,而且在革命斗爭中又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回顧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過程,由零散傳播轉為廣泛傳播,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岸c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之時,實際上就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盵10]當然這得益于鴉片戰(zhàn)爭以后形成的中國化思潮,在中國思想文化界形成了將外來思想運用于中國的思想基礎。特別20世紀20年代前后,在中國的思想文化界,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都表現(xiàn)出來“中國化”的思想,各階級思想代表人物都在思考如何運用外來思想文化拯救中國。在與非馬克思主義的論戰(zhàn)中,早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就不斷在思考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且有效地指導中國開展革命實踐運動。此外,這種新的文化中蘊含的強大內生動力為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的文化和實際形成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提供了不竭動力,并順利發(fā)展。而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僅是政治方面的”, [11]103還孕育著一種新的文化的崛起,并不斷成為廣大無產(chǎn)階級的共識。
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更為廣泛深入,這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在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中表現(xiàn)其科學性,以及在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獨特優(yōu)勢。首先,知識分子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而是沉下身子,走進人民之間,走進工廠,將馬克思主義進行傳播和實踐;其次,將馬克思主義日益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并指導工人運動??傊逅倪\動以后,為拯救中國人民面臨的民族危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相結合,更為系統(tǒng)完整地進行廣泛傳播,并運用于解決中國革命問題。
五四運動后,雖然只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早期(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但對未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重要影響。正是由于在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在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以及工人運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獨特優(yōu)勢,使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中國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實踐理論基礎。簡言之,“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盵12]13馬克思主義能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fā)生了聯(lián)系”[13]1515。
參考文獻:
[1]? 朱義祿,張勁.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 李振印.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特點[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04).
[3]? 陳獨秀.陳獨秀文章選編(上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4]? 胡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
[5]? 蕭超然等.北京大學校史(1898—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6]? 李向勇.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高校黨建與馬克思主義傳播[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9(02).
[7]? 陳旭麓主編.五四后三十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9]? 張連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推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10]? 許全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新文化運動[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03).
[11]? 殷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緣起研究[M].北京:中央翻譯出版社,2016.
[12]? 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