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伶俐
如何在小學階段強化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筆者所在學校以“開心農場”為載體建構勞動教育課程,在教學中強調生活化實踐及多學科融合,探索拓展勞動教育的新路徑。
建構課程化勞動教育載體。學校專門購置了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優(yōu)質土壤,讓500平方米的農場成為學生集中活動的場地。為強化統(tǒng)一管理,學校任命了“農場主”,負責規(guī)劃、協(xié)調、管理等工作,并為每個班級劃歸了“自留地”。為了落實“分田到戶”后的責任管理,學校安排班主任做“方格農場”的負責人。負責人規(guī)劃班級分格,小組長負責分格的種植安排及日常管理。學校還制定了相應的種植指導意見:一二年級以認識花草、種植花草為主;三四年級以種植普通蔬菜、時令瓜果為主;五六年級以種植小麥、棉花等農作物及蘋果、梨、桃等果樹為主。
實踐生活化勞動教育課程?!伴_心農場”要在有計劃的種植活動中,建構特色化、系列化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
課程一:種植實踐。學校將種植養(yǎng)護的任務分配到各個班級。三至六年級師生參與翻土、播種、定期移栽、松土、施肥、澆水等勞作過程,并根據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悉心培育作物。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傳幫帶”,學校請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結對學生參觀農場,做小導游,為他們講解種植作物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學生在實踐中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暢談勞動體驗,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科學素養(yǎng)。
課程二:學科貫通。“開心農場”的教育功能貫通各學科教育教學。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農場風景及農作物,觀察同學勞動的場景,以此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數(shù)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測量農場面積、統(tǒng)計植物品種、數(shù)量等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編寫與生活相融的數(shù)學問題;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到農場寫生、利用農作物制作手工藝品。這樣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場地從課本轉移到農場,在真實體驗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
課程三:活動輻射。學校毗鄰潛江市農業(yè)局,結合區(qū)位優(yōu)勢,定期邀請農業(yè)專家做現(xiàn)場技術指導,對農場主和管理員進行種植培訓。
學科貫通拓展勞動教育功能。“開心農場”能打通各學科連接的橋梁,作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平臺,讓勞動教育功能得到有效拓展。
勞動教育與德育相結合。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是青少年的必備品德素養(yǎng);在勞動中學會團結協(xié)作、樹立擔當意識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伴_心農場”源于勞動,又不囿于勞動。從認識種子到植物管理,從物理滅蟲到果品呈現(xiàn),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勞動觀念與勞動習慣,使他們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
勞動教育與智育、體育相結合?!伴_心農場”勞動實踐教育過程能很好地體現(xiàn)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鍛煉學生體質,提升學生觀察記錄、對比分析、轉化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等綜合素養(yǎng)。
勞動教育與美育相結合?!伴_心農場”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學會感受美景、欣賞美景、以多種方式“記錄”美景是勞動教育與美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例如,種植活動征文、手抄報比賽、農場繪畫展、開心攝影團作品展等,一系列相關活動陸續(xù)展開,不僅讓學生在勞動中真切地感受到勞動之美,也讓學生在寫與繪中學會表現(xiàn)勞動之美,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作者單位:潛江市曹禺小學)
責任編輯?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