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炎
摘要
有效的語文微課,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有效資料,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嘗試通過“四問”辨別語文微課的有效性,走出設計制作的誤區(qū);依據(jù)師生需要,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課,從明確定位、加強微課針對性的角度提升語文微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微課 路徑
近年來,微課作為新興的教學形式,正在迅猛發(fā)展。微課以使學習者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為目標,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視頻、動畫等形式記錄或展示教師圍繞某個(某些)知識點(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內容精選化和短時化的特點滿足了大眾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的需求,但目前部分語文微課陷入了精致簡短地講解完整課文的誤區(qū),缺少趣味性、互動性。如何提升語文微課的有效性,使之更好地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拓展提供自主學習的有效資料,使之更好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成了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下面,我結合所主持的“提升語文微課有效性的實踐探究”這一課題,談幾點想法。
一、以“四問”辨別語文微課的有效性
走出目前微課設計和應用的誤區(qū),是提升語文微課有效性的第一步。什么樣的微課才是更加有效的微課?我們可以從下面四個提問入手加以辨別。
1.定位是否明確。
微課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方便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為目標。設計者如果只考慮如何精美地創(chuàng)作微課,而不考慮將其運用于哪種教學情境,或者從哪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這樣的微課難免低效。因此,微課不是把以往的優(yōu)質資源重組,而是應有的放矢,在設計之初就先確定本節(jié)課是側重于課前的預習導讀、課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還是側重于課后的答疑解惑、延伸拓展。微課的選題、設計、制作等都應圍繞具體的情境定位而展開。
2.是否更聚焦、更深入、更簡短。
“低耗高效”應成為微課教學的追求,因為每個借助微課的學習者都希望花費較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聽一節(jié)微課,如果與聽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沒有多大區(qū)別,這節(jié)微課就并不成功。一節(jié)微課,選題的設立要圍繞語文教學中學生最難懂、最易錯、最需要升華的部分進行設計,形式上應將知識點與視頻畫面相融合,目標應以更直觀、更通俗、更深入地幫助學生攻克難點進行設定,以達到讓學生快速高效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效果。
3.是否受到學生歡迎。
現(xiàn)代人每天生活在信息海洋中,接觸到的聲色圖文越來越精美,越來越有吸引力。如果我們抱殘守缺,只會用傳統(tǒng)手段教授語文,勢必遭到冷落。要想真正做到為了學生好,我們就不能只會做苦口的良藥,還應該提檔升級,制作畫質清晰、生動直觀、動態(tài)感強、語言富有感染力的微課。采用學生不熟悉的新穎的形式制作微課,在形式上,講授語速略快;多用動態(tài)畫面,少用靜態(tài)畫面;作品歷時盡可能短;宣講語言多用“我們”而不是“同學們”等,以此吸引學生。真正做到現(xiàn)場無學生,心中有學生,是微課受歡迎的關鍵。
4.教學實績是否顯著。
微課不是普通的視頻,它是在先進教育理念支撐下產生的精心教學創(chuàng)意,這個創(chuàng)意好不好,要用教學實績來驗證。如果這節(jié)微課是用來幫助學生預習的,那么之后學生在課堂上的效率就應當有所提高;如果這節(jié)微課是用來解決難點的,知識點的檢測反饋正確率就應當高于傳統(tǒng)課堂;如果這節(jié)微課是課后的拓展延伸,那么學生就應當對某個問題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或思考。
二、以“四型”微課提升語文微課的有效性
社會的發(fā)展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者希望獲得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思維,這給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課題。目前微課的開發(fā)與運用突飛猛進,但實用的精品和成熟的模式較少,微課研究處在需要“內涵發(fā)展”和“反思提升”的階段。
本課題組梳理了初中語文教材中部分適宜制作微課的選題,調查了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需要幫助和教師渴望提升效率的情況,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導學入門”“情境創(chuàng)設”“答疑解惑”“延伸拓展”四種類型的微課,從明確定位、加強微課針對性的角度探究提升語文微課有效性的路徑。
1.“導學入門”型微課。
學生剛接觸新知識時,常常產生畏難情緒,“導學入門”型微課的設計就是為了減輕學生當堂吸收消化新知識的壓力,提升課堂效率或閱讀效率。課題組制作了《初中文言入門》《走進說明文》《議論文初探》《何謂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我要“科舉”》《〈朝花夕拾〉的正確打開方式》等微課。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觀看,之后通過新舊方式課堂效率的對比,對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到多數(shù)學生感到大有收獲,并且對第二天的新授課充滿期待,甚至有的學生積極查閱相關的資料并在書上做了批注,注明了課上想要交流的問題。使用微課的教師也感覺課堂進度明顯快了,尤其是對文言文、議論文、非連續(xù)文本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創(chuàng)設”型微課。
“情境創(chuàng)設”型微課的最佳適用對象是那些創(chuàng)作背景比較特殊的教學作品。初中學生年齡小,求知欲強,教師在課堂上簡要地介紹作品背景之后,常常被好奇心強的孩子問東問西。此刻如果一一解答有可能占用過多時間而偏離教學重難點,如果借助一小段聲情并茂且針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微課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整體感知作品,將有利于引導學生迅速走進作品,高效探究作品主旨及藝術特色,更好地引起情感共鳴。本課題組制作了《黃河頌》《秋天的懷念》《紫藤蘿瀑布》《太空一日》《己亥雜詩》等“情境創(chuàng)設”型微課。這些被運用到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普遍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更活躍。
3.“答疑解惑”型微課。
“答疑解惑”型微課旨在突破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教師可根據(jù)自己某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擬定未解決充分的問題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體味,或者根據(jù)課后學生的提問設計微課。課題組制作了《魯迅與“我”》《 “愧怍”的自省者》《四次“笑”痛痛痛痛(孔乙己)》《何時“謙”何時“敬”》《分清課文體裁》《出自〈戰(zhàn)國策〉?〈左傳〉?》《司馬遷?司馬光?》《一詞多義排排坐》《“用典”一語抵千言》等“答疑解惑”型微課作品,讓學生對待難點也能樂學、愛學,在思考歸納中學會運用類似方法總結知識點,舉一反三,終身受益。
4.“延伸拓展”型微課。
為了激起學生課后閱讀同類作品的興趣、完善語文綜合性學習素材、開發(fā)校本課程、總結各類作品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作品的藝術特色和主題思想,課題組嘗試制作了《古詩苑漫步》《“北冥有魚”的熱度》《飽覽民生疾苦的杜工部》《詩畫摩詰》《曠達東坡》《不容錯過的經典短篇》《流行詩流行詞流行曲》《中國古典小說》《外國小說作品中的內心獨白》等“延伸拓展”型微課作品。根據(jù)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教師通過記錄學生觀看的感受,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修改充實微課,為開展群文閱讀助力,積極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以“微”為標志的文化家族已悄然誕生,不僅改變著生活的樁樁件件,也必將改變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應理性地應對這些改變,積極地學習,切實提升微課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高級中學)
本文系江蘇省徐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提升語文微課有效性的實踐探究”(課題編號:GH13-20-L06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