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華,溫鴻源,龍潔珍
肇慶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系康復科,廣東 肇慶 526020
老年性皮膚瘙癢是一種發(fā)生于無原發(fā)性皮疹的老年人中的常見皮膚疾病,患者常感到皮膚表面瘙癢難耐,忍不住抓撓后會產(chǎn)生繼發(fā)性皮損[1-2]。西醫(yī)認為本病與體內(nèi)激素、免疫調(diào)節(jié)有關(guān),因此常采用抗組胺類、激素類藥物治療。氯雷他定作為一種抗組胺類藥物,在臨床治療中應(yīng)用比較普遍,療效顯著,但是此類西藥多刺激性強,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依賴性,一旦停藥極易復發(fā)[3-4]。相比于西醫(yī),中醫(yī)治療更為溫和。中醫(yī)認為本病與機體五臟失調(diào)、經(jīng)脈淤堵有關(guān),而且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秋冬風大,氣候干燥濕度低,可使老年人身體水分流失,讓本就干燥的皮膚更為干燥,若接觸一些刺激、致敏因子則會進一步損傷皮膚而促進瘙癢的發(fā)生[5-6]。根據(jù)這些特點,中醫(yī)采用多種治療手段,如針灸、中藥湯劑內(nèi)服或外用,均可取得顯著療效。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火針+桃紅四物湯加味外涂聯(lián)合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參照《臨床皮膚病學》確診[7]。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者;②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的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診斷標準[7];③皮膚瘙癢,無原發(fā)性損害,反復搔抓后出現(xiàn)繼發(fā)性損害者;④瘙癢部位分布均較為分散,且不同部位程度相當者。排除標準:①伴肝腎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血液疾病、腫瘤等原發(fā)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研究中途失訪者者;④對本研究所用治療方法有禁忌或?qū)χ委熕幬镞^敏者;⑤近期經(jīng)西醫(yī)激素類、抗組胺類藥物治療者;⑥患有老年癡呆、精神障礙等無法配合研究者。按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 例。研究組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齡62~85 歲,平均(70.14±5.32)歲;病程6~15 個月,平均(11.31±2.14)個月。對照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63~85歲,平均(70.46±5.21)歲;病程6~13個月,平均(10.96±2.10)個月。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基礎(chǔ)護理,包括健康宣教、觀察生命體征及遵醫(yī)囑用藥等,對照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療,用法:氯雷他定(北京雙鷺;國藥準字H20060157;5 mg×10 片) 10 mg/次,1 次/d,口服。研究組患者采用火針結(jié)合桃紅四物湯加味外涂治療。桃紅四物湯加味具體藥物(桃仁10 g,紅花10 g,熟地黃20 g,當歸20 g、白芍20 g、川芎20 g、首烏20 g,刺蒺藜20 g,白鮮皮30 g,百部30 g,皂角刺30 g),1 500 mL水煮成500 mL,待藥汁涼后,用開塞露8支加入藥汁中,攪勻后裝入備好的無菌容器(免洗洗手液瓶洗凈消毒)中,使用時,從瓶中擠到醫(yī)用棉簽后涂于患處,3次/d。火針(楊氏美容針,平頭)采用散刺法,以阿是穴為主:消毒后,在患處選6~8個點散刺,用火針松散地點刺病灶局部,每針間隔約1.5 cm,隔天一次,1 d一組阿是穴;實驗組患者先接受火針治療,局部消毒,待治療處干燥再外涂藥汁。兩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均隨訪2年。
1.3 觀察指標(1)瘙癢評分:從程度、部位、頻率、持續(xù)時間以及睡眠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分,對瘙癢癥狀進行評估。①瘙癢程度,無感覺為0分,輕度不用抓撓為1分,中度需要搔抓為2分,重度撓抓后仍不緩解,皮膚可見抓痕為3分,重度瘙癢抓撓后皮膚破損為4 分。②瘙癢部位以面積計算標準,頭頸部面積為9%,雙上肢為18%,軀干為27% (含會陰1%、胸腹前側(cè)13%、背部13%),雙下肢(含臂部) 46%,其中瘙癢面積為0計為0分,0<瘙癢面積≤25%計1分,25%<瘙癢面積≤50%計2分,瘙癢面積≥50%計3分;③瘙癢頻率,無感覺計0 分,每日1~3 次計1 分,4~6 次計2 分,每日6 次以上計3 分。④瘙癢持續(xù)時間,無感覺計0 分,每次持續(xù)1~30 min 計1 分,每次持續(xù)30~60 min 計2 分,每次持續(xù)60 min 以上計3 分。⑤睡眠影響評分,無影響為0 分,癢醒1 次2 分,醒2 次3 分,醒3 次或以上4 分。(2)臨床療效:治療后評估臨床療效[8],治愈,瘙癢緩解,皮疹全部消退;顯效,瘙癢和皮疹明顯減輕;有效,瘙癢、皮損減輕;無效,瘙癢、皮損無變化。治愈和顯效兩項合并為有效率。(3)血清學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離心取上清后測定:細胞因子γ-干擾素(IFN-γ)、白介素2 (IL-2)、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免疫球蛋白E (IgE)抗體水平。(4)遠期隨訪:對患者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記錄患者復發(fā)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yīng)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瘙癢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瘙癢癥狀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瘙癢程度、面積、頻率、持續(xù)時間及睡眠影響五項癥狀評分均有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瘙癢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瘙癢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0 60治療前3.25±0.16 3.23±0.18 0.643 0.521治療后1.06±0.08a 1.26±0.06a 15.492 0.001治療前2.35±0.21 2.37±0.23 0.497 0.620治療后0.96±0.05a 1.12±0.07a 14.407 0.001治療前2.53±0.15 2.54±0.19 0.320 0.750治療后0.86±0.14a 1.23±0.10a 16.658 0.001治療前2.31±0.12 2.32±0.14 0.420 0.675治療后0.86±0.23a 1.25±0.22a 9.492 0.001治療前3.45±0.13 3.44±0.14 0.405 0.686治療后1.06±0.35a 2.15±0.36a 16.816 0.001程度 面積 頻率 持續(xù)時間 睡眠影響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70,P=0.008<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FN-γ、TNF-α、IgE 抗體及IL-2、IL-4、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述各項血清學指標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0 60治療前8.81±0.06 8.82±0.02 1.225 0.223治療后5.06±0.13a 5.36±0.15a 11.707 0.001治療前42.22±5.32 43.02±5.14 0.838 0.404治療后32.15±2.15a 40.20±2.26a 19.990 0.001治療前1.26±0.63 1.25±0.58 0.090 0.928治療后0.98±0.32a 1.10±0.21a 2.428 0.017治療前8.31±1.26 8.33±1.24 0.088 0.930治療后6.85±1.21a 7.59±1.26a 3.281 0.001治療前9.53±2.15 9.61±2.20 0.201 0.841治療后5.36±0.96a 7.26±0.75a 12.081 0.001治療前9.32±2.45 9.52±2.37 0.454 0.650治療后6.21±0.52a 7.06±0.54a 8.783 0.001 IFN-γ (μg/L) TNF-α (fmol/mL) IgE抗體(mg/L) IL-2 (μg/L) IL-4 (μg/L) IL-6 (μg/L)
2.4 隨訪情況經(jīng)過兩年的隨訪,對照組復發(fā)5例(8.33%),觀察組復發(fā)6例(10.00%),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00,P>0.05)。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一種發(fā)生在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皮膚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劇烈瘙癢,反復抓撓后可形成瘢痕、結(jié)痂等繼發(fā)性皮損,本病多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且容易在夜間低溫環(huán)境下加重。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我國老齡人口已達2.5億,老年性皮膚瘙癢的發(fā)病人群也在逐年增加[9]。西醫(yī)認為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由于激素失調(diào)、皮膚老化變得干燥易受周圍環(huán)境因素刺激誘發(fā)所致[10]。西醫(yī)對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無特效藥物,以抗組織胺類、注射類鈣劑、阿片受體拮抗劑、性激素等為主[11]。雖然藥物治療有一定療效,但病情往往反復且難以根治,而且長期用藥會引起耐藥、依賴性及副作用,總體療效不佳。
中醫(yī)理論認為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隸屬“風瘙癢”、“癢風”、“癢證”等范疇。《諸病源候論》中有云:“瘙癢,體虛受風,血氣相搏,故瘙癢也”,即說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由于邪氣入侵,氣血不和,肌膚失養(yǎng)所致[12]。《內(nèi)經(jīng)》也有“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的闡述,綜合來講,老年性皮膚瘙癢癥與機體臟腑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加,機體各項功能慢慢減退,容易氣血虛弱、肝腎陰虧、陰虛血燥而導致皮膚瘙癢。部分老年患者長期缺少家人的陪伴,容易抑郁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阻滯[13];且飲食上注重多油膩、多鹽,會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常,濕熱內(nèi)生;如此內(nèi)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積郁于皮膚腠理而癢,故瘙癢內(nèi)起病于臟腑氣血虧虛,外因風、燥、濕等侵襲或飲食誘發(fā)。根據(jù)上述病機理論對癥下藥,本次研究除了對患者進行基礎(chǔ)護理之外,對照組服用氯雷他定治療,發(fā)揮抗組胺類藥物的抗過敏作用。而研究組進行火針治療加外涂桃紅四物湯加味,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瘙癢程度、頻率、面積、持續(xù)時間及睡眠影響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說明治療后觀察組的瘙癢情況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火針療法是指將特制的針具用火燒灼透紅之后,以一定的手法迅速刺入人體局部皮膚肌肉或腧穴內(nèi)起到治療作用?!鹅`樞·終始第九》提到:“癢者陽也,宜淺刺也”,后世中醫(yī)將“火”與“針”結(jié)合后發(fā)現(xiàn),止癢起效快且可縮短病程,對慢性頑固性皮膚瘙癢癥治療也有顯著療效。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可能有體內(nèi)炎性介質(zhì)的參與,如組胺、白三烯、乙酞膽堿、白介素2等,這些物質(zhì)會介導皮膚表面產(chǎn)生瘙癢癥狀[14-15]。其次與皮膚老化、神經(jīng)老化及免疫老化也存在相關(guān)性。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有機體正常細胞遭到損傷后不能及時清除,隨時間推移而逐漸積累,其導致機體免疫應(yīng)答能力下降,進而表現(xiàn)為皮膚正常生理機能衰退,神經(jīng)纖維功能退化,屏障功能減弱,最終引起老年性皮膚瘙癢。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清IFN-γ、TNF-α、IgE抗體及IL-2、IL-4、IL-6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各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疳樐苷{(diào)節(jié)機體免疫,減輕、緩解痙癢,降低機體異常增高的血清IgE 水平,減弱機體對過敏原的敏感性,抑制過敏介質(zhì)與炎性因子的釋放。
本研究采用的桃紅四物湯是活血化瘀的經(jīng)典方劑,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組成(桃仁、紅花、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等6味中藥),具有養(yǎng)血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此方可改善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huán)作用,具有抗缺氧、氧化、衰老、腫瘤和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等多種功效[16-17]。桃紅四物湯在皮膚病的治療中應(yīng)用廣泛,如紫癜、結(jié)節(jié)、腫塊、囊腫、色素沉著等血瘀導致的皮膚疾病。本次研究觀察組將方內(nèi)藥物進行煎煮濃縮后外用于皮膚患處,通過皮膚吸收作用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證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8.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jié)果與劉永信等[18]、徐曉靜等[19]、賈文霞等[20]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火針聯(lián)合桃紅四物湯在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治療中可緩解患者瘙癢癥狀,改善睡眠質(zhì)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從而能提供臨床治療效果。經(jīng)過兩年的隨訪后,對照組復發(fā)5 例,研究組復發(fā)6 例,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的遠期療效相當。
綜上所述,桃紅四物湯火針聯(lián)合桃紅四物湯加味外涂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癢情況,改善機體炎癥水平,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