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慧蘭
在低年級的默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默讀意識與默讀習慣的培養(yǎng),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并能夠結合助學系統(tǒng)中對學生默讀訓練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扎實的默讀訓練,以使學生在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默讀訓練中能夠形成默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關于低年級閱讀明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庇纱丝梢姡x訓練是需要從低年級開始的。那么,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主要指的是怎樣讀呢?雖然課標中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教材和課標可以把默讀形式確定為“嘗試不出聲,不指讀”。另外,從統(tǒng)編本教材低年級的助學系統(tǒng)中關于默讀的編排來看,在一年級著重朗讀,默讀訓練是從二年級上學期開始的,而且在默讀的要求上也沒有速度等其他方面的要求??梢姡瑢τ诘湍昙墝W生來說,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試著不出聲讀,其目的是讓學生對默讀有一定了解,習得默讀方式,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那么,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默讀訓練呢?
一、教師示范默讀,促進學生默讀習慣形成
低年級是默讀教學的起始階段,其目的重在訓練學生的默讀方式,讓學生對默讀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由于低年級學生習慣了大聲朗讀課文,在初次接觸默讀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怎樣讀。針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可對默讀的形式細化指導,以幫助學生逐步習得默讀方法,提升默讀能力。
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雪孩子》一文的課后習題中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試著不出聲”。由于這一課是統(tǒng)編本教材課后習題中首次對學生提出了默讀要求,教師就可以先通過示范給學生以默讀的基本樣態(tài),讓學生學習如何默讀課文(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不指讀,不出聲)。然后,讓學生任選一個自然段,仿照著教師的樣子默讀。這樣當學生對默讀的方法有了自己的感受與體會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通篇默讀課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學生對默讀這種方式還不是很熟悉,在學生默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巡視,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默讀的時候是否出聲,或者有沒有沉下心來默讀。就這樣,由示范到練習再到通篇默讀,由易到難,學生對默讀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在今后的閱讀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這種方式默讀課文。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默讀訓練方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示范指導,以幫助學生初步感知默讀,學習默讀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意識,逐步訓練學生眼看腦想的能力。另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默讀情況的評價,以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為今后的默讀奠定基礎。
二、插圖輔助默讀,把文字還原成為畫面
默讀是一個由眼入腦的過程。默讀要求學生用眼睛看文字,并在頭腦中想象著文字的內(nèi)容。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師可借助課文中的插圖把學生引向默讀訓練之中,鼓勵學生邊默讀邊對照畫面,以逐步提升學生的默讀能力。
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的課后習題中提出了“默讀第3自然段。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說說鄧爺爺植樹的情景”的要求?;诖耍谶@一課的默讀訓練上教師就可以這樣展開教學: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隨著默讀自己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哪個畫面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在學生默讀完第3自然段之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說圖上畫的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最后教師讓學生把自己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說一說。因為有了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作為基礎,學生的頭腦中很自然就浮現(xiàn)出了“鄧小平爺爺穿著藍色衣服選柏樹苗—移入樹坑—揮鍬填土—扶正樹苗”等畫面。這樣教學,圖文結合,在默讀中,學生對課文中文字所描寫畫面的感受也更為鮮活,凸顯出了默讀的作用與價值。
在《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第3自然段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想象畫面,再讓學生借助插圖中的畫面默讀,這樣學生能夠一邊讀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并且在插圖的對照中,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鄧小平爺爺?shù)男蜗笠哺鼮轷r活、逼真,促進了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三、邊默讀邊想象,促進學生想象能力提升
邊默讀邊想象是默讀訓練的基本要求。在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單靠讀學生是很難感受到文字所描寫的畫面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默讀中想象,把文字想象成畫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提升學生默讀的能力。
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話故事,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普通的朗讀學生很難感受到故事所描寫的神奇,如“在世界最東邊的海上,生長著一棵大樹叫扶桑。扶桑的枝頭站著一個太陽,底下還有九個太陽”,像這樣的描寫課文還有許多處。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邊默讀邊想象畫面。在默讀目標的引導下,學生隨著默讀展開想象:十個太陽炙烤著大地,人類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也想到了羿射掉九個太陽,留下一個太陽時的畫面,還想到了太陽剩下一個之后,大地上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的樣子……在學生的想象中,整個課文內(nèi)容變成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的想象能力與默讀能力得到了提升。
《羿射九日》一文的課后習題中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不要指讀”,教師在學生默讀且不指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邊默讀邊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在默讀中真正感受到神話故事的神奇,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默讀能力。
四、邊默讀邊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
默讀并不是不出聲、不指讀就可以了,還要能夠養(yǎng)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從而形成邊讀邊思考的能力。經(jīng)常引導學生進行這種訓練,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默讀能力的提升。
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雷雨》一文主要講了雷雨前后的景象。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在學生朗讀課文并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并且思考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各是什么樣子的,并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這樣就把讀、思、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雷雨前后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在眼、手、腦并用中發(fā)展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再如二年級下冊《楓樹上的喜鵲》一文的課后習題中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文中反復說‘我喜歡,說說‘我喜歡的是什么”。這個練習也是基于讓學生養(yǎng)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提出的。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三次默讀來幫助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第一次默讀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隨著默讀畫出“我喜歡”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當學生默讀并畫出這些詞語所在之處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第二次默讀畫出每一次“我喜歡”的是什么,以幫助學生厘清課文思路,知道文章中每次出現(xiàn)的“我喜歡”分別在哪些段落。最后一次默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我”可能還會喜歡什么。經(jīng)過這三個層次的默讀訓練之后,學生不僅可以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進一步,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閱讀。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特點,提出簡單的思考問題,讓題干成為學生的思考路徑,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思考中形成思維能力,提升學生默讀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默讀正處于萌芽階段,教師要能夠依照課標以及統(tǒng)編本教材助學系統(tǒng)中對學生的默讀要求,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哪x,以讓學生養(yǎng)成看著文字想畫面、邊讀邊想象、邊讀邊思考等習慣,為中年級學習“帶著問題默讀”做好準備,切實提升學生的默讀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江南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