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 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對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背景等要素有一定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對應設計,利用多種多樣的情境展開教學,無疑能夠帶來更多學習啟迪,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形成嶄新教學成長點。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媒體情境等,學生接受度更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活動情境 創(chuàng)設策略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借助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推開教學程序,能夠與學生學習認知形成重要對接,以成功激活學生學科思維,提升學科教學品質。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呈現(xiàn)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篩選工作,適時創(chuàng)設繪畫情境、媒體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能夠對學生學習心理形成激發(fā)之勢,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情境之中。小學生對教學活動有比較強的認同感,教師適時投放一些互動性活動,其助學效果會更為突出。
一、創(chuàng)設繪畫情境,對接生本活動認知
小學生大多有涂鴉的習慣,喜歡利用手中的筆在更多地方繪出一些圖案,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這一習慣展開設計,利用繪畫情境推開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程序,勢必給學生帶來更多感官沖擊。生活中的很多案例材料,都是可以通過繪畫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而且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以繪畫形式展示生活案例內容,將學科活動推向高潮。教師要求學生搜集生活案例時,不妨要求學生用繪畫形式展示出來,學生會給予積極的回應。教師借助多媒體投放繪畫材料,順利啟動教學程序。
如教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少讓父母為我操心》,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則繪本故事,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用自己的話講述主要情節(jié),說說繪本反映了什么生活道理。學生開始觀看和討論,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匯報階段,學生踴躍發(fā)言,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梳理:一個小學生,平時在家生活中處處需要家長幫助,甚至連穿衣服都要媽媽幫忙,這樣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太差了。這個繪本故事告誡我們,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分擔家庭的責任。教師要求學生自行創(chuàng)編一則繪本故事,傳遞一種正能量,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有前面的繪本觀看經歷,自然有清晰的創(chuàng)作思路,課堂學習進入另一個階段。
教師利用繪本故事展開教學調動,給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學習啟迪。從學生觀察和思考中能夠看出,教師切準學生生活認知展開設計,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生活幫助,通過繪本故事讓學生建立更成熟的思想。特別是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編繪本故事,給學生帶來的心理觸動會更為強烈。
二、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調動生本活動意識
多媒體的廣泛使用,給學生帶來感官沖擊,其助學效果更為顯著,教師要正視多媒體調動作用,在學科活動導學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展開活動情境設計,讓學生在電子信息沖擊下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信息材料,學生展開觀察觀看活動,結合活動需要作出交互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讓多媒體展示有了良好的結果。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助學設計,能夠成功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科活動的主動性,也可以給活動帶來更多信息支持。
學生對電子媒體信息有特殊喜愛,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展開調度時,需要有創(chuàng)意設計意識,給學生以更多感官沖擊,這樣可以獲得更大教學調動作用。如在教學《這些事我來做》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導學階段,利用手機連線形式,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信息。教師與學生家長連線,詢問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特別是幫助家庭做家務的事情。家長在電話里詳細介紹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因為是課堂連線,學生都能夠聽清家長的介紹,對家長的感慨有更深刻的體會。有家長說,孩子在家里什么活都幫著干,因家里經營一個門面,孩子節(jié)假日要到店里幫助賣東西。教師對家長介紹情況進行梳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了,我們?yōu)榧彝プ鲆恍┝λ芗暗氖虑槭峭耆珣摰?,父母會感到非常欣慰的?/p>
教師與家長連線,這是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媒體應用,媒體情境設計給學生帶來更深刻心理觸動,學生平時很少關注父母的感受,在這個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聽到家長說出這番感慨,自然會形成更多思考。教師利用最簡單的多媒體手段展開情境設計,卻能夠獲得成功的教學調動,這樣的設計方案值得推廣。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生本活動思維
教師借助問題展開教學調動,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運用。學生對有思考性的問題有特殊感覺,教師要對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結合教材內容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以成功激發(fā)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主動性。在學科教學活動操作中,教師借助問題進行必要的調度,也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廣泛交流中達成活動共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不僅要對問題情境內容做出篩選,還要對問題呈現(xiàn)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讓多媒體手段融入問題情境之中,將問題有形化處理,其調動作用會更為突出。
如在教學《互聯(lián)網新世界》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做學情調查:平時我們都有上網經歷,說說上網都干什么了。學生對這個內容很感興趣,自然有參與討論的熱情。有學生說,在網絡上看書,也有學生說幫助家人網購,還有學生說在網上玩游戲、聽音樂。教師繼續(xù)引導:網絡給我們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如果從有用的角度展開思考,梳理一下生活經歷,網絡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學生對這個話題有討論基礎,很快就有信息回饋。有學生歸納:網絡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僅能夠給我們提供想要的信息,還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如學習技術、查閱材料、傳遞信息等。教師鼓勵學生列舉生活案例進行對應說明。有學生說,他平時總會幫助爺爺查找一些養(yǎng)殖雞鴨方面的技術和信息,因為爺爺不會上網,他養(yǎng)殖雞鴨時需要技術支持,網絡給爺爺帶來更多幫助。
教師利用問題情境展開教學調動,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學生對網絡應用最為熟悉,自然有積極思考的動力。從學生思考和展示情況能夠看出,教師問題設計較為典型,讓學生自然進入生活對接環(huán)節(jié),在生活案例展示中建立學科認知。教師從正面展開引導,讓學生利用網絡做更多正確的事情,這也是一種思想教育。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生本活動頻度
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學生生活有密切關聯(lián),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需要有對接自覺意識,結合學生生活經歷展開對應設計,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形式有很多,如案例討論、信息搜集、社會調查、生活觀察等,都離不開生活認知的應用,教師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對應設計,確保生活化情境設計更有契合性。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有多種選擇,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之中展開學情調查,對學生學習興趣取向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形成較好的調度效果。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廣告,如何對待這種社會現(xiàn)象呢?很多人在這些方面存在一些認知短板,教師需要作出正確的引導。如教學《正確認識廣告》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先打開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這些廣告信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面對這些廣告內容時,需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不能盲目地排斥,也不可一味相信。根據(jù)你的經驗,說說你是如何處理身邊廣告信息的。學生拿到學習任務,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開始課堂討論。有學生說,廣告從不同渠道呈現(xiàn)到我們面前,街頭小廣告大多帶有虛假信息,要小心對待這樣的廣告。即使是正規(guī)媒體廣告信息,我們也需要有審視的態(tài)度,不僅要對廣告信息進行核實,還要關注其真實的效果,而不是完全聽信其廣告宣傳。也有學生說,廣告給我們帶來海量信息,我們需要做出精心篩選,因為我們生活中需要購買很多東西,沒有廣告也不行,要重視“口口相傳”的廣告,因為有真實案例支持,其廣告效應會更好一些。
教師利用廣告圖片展開教學,將學生順利帶到問題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對廣告較為熟悉,自然會進行廣泛的討論。從學生認知情況能夠看出,學生大多有戒備之心,說明理性看待廣告已經成為社會主流觀念。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離不開活動的支持,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和對接的意識,借助情境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處理,對教學方法展開優(yōu)化處理,讓學生在適合的學習活動中展開深入思考,自然形成學科認知基礎。情境教學法有比較廣泛的應用,教師要對活動情境展開創(chuàng)新研究,積極推出個性化的活動情境,以順利激活學生學習思維,形成嶄新學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