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鵬
郁達(dá)夫曾經(jīng)寫道:“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yuǎn)、嚴(yán)厲、蕭索的感觸來的?!?/p>
秋天,應(yīng)是四季里的中年。翱翔了兩季的羽翼收了起來,落在地上,緩慢而認(rèn)真地前行,體味著生命的內(nèi)斂與深厚。大地開始變得疏朗,流水瘦了,陽光淡了,枝頭像是簡筆畫,勾勒著落葉紛飛的寸縷詩情。
入秋后,書桌便有了寒意。坐在窗前,看天高云淡,聽涼風(fēng)繾綣,不覺間心神便得到了舒展,一些塵埃般漾起的煩惱在這無垠的藍(lán)天下悄無聲息地褪去。躁動的心得到了降溫,找回了冷靜的表情,一些難以言喻的情愫在心頭浮起。這是秋天賦予每一個讀秋之人的靈感,它們等待著文字去寄托,去承載,去闡釋。于是,輕輕翻開書頁,眼里滿是溫柔的寧靜以及盈盈的秋波。
微涼的桌子上,自然適合讀微涼的文字。每到秋天,我就會重讀一遍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那種牽涉著永恒、博大的愛愿與思索的文字,恰好與秋天靜美而清冷的氣質(zhì)相合。“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些答案只有在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兼具的情況下,才會在生命年輪經(jīng)年的旋轉(zhuǎn)中與我們相遇。
每個人對生命都有自己的視角,每個人也都在人間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經(jīng)過了春夏的勃發(fā)與生長,到了秋天,我們會思考,自己收獲了什么。
總有一些事物黃了又綠,綠了又黃;總有一些事物生生不息,洋溢著四季常青的熱情。每一年,我們都在成長;每一年,我們生命的書頁都會留下更多入木三分的筆墨。當(dāng)我們攤開書本,文字會為我們鋪就一條落英繽紛的道路,直指內(nèi)心。
當(dāng)然,秋天也適合讀一些晴朗、明媚的文字,溫暖自己的胸臆與性靈。最近在讀《托爾斯泰談幸?!罚骸皶r間在我們之后,時間在我們之前,在我們存在的時候不存在時間。”我尤其著迷書中關(guān)于存在與愛的闡釋。秋天,萬物逐漸凋落,在人們看來,這是一個背離生機與愛的季節(jié),但這兩個詞語作為生命中永恒的主題,從不會在某一個時段里褪色,而是與人群,與世間,與所有的一切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生活在當(dāng)下,也生活在愛之中。于是,生活的本身便是一種幸福,一種最高的幸福。
看,這“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我們?yōu)樨S收準(zhǔn)備著儀式,用每一個辛勤、努力而充實的日子向萬物獻(xiàn)上深情的禮贊。我們咀嚼著一年的精華,消化、成長,用更強壯的身體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突然想起劉禹錫的一首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份秋日的晴朗,其實從不在人們的筆下缺席。撫摸著淡黃色的書籍,人們總能在上面找到金黃色的陽光在多年前就留下的微笑以及款款深情。
林語堂在《秋天的況味》中寫道:“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蛉缥娜艘雅琶撓鹿P驚人的格調(diào),而漸趨純熟練達(dá),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边@樣的況味,屬于秋天,屬于每一本“正得秋而萬寶成”的書,也屬于每一個品讀著書中暖陽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