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雁 王琳琳
銅鏡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具有 4000多年的歷史,其背面紋飾具有無窮的魅力和獨特的神韻。紋飾種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其中人物故事鏡是一重要類別。從漢代神人瑞獸鏡中的東王公與西王母到唐代的真子飛霜鏡、嫦娥月宮鏡等,人物故事鏡逐漸增多。宋金以來,由于禁銅、戰(zhàn)亂等原因,雖然銅鏡制作的精美程度少有超過漢唐,但銅鏡的形制及紋飾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這一時期,人物故事鏡尤為盛行。紋飾內(nèi)容取材廣泛,包括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歷史典故等諸多方面。
濰坊市博物館藏宋金人物故事鏡紋飾既刻畫出了亭臺樓閣、山水樹石等自然風景,也包含了神人龜鶴、仙人渡海、明皇夜游、王質(zhì)觀弈等神仙人物故事及吳牛喘月、柳毅傳書、藍采和擊板踏歌等民間傳說。題材廣泛,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凝結了各時期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理念。本文選取幾面典型銅鏡加以介紹,了解銅鏡背面的故事。
宋仙人渡海鏡(圖1)
八瓣菱花形,圓鈕,直徑16.8厘米。水曲紋刻畫的海浪滿布鏡背,鈕左右各一仙人站在長劍上漂洋過海,仙人頭戴冠,寬袖及長袍下擺隨風飄揚。水中漂浮水草,鈕下隱約浮現(xiàn)一座殿宇。這種圖案紋飾取材于中國佛教傳說,在達摩渡海鏡中也是常見。
宋吳牛喘月鏡(圖2)
圓形,圓鈕,素緣,直徑12.2厘米。鈕與三周鋸齒紋之間為主體紋飾,圖案采用高浮雕技法,凹凸有致,立體感強。蕩漾的水波占據(jù)了鏡面大部分空間,水天相連,突出了水牛與水朝夕相伴的特定生活環(huán)境。上部祥云繚繞,托起一鉤彎月,倒映于下面的水中。中間鏡鈕左側,浮雕一頭水牛站在田間,腰身渾圓健壯,四腿勁健有力,牛角彎曲,水牛牛頭和尾巴下垂,目視水中的月亮,形態(tài)生動傳神。
此鏡畫面取材于“吳牛喘月”的典故。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其典故出自南朝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晉武帝與滿奮的故事,《太平御覽》卷四《風俗通》中亦有“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的記載。
宋王質(zhì)觀弈鏡(圖3)
八瓣菱花形,圓鈕,頂平,直徑11.7厘米。鏡背上似橋非橋、是岸非岸的圖紋將背景分為水路兩部分。陸地上,鈕右側一棵大樹挺拔,枝葉繁茂。鈕左上部兩人席地而坐正在弈棋,中間一人觀弈。鈕下樹兩側各有兩人姿態(tài)相同,身著短褐,雙手彎曲上抬,似邊走邊談。這種似橋非橋、是岸非岸的圖紋是宋鏡的一個重要特點。
此故事是相傳晉朝樵夫王質(zhì)上山砍柴入仙境觀看仙童下棋,后來要走時發(fā)現(xiàn)斧頭握柄已腐朽,回到村中,發(fā)現(xiàn)人世間已發(fā)生巨大變化。暗喻仙境一瞬,人間已百年,寄托出一種世事變幻莫測的蒼涼意味。畫面分上下兩部分,左上方遠景是在仙境王質(zhì)執(zhí)斧觀棋,下方近景描畫村莊里的人群、樹木。
宋明皇夜游鏡(圖4)
八瓣菱花形,圓鈕,頂平,直徑18厘米。鏡背鈕右側一半露飛檐樓閣,樓門半開,一人居高下望。鴟吻、屋瓦、斗拱刻畫精細,形象逼真。鈕左一棵大樹,枝葉繁茂。鈕下小橋流水,橋一端有三人,一高髻仙女正座,左右各一持寶扇侍女。橋另一頭一人頭戴璞冠,身著寬袖長袍,面向仙女拱手拜謁。橋上一人一手持幡物,一手前抬指引。橋中隱約一玉兔在搗藥。
此面銅鏡描述的可能是民間故事中唐玄宗做夢夜游月宮的故事。
金柳毅傳書鏡(圖5)
圓形,圓鈕,頂平,直徑16.4厘米。以鈕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鈕上為陸地,鈕下為河水。陸地上,沿鏡緣左側斜伸出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樹下一男一女,女子衣帶飄拂,男子面朝女子,身子微微前傾,雙手拱起,做相互傾訴姿態(tài)。右側一人牽馬,樹下草地上徜徉著幾只羊,有的向前奔走,有的低頭吃草。其間一方框內(nèi)有銘文,不清。下面部分刻畫了兩條魚在波濤翻滾的河水中嬉戲。素緣。
柳毅傳書銅鏡源于經(jīng)典的民間人物故事。相傳唐代落第秀才柳毅路遇受夫家虐待的牧羊龍女,龍女述說身世并請托其傳書龍宮,柳毅克服重重困難傳書成功救回龍女。此故事有涇陽初遇、洞庭傳書等情節(jié),不但是愛情幸福美滿的象征,也寓意了見義勇為、救人危難的美好品德。館藏銅鏡表現(xiàn)的是柳毅與龍女初見面的場景。
金人物故事鏡(圖6)
八瓣菱花形,圓鈕,鈕頂有“十”字刻紋,直徑11.8厘米。鈕右側山下三人立于橋頭,中間一人拱手,左右兩侍。鈕左側一棵參天大樹,樹下一人端坐,一手搭于膝上,一手前抬做相迎狀,身后一侍者。鈕下橋中似有一玉兔正在搗藥。緣上刻有“□官□□”。
金藍采和擊板踏歌帶柄鏡(圖7)
圓形有柄,直徑9.1厘米,柄長8.3厘米。鏡左側一人雙手持板(或某種樂器)正在演奏,右側沿鏡緣斜伸出的大樹下三童子與之呼應。圖案所展現(xiàn)的可能是藍采和擊板踏歌的故事。
金神人龜鶴齊壽帶柄鏡(圖8)
圓形有柄,直徑9.8厘米,柄長8.5厘米。鏡背內(nèi)區(qū)正中端坐一人,著寬袖長衫,后立一侍,手中持物。右側邊緣一樹,樹干斜生至鏡上部。樹梢一輪太陽,云上仙鶴飛翔,地下靈龜爬行。外區(qū)為細葉纏枝花紋帶,素緣。柄上有蓮花荷葉紋。這一題材是當時很流行的銅鏡紋樣。
金仙鶴人物故事(仙女訓獸)帶柄鏡(圖9)
圓形有柄,直徑7.9厘米,柄長6.6厘米。鏡緣右側一女子手持扇面,扇柄指著腳前似犬似兔的小獸,似在訓責。女子身后有樹,枝葉前伸。鏡左側有仙鶴展翅飛翔,地下一小童躬身立于小獸尾后。柄上有一彎月,下有一獸,或為鹿或為牛。鏡柄上也可能表現(xiàn)的是“吳牛喘月”的故事,一鏡表現(xiàn)兩故事,比較罕見。
兩宋以來神仙人物故事鏡的流行跟當時道教思想的興盛有重要關系。典型的明皇夜游、王質(zhì)觀弈等都表達出對仙人、仙境的向往之意。也有的表達人民對幸福、美好、吉祥生活的追求,如柳毅傳書鏡。金代以后以仙人龜鶴題材為大宗的故事鏡,一般以仙人、童子、龜鶴為主題,以古松、山石、祥云為輔助來營造空靈祥瑞的仙境,反映出人們對長生不老的向往。也有些人物故事鏡其故事難以猜度,或與少數(shù)民族有關,如仙女馴獸鏡等。人物故事鏡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和動人的魅力,既為我們研究古代裝飾圖案提供了重要資料,又反映了古代人民精神生活狀態(tài)和文化藝術水平。隨著發(fā)現(xiàn)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會越來越被大家所喜歡和關注!
(責任編輯: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