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萬里,梁婷婷,楊敏,劉先橋,朱忠亮(貴陽學院 生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
磷石膏是濕法制磷酸工藝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每產1 t磷酸約產生 4.5~5.0 t磷石膏),在我國的排放量異常龐大[1]。盡管國內的企業(yè)及科研工作者研究了多種綜合利用方法,但我國磷石膏的利用率依然很低[2]。未利用的磷石膏只能露天堆放,對環(huán)境帶來多種風險[3],因此,有必要用植被覆蓋磷石膏堆場,以減小其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利用植被覆蓋磷石膏堆場的前提是找到成本低廉的方法,這包括合適的植物品種、成本可接受的栽培方法,目前尚未見相關報道。國內外一些學者[4-5]針對生物修復磷石膏做了一些研究,給植被覆蓋磷石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如黑麥草、白三葉、高羊茅、狗牙根、刺槐、艾嵩等能在經過改良的磷石膏上生長,將磷石膏與赤泥、粉煤灰、活性污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有利于植物生長,將磷石膏與廢鐵屑、粉煤灰和過磷酸鈣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減少磷石膏中重金屬的淋出,玉米、小蔥、煙葉等經濟作物可種植于含有一定量磷石膏(40 g·kg-1)的低硫缺磷土壤中。
該論文添加盡可能少的不同改良劑于磷石膏中,種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植物——大蒜,觀察大蒜的生長表現及其對基質的影響,以期找到能在磷石膏上良好生長的物種及改良劑最小添加比例,為植被覆蓋磷石膏堆場做一點粗淺的探索?,F將相關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該研究所用的磷石膏來源于貴州省西洋實業(yè)集團的廢棄磷石膏堆場,采挖自堆場表面30 cm以下。該研究所用營養(yǎng)土、花盆均購自當地花鳥市場,花盆為方形,長×寬×高為50 cm×40 cm×20 cm;所用大蒜種子購自淘寶自然之靈旗艦店。該研究所用的試劑均為分析純。所用儀器主要有真空冷凍干燥機FD-1A-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5100。
1.2.1 實驗分組
以全磷石膏為對照組,以磷石膏混入不同改良劑為實驗組,每組6個花盆。各實驗組所用改良劑及其添加比例分別為:磷石膏:稻殼(30:1)、磷石膏:稻殼粉(20:1)、磷石膏:油菜桿粉(30:1)、磷石膏:純白沙(20:1)、磷石膏:粉煤灰(10:1)、磷石膏:玉米秸桿粉(30:1)。
1.2.2 實驗過程
種植前將所需各材料充分混勻并裝滿各花盆,用自來水澆透后置于塑料大棚內架子上過夜。次日播種,每個花盆播20顆大蒜種子。播種后每日17:00澆水,澆水量視基質濕潤程度確定。每日記錄各花盆的發(fā)芽率、存活率,共記錄60天。
實驗共有5組,磷石膏:稻殼粉分別為15:1、20:1、25:1、30:1、35:1,每組6個花盆。每個花盆播40顆大蒜種子。
每日記錄各花盆的發(fā)芽率、存活率,共記錄60 天。至60天時離基質表面1 cm收割植株,稱取每個花盆全部植株的鮮重,然后取一部分植株測總葉綠素含量,剩余植株冷凍干燥后備用。
分別于種植前和種植結束后,將每個花盆的全部基質混勻后取樣100 g存于4℃冰箱中備用用于測定基質的pH和TP。
種子的發(fā)芽率(%)=(種子出苗數/播種數)× 100%。大蒜的成活率(%)=(某天的成活植株數/出苗總數)× 100%。大蒜的株高用皮尺測量。總葉綠素的測定按照張志良等的硫代巴比妥酸法進行[6]。植株MDA含量的測定按照李玲的方法進行[7]。
測定基質pH用酸度計法,測定TP用堿熔—鉬銻抗分光光度法[8],
文中的圖表、數據分析主要用Origin8.5、Excel 2010處理,所有值均為組內各花盆數值的平均值,發(fā)芽率、存活率及株高的數據保留一位小數,其余指標保留兩位小數。
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除磷石膏:稻殼(30:1)組外,其余各組的發(fā)芽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全磷石膏組;發(fā)芽率和存活率都比較高的是磷石膏:稻殼粉(20:1)組和磷石膏:油菜稈粉(30:1)組;雖然磷石膏:粉煤灰(10:1)組和磷石膏:玉米秸稈粉(30:1)組的發(fā)芽率高達97.5%,但存活率分別只有25%和20%。綜合判斷,用稻殼粉或油菜秸稈粉作為改良劑加入磷石膏中,更適合大蒜的發(fā)芽和生長。考慮到原料獲得的方便性,選擇稻殼粉做后續(xù)實驗。
圖1 大蒜在添加不同改良劑的磷石膏上的發(fā)芽率和存活率
如表1所示的數據可知,各組的發(fā)芽率均超過98%,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存活率以磷石膏:稻殼粉(30:1)和磷石膏:稻殼粉(35:1)相對較高;各組的株高、鮮重和總葉綠素含量各不相同,均以以磷石膏:稻殼粉(35:1)的數值最高,且與其他組差異顯著。
表1 大蒜植株的各項指標
如表2所示的數據可知,各組基質TP含量在栽培后均有所減少,減少率最大的是磷石膏:稻殼粉(35:1)組。各組基質的pH栽培后均比栽培前顯著提高。
表2 栽培前后各組基質TP和pH
本研究表明,大蒜在添加了不同比例稻殼粉的磷石膏上的發(fā)芽率率均超過98%,其存活率、株高、鮮重、葉綠素含量則以稻殼粉添加最少的一組(磷石膏:稻殼粉(35:1))最高,因此,可考慮以此比例向磷石膏中加入稻殼粉用于磷石膏堆場的覆蓋,既節(jié)約成本,又能改善大蒜的生長表現。
磷石膏顆粒細小、透氣保水性能差、酸性強,不適宜于植物生長[9],本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因此,磷石膏改良劑應當疏松多孔、吸水率高、偏堿性,且含有一定量的氮。本論文的結果表明,大蒜在添加了稻殼粉、油菜稈粉或玉米秸稈粉的磷石膏上具有更高的存活率,而在添加了細白沙或粉煤灰的磷石膏上的存活率相對低得多,這說明在選擇磷石膏的改良劑方面,疏松多孔可能是重要的指標?;谶@一點推測,疏松多孔的材料添加越多,對磷石膏的改良效果應該越好,植物在其上的生長表現也會更好,但本文的結果并不支持這一推測,本文的結果中,大蒜生長表現最差的一組是磷石膏:稻殼粉(25:1),稻殼粉添加量比該組更少或更多的組,大蒜的生長表現均更好。可見稻殼粉改良磷石膏有更復雜的機理,有必要對此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