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略論梁啟超“新民”學說的思想史價值

2021-10-26 09:22:20任軍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40期
關鍵詞:個人新民梁啟超

【摘要】 梁啟超的新民學說承續(xù)了龔自珍、王韜、嚴復等人的民族自我反思精神,在構(gòu)建現(xiàn)代國民性方面有破有立,代表了他所處時代知識分子的思考高度,對五四啟蒙主義運動有較直接的啟發(fā)。梁啟超以國族為本位的新民思想和魯迅等人的“任個人”啟蒙思想有別,是現(xiàn)代思想史上不可忽略的“歷史中間物”。

【關鍵詞】 梁啟超;新民;個人;歷史中間物

【中圖分類號】B25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0-0047-02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科項目《中國現(xiàn)代未竟長篇小說研究》(項目批準號SC20B095)的階段性成果。

梁啟超無疑是中國從近代向現(xiàn)代社會過渡歷程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根據(jù)梁啟超自述,可以知道他早期的改良思想來源主要有二:一是西方思想的啟發(fā)[1];二是受晚清其他思想先驅(qū)者的影響。其實,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龔自珍等人就已經(jīng)開啟了近代中國的民族自我反思之旅。

一、民族自我反思精神的演變軌跡

在鴉片戰(zhàn)爭前夕,龔自珍以其詩人和思想者的敏感抒寫了深刻的“衰世之感”,在其《乙丙之際箸議第九》中比較準確地概括了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中國的時代特征:表面繁華之下,人才匱乏,危機四伏,矛盾頻現(xiàn)。龔自珍還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君主專制,在《京師樂籍說》中提出了著名的“戮心論”。他認為古代君王的“戮心”之術可以分為兩種,一為愚民,一為“鉗士”。龔氏的這些思想在當時無疑有振聾發(fā)聵之效,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體現(xiàn)出一位思想者的超前意識。

王韜在論述其變法思想的過程中已經(jīng)包含著對民族根性(或“國民性”)的反思和批判?!敖裼^中國之所長者無他,曰:因循也,茍且也,蒙蔽也,粉飾也,貪罔也,虛驕也……凡此皆其蔽也?!盵2]11-12王韜這段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國民性”或“民族性”的概念,但未嘗不是對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病態(tài)心理進行了反思和批評。

嚴復在中西對比中對我國民族性格的弱點進行了反思,在1895年的《論世變之亟》中,嚴復對西人的“平等”“尚賢”“隆民”等價值理念充滿了向往,而對封建文化的弊病在總體上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不但如此,嚴復還具體從民智、民德、民力三方面對中國積貧積弱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3],明確提出“開民智、新民德”[3]36的主張。

在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首先提出了具有近代意義的“國民”概念[4]9,但對這一概念自覺進行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對國民性進行深刻反省的,當屬梁啟超。梁啟超說:“國民者,以國為人民公產(chǎn)之稱也。國者積民而成,舍民之外,則無有國?!保ā墩摻绹窀偁幹髣菁爸袊巴尽罚?899年);在稍后的《中國積弱溯源論》(1900年)里,他指出國民愛國心薄弱的原因即在于缺乏國家觀念和國民意識:“不知國家與天下之差別”“不知國家與朝廷之界限”“不知國家與國民之關系”。在梁氏看來,我國積弱之根源頗多,但國民素養(yǎng)不高是其主要原因。從思想理路上講,《中國積弱溯源論》是梁啟超“新民”學說的邏輯前提:因為民眾存在這如許多的缺點,所以要富國強兵,就首先要對民眾進行啟蒙,于是,梁啟超的“新民”說便應運而生。

二、梁啟超“新民”思想對前人的超越

梁啟超可謂中國近代啟蒙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在如下幾方面實現(xiàn)了對前賢思想的超越:

首先,提出了“國民為國家之主人”的觀點,明確了“國民”與“國家”之關系。他說:“國者積民而成,舍民之外,則無有國”(《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后來又強調(diào)“國也者,積民而成。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中國積弱溯源論》)這樣的觀念在今天已經(jīng)是常識,但在大清王朝,這無疑是具有“震驚”效果的“大逆不道”之論。反觀半個世紀之前的龔自珍,他雖然有相當強烈的批判精神,但主要還是表達了自己對“明君賢臣”政治理想的期待,他的《明良論》即是其“明良”期待的集中體現(xiàn)。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梁啟超不再把改變中國落后局面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以“君”為代表的上層統(tǒng)治者身上,而是更傾向于自下而上的改良主義,認為要把啟蒙的重心下移到“民”,正所謂:“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保ā缎旅裾f·敘論》)——既然國家的主人是“民”,欲“新國家”,自然要先“新民”。

其次,梁啟超集中對中國國民性展開了比較全面的反思,對此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有啟發(fā)之功。他集中反思國民性的文獻主要包括:《中國積弱溯源論》《論中國國民之品格》(1903年)《論公德》《論進步》等,其中的很多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在批判國民的奴性時說:“雖日日為奴,而不覺其苦,反覺其樂,不覺其辱,反覺其榮焉。”這樣類似的意思,魯迅不但在其雜文中反復申說、批評,而且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以阿Q等經(jīng)典形象表達了對國民劣根性中“奴性”的批判。在《論中國國民之品格》里,梁氏指出國民品格缺點有:“愛國心之薄弱”“獨立性之柔脆”“公共心之缺乏”“自治力之欠缺”等,在《論公德》里,梁氏指出:“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為群,國家之所以為國,賴此德焉以成立者也?!彼麑︵笥趥鹘y(tǒng)文化、片面強調(diào)“獨善其身”的“束身寡過主義”提出了批評:“彼持束身寡過主義者,以為吾雖無益于群,亦無害于群,庸詎知無益之即為害乎!何則?群有以益我,而我無以益群,是我逋群之負而不償也?!绷菏纤摗肮隆睂嵸|(zhì)上是對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召喚,在當下仍具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在梁啟超之前,也有類似的零星批評,但都不及梁啟超這樣深刻和全面。

第三,梁啟超的“新民說”有破有立,提出了比前賢及其同代人更符實際的“新民”途徑(此處“新”為動詞)和更具超越性的“新民”(此處“新”為形容詞)品格?!靶旅瘛钡闹匾裕簡⒊呀?jīng)論述得比較詳盡、明白;那么,究竟要怎樣“新民”呢?他給出了答案:“新民云者……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保ā缎旅裾f·釋新民之義》)“淬厲其所本有”,是說要繼承既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非全盤西化;“采補其所本無”,即是要大膽向西方學習,將其優(yōu)點為我所借鑒、吸收——這就使得梁氏理論既與一般的“全盤西化”論者拉開了差距,又比他之前及同代人的因循守舊、抱殘守缺要進步許多。不但如此,其思想還應該是后來魯迅的“拿來主義”、乃至當今提倡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方針之先聲。在怎樣“新民”的問題上,梁氏還強調(diào)國民應各擔其責,自我教育:“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在同一段文字中,他還對此前持“明良”期待的知識分子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批評:“……此責人不責己、望人不望己之惡習,即中國所以不能維新之大原?!焙髞眙斞笇Α皢⒚伞钡膽岩杉捌渥晕遗芯?,如果要溯源的話,除了西方思潮的影響,應該說梁氏“自新”思想也對他不無啟發(fā)意義。

“新民”應該具備哪些品格呢?梁氏開列的“新民清單”有以下一些:利群愛國的公德心(《論公德》);要具有權利、義務觀念—— “義務與權利對待者也,人人生而有應得之權利,即人人生而有應盡之義務,二者其量適相均”(《論義務思想》);追求自由(《論自由》);應具有進取冒險精神(《論進取冒險》);要有破舊立新、百折不撓的毅力(《論毅力》)……其中尤以對“公德”和“自由”的論述最為精彩。他區(qū)分了“團體自由”與“個人自由”,同時闡明了二者之辯證關系:“團體自由者,個人自由之積也。人不能離團體而自生存,團體不保其自由,則將有他團焉自外而侵之、壓之、奪之,則個人之自由更何有也!”這些思想同時也反對絕對的個人自由。梁啟所倡導的諸多“新民”品性,要么是中國思想界此前尚未意識到的新見,要么就是雖有所論及,但語焉不詳,而在梁啟超這里卻是以一系列論文的形式進行了較全面的討論。今人讀之,有必要批判地繼承。

三、作為歷史中間物的梁啟超新民思想

梁啟超的新民思想仍然以救國強國為目的,因此,其所新之“民”和五四時期的“任個人”有較大區(qū)別。前者仍然以族群利益為本位,而后者則高舉個性主義大旗,以“人”本身的發(fā)展為目的。人們不能因此抹殺梁啟超在近現(xiàn)代啟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盡管其新民思想具有過渡歷史時期的“中間物”性質(zhì)。

當五四新文化大潮卷過之后,在現(xiàn)代政黨政治的影響下,對群體利益的強調(diào)又成為新的時尚。尤其在抗戰(zhàn)時期,知識分子自覺地反思“個人主義”的弊害,但此時已經(jīng)少有人反顧梁啟超等近代思想家以族群為本位的新民思想了,而是更多地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偏重于民族大義的思想因子。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視梁啟超新民思想的歷史作用,因為它也是傳統(tǒng)文人的使命意識和近代西方思想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傳統(tǒng)文化的自然變異。

梁啟超的思想一直在不斷地變化,本文探討的主要是他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的“新民”思想(集中在1898—1903年時段),而在辛亥革命前夕、一戰(zhàn)之后的民國時代,他的思想又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始終是一個具有擔當精神和啟蒙精神的愛國者,是處于大變革時代不能被忽視的思想巨人。梁氏的精神遺產(chǎn)可謂豐厚,值得認真對待并盡可能充分地加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夏曉紅編.梁啟超文選(上下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2]王韜.弢園文錄外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3]嚴復.論世變之亟:嚴復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4]梁景和.清末國民意識與參政意識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任軍,男,漢族,四川蒼溪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個人新民梁啟超
梁啟超中國通史撰述略考
梁啟超: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歐盟與美國關于跨境個人數(shù)據(jù)保護研究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偷自行車的人》與《小武》分析比較
梁啟超的婦女觀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1
知命與努力:作為“新民”的梁啟超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編結(jié)水繩
東方娃娃(2004年5期)2004-07-22 06:41:10
舞钢市| 游戏| 阳曲县| 铁力市| 吴桥县| 陕西省| 金坛市| 大厂| 延津县| 边坝县| 上杭县| 西乌| 平乡县| 清徐县| 涟水县| 新余市| 鹤山市| 辰溪县| 洞口县| 九寨沟县| 岗巴县| 资源县| 长宁区| 宁蒗| 沙坪坝区| 泰和县| 渑池县| 饶河县| 绩溪县| 府谷县| 万载县| 沐川县| 尼勒克县| 婺源县| 保山市| 深州市| 成武县| 锦屏县| 渝中区| 渑池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