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
Netflix出品的《英文系主任》(The Chair)雖然只有六集,卻迅速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知識圈獲得了知名度,甚至還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為此舉辦了線上研討會,以討論和應對高等教育面臨的世界性文科危機。這部網(wǎng)劇所揭示的知識階層的尷尬與無奈,更折射出某種普遍性的時代精神動蕩。
《英文系主任》的主角是影星吳珊卓飾演的韓裔女學者金智允,她有幸在四十多歲就成為一所虛構的“小常春藤”大學(成員學校擁有悠久的歷史、頂尖的學術聲望、精英的背景還有強大的財政實力)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的英文系主任。在短暫的欣喜之后,迎接她的并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地雞毛:復雜的人際關系、削減的科研經(jīng)費、興趣缺缺的年輕學生、政治正確的校園運動以及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這部劇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真的無法再得到年輕一代的普遍認同了嗎?金智允的艱難處境折射出高等精英教育的癥候,她的摸索雖然沒有得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卻也足夠給觀者嚴肅地提個醒。
盡管這部劇也不乏溫馨和甜蜜的片段,但它不再是一個講述少數(shù)族裔女性自我實現(xiàn)的“美國式神話”,而是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充滿斗爭和不完滿的現(xiàn)實世界。
金智允上任后遭遇的第一個危機就是經(jīng)費的縮減,因為學生越來越不愿意選擇英文系,學校給英文系的經(jīng)費也連年縮減。為此,學校幾次三番給金智允施壓,讓她說服系里年紀大工資高的教授退休,甚至將年逾古稀的女老師瓊(Joan)的辦公室挪到了地下室。智允只好想辦法讓老教授艾略特(Elliot)和系里最受歡迎的黑人女老師雅茨(Yaz)一同上課,希望可以帶動課堂的人氣,結(jié)果卻讓系里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英文系主任》顯然是帶著無限的惋惜之情來展現(xiàn)當下的文科困境的,但是這部劇并沒有美化這群知識分子,而是將他們的缺點也展現(xiàn)了出來。當我們看到飽讀詩書的老學究的心機和算計,錢鐘書小說《圍城》的很多情節(jié)也浮現(xiàn)出來,看來不論在什么時代、什么國家,知識分子間的勾心斗角可能都不比普通職場簡單。
根據(jù)美國媒體的報道,近五十年來,因為高校縮減開支,美國大學里擁有終身教職的員工越來越少,高校再也不是知識精英的庇護所,這種機制對少數(shù)族裔、女性、性少數(shù)以及出身藍領階層的學者尤其殘酷。學者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在一所學校里安心奮斗,不得不輾轉(zhuǎn)不同的城市求生存。就像劇中的雅茨始終被老教授打壓的處境一樣,很多年輕教師即使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也不一定就可以獲得晉升機會。
為了應對文科的衰落,高校紛紛將期待寄托在“明星”教師身上,比如劇中的雅茨就因為課堂風格新鮮有趣、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大量粉絲而被智允看重。但學校領導則期望引進一位真正的明星——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白人搖滾明星,雖然他最終被智允勸退,卻也導致了雅茨的出走,反映出當下高校遴選機制的媚俗。
前任英文系主任比爾(Bill)的妻子去世,他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狀況。為了諷刺,他在課堂上做了一個納粹的行禮手勢,被學生拍下來上傳到社交媒體,引發(fā)軒然大波,學生在校園里發(fā)起了運動,要求開除比爾,這在事實上“封殺”了他的學術道路。
比爾沒有聽從學校的建議,發(fā)布公關危機專家撰寫的道歉信,他認為通過和學生的直接接觸,進行一場公開的講演才可以把事情解釋清楚,結(jié)果越描越黑,最終被禁止進入校園。
比爾的遭遇雖然是虛構的,但的確是近年來歐美文化圈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在女權和“黑權”等運動深刻改變著社會的同時,某種過度的言論審查似乎也在干涉著言論自由。比如《紐約書評》前主編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因允許發(fā)表了一篇涉嫌性侵丑聞作者的文章而離職。
顯然,公眾對比爾的“審判”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誤會,但在學生的抗議和媒體的引導下,他不得不辭職而不是接受和解來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比爾是一個典型的美國自由派知識分子,曾以激進的形象和言論受到學生的歡迎。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和女學生表現(xiàn)得過于親密,對自己和智允的曖昧也很謹慎,這些都代表著新的時代樹立的行為規(guī)范對知識分子的約束。這些約束和可能過度的言論審查一起作用于知識分子的生活,他們需要調(diào)整自己來適應,也需要做好抗爭不合理的準備。
我們也不應該忽視《英文系主任》對女性處境的表達。智允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墨西哥裔女孩的養(yǎng)母。智允成長在一個典型的韓國移民家庭,在這個環(huán)境中,她要克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性別枷鎖,難度是很大的。作為系主任,她既要平衡職場的錯綜復雜,也要處理自己作為女兒和母親的種種責任。
智允的父親認為女兒不應如此勤奮地工作而錯過了結(jié)婚的機會,智允則無法接受自己的價值僅僅是作為男友的附庸出現(xiàn)。這反映了兩代東亞移民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也從側(cè)面證明了智允成為英文系主任的重要意義。
智允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被認可,更意味著學院里被壓抑的女性得到了正名的機會。劇中的雅茨、瓊等女性角色與智允一起構成了知識精英女性的幾種面向,瓊在高校的一生也是被男性學者打壓和矮化的一生,她在智允鼓勵下的幾次抗爭代表著老一代女性的覺醒。因此,在智允為了比爾辭去系主任一職之后,她推薦了瓊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個結(jié)局固然是妥協(xié)的,卻在構建女性共同體的意義上更前進了一步?!队⑽南抵魅巍分赋?,個體女性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團結(jié)的女性才可以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為一部網(wǎng)劇,《英文系主任》最終的落點是溫暖的,所有的矛盾在一片溫情脈脈中得到了暫時的解決。這在一些人看來很可能是一個缺點,但從另外一方面看,正是這種溫情讓尖銳的問題沒有流于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以一種公眾普遍可以接受的姿態(tài)徐徐展開,并得到細致的探討。處在不同立場的人們面對時代提出的新問題,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應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