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陽
(貴陽市烏當區(qū)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18)
變應性結膜炎是眼科的一種常見病。變應性結膜炎的發(fā)生率為15% ~40%[1]。變應性結膜炎是指患者第一次與過敏性抗原(主要為免疫球蛋白E)接觸后再次與同種過敏性抗原接觸引起的一種結膜過敏反應。變應性結膜炎患者可出現(xiàn)眼部瘙癢、結膜分泌物、結膜水腫及結膜充血等癥狀。變應性結膜炎患者若未接受及時有效的診療其病情可進一步發(fā)展,使其出現(xiàn)視力下降,甚至可致盲[2]。使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不適癥狀,但其預后較差。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療中。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貴陽市烏當區(qū)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的104 例變應性結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病情被確診為變應性結膜炎[3]。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2 例)和觀察組(52 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27 例;其年齡為30 ~57 歲,平均年齡為(44.38±2.74)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28 例;其年齡為30 ~58 歲,平均年齡為(44.66±2.6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1)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患者合并有其他眼科疾病。3)患者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4)患者發(fā)生心臟、肝臟或腎臟病變。5)患者患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或惡性腫瘤。6)患者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
使用西醫(yī)療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普拉洛芬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對患者進行治療。西替利嗪的用法是:口服,5 ~10 mg/ 次,1次/d。氯雷他定的用法是:口服,10 mg/ 次,1 次/d。普拉洛芬的用法是:滴眼,1 ~2 滴/ 次,4 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的用法是:滴眼,1 ~2 滴/ 次,每隔4 ~6 h 用藥1 次。共治療2 周。使用西醫(yī)療法和中藥方劑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中藥方劑的藥物組成為:地膚子、防風、荊芥、羌活及當歸各15 g,蟬蛻、川芎各10 g,生地25 g。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1 劑,分早、晚2 次口服。共治療2 周。使用西醫(yī)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癥狀緩解的總時間、癥狀的積分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使用臨床癥狀評分表評定患者的眼部瘙癢、結膜分泌物、結膜水腫及結膜充血。
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的積分下降>70%。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的積分下降30% ~70%。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的積分下降<30%[4]??傆行?(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6.15%)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4.62%),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癥狀緩解的平均總時間為(6.22±1.34)天;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的平均總時間為(4.72±1.02)天;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的平均總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眼部瘙癢、結膜分泌物、結膜水腫及結膜充血的平均積分相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眼部瘙癢的平均積分〔(0.49±0.13)分〕、結膜分泌物的平均積分〔(0.34±0.09)分〕、結膜水腫的平均積分〔(0.50±0.10)分〕及結膜充血的平均積分〔(0.43±0.05)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眼部瘙癢的平均積分〔(0.89±0.20)分〕、結膜分泌物的平均積分〔(0.56±0.14)分〕、結膜水腫的平均積分〔(0.96±0.18)分〕及結膜充血的平均積分〔(0.89±0.11)分〕,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的平均積分(分,± s)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的平均積分(分,± s)
組別 結膜充血 結膜水腫 結膜分泌物 眼部瘙癢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2) 2.53±0.21 0.43±0.05 2.44±0.34 0.50±0.10 2.12±0.35 0.34±0.09 2.55±0.30 0.49±0.13對照組(n=52) 2.55±0.19 0.89±0.11 2.46±0.36 0.96±0.18 2.18±0.34 0.56±0.14 2.54±0.27 0.89±0.2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近年來,變應性結膜炎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變應性結膜炎的發(fā)生與患者接觸過敏原有關。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囑其避免接觸過敏原。臨床上多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抗組胺藥、非甾體抗炎藥及肥大細胞膜穩(wěn)定劑等西藥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并使用免疫抑制劑對特殊類型的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5-8]。使用西醫(yī)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其起效慢,治療時間長,癥狀改善不顯著。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可減少其眼部分泌物,顯著改善其癥狀。中醫(yī)學認為,變應性結膜炎屬于“時復癥”、“癢若蟲行癥”等范疇。變應性結膜炎的病因為患者存在肺脾氣虛、中氣不足及氣機不利等。本研究使用的中藥方劑有健脾、祛風止癢、行氣化濕及活血養(yǎng)血止痛等功效[9-10]。此方中,地膚子可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川芎可活血止痛、祛風燥濕及行氣開郁;蟬蛻可疏散風熱、祛風止癢;荊芥、羌活及防風合用可祛風解表。《本草匯言》中記載:“荊芥……凡一切風毒之證,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際,以荊芥之生用,可清之……”。荊芥與防風常以藥對的形式出現(xiàn)在祛風方劑中。部分患者提出,中藥湯劑的味道苦澀,難以下咽。我院對中藥湯劑的口味進行了調(diào)整,在不影響藥效的情況下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近年來,中藥洗眼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中藥洗眼液的煎制方法相對繁瑣。我院認為,應調(diào)整中藥洗眼液的煎制方法,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6.15%)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4.62%),P<0.05。這說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在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的總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 ;觀察組患者眼部瘙癢、結膜分泌物、結膜水腫及結膜充血的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可較快地緩解其臨床癥狀。這一結果與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似。有學者認為,觀察組患者(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患者(使用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67.50%),P<0.05。這說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有學者認為,治療后半年內(nèi)觀察組患者(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進行治療)病情的復發(fā)率(5.00%)低于對照組患者(使用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病情的復發(fā)率(22.50%),P<0.05。這說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可減少其病情的復發(fā)。
綜上所述,使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變應性結膜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可較快地緩解其臨床癥狀。